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语堂的《论语》、《人间世》和《宇宙风》直接受到《语丝》的影响,注重通过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来进行思想启蒙。当然,在新的时代环境中,其话语策略和启蒙姿态有着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林氏刊物之遭遇批判与人们对启蒙与救亡的关系的不同理解有关。林氏刊物在处理启蒙与救亡的关系时表现得更为理性。  相似文献   

2.
罗斯多尔斯基认为,很多马克思的批判者甚至马克思主义者都不理解马克思的方法及其与黑格尔之间的关系,从而以经济学的方式“误解”了马克思。《大纲》构成了黑格尔思想与《资本论》之间的桥梁,因而对《资本论》的方法的揭示要诉诸对《大纲》的研究。《资本论》的核心方法表现在两方面:其一表现为从抽象概念到具体概念的“抽象上升法”;其二表现为具体概念的辩证运动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运动的统一,这表征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这种方法规定了《资本论》的核心理论性质,它们都与黑格尔有密切关系,而与经济学有本质性区别。  相似文献   

3.
一、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财政的指导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在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性质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与灭亡的规律时,也阐述了社会化大生产与商品货币运动的一般规律。其中《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中阐述的资本的循环、资本的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的理论,对于我国有计划地运用客观规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的鸿篇巨制是围绕资本而展开的,它也可视为关于资本及资本主义的批判理论。马克思通过"资本之思"为我们呈现了资本的历史发生及其真意、资本逻辑的布展及其宰制、资本效力的敞显及其影响,资本的全貌也得以本真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不仅如此,马克思还以"批判"为武器介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历史"的方式洞察资本主义世界,力图完成"实践变革"。当然,《资本论》的最终旨归还是在于确证自由王国出场的必然性及其通达之路。从马克思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深切体会《资本论》中蕴含着的革命话语。这也是《资本论》之于当代的重大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大卫·哈维对现代资本循环过程中价值和反价值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系统论述。他指出,在当代社会资本循环过程中,反价值对价值实现的影响逐步增强。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本家通过信贷经济刺激消费、加速资本循环,造成了对未来价值生产的透支,导致经济循环过程中价值与反价值的失衡,引发了“经济逻辑的疯狂”。通过回归《资本论》的研究思路,理解和把握反价值理论,寻找超越和克服社会经济危机的有效方案,是实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之所在,也是提高《资本论》解释力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不仅站在关系的立场阐述了劳动范畴,而且从社会关系出发对经济学的重要范畴——商品和资本——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物性,而是在于以物的形式承载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资本也不是一种物,它也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且只能是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因此,从关系出发厘定劳动、商品和资本等几个重要范畴,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立足点,也是理解《资本论》的钥匙。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历史叙事以抽象的精神反思或批判历史进程,不能真正呈现历史进程背后的物质性的生产方式与矛盾化的社会关系,基本上从属于唯心史观的考察方式。马克思则从唯物史观的新世界观视角,提出了历史进程的社会动力机制。以此为基础,《资本论》研究全面揭示出现代资本发展的历史内容与超越方式,展示出历史叙事中超越资本逻辑、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的人类解放的历史路标。《资本论》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科学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情境、发展机制与历史趋势等,形成了以无产阶级解放为革命形式的主体语境。  相似文献   

8.
求索马克思在《资本论》里的思维进程,不仅有助于掌握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精髓,而且可以借鉴马克思分析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 《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的思维进程是:第一步:在流通领域,首先分析了商品转化为货币,创立了价值范畴,铺设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规律的抽象台阶。其次分析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给资本下了科学的定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过程。第二步:在直接生产领域,分析了资本产生剩余价值,创立了资本范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第三步:在再生产领域,分析了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主题,是在把握资本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揭示资本逻辑的同时超越资本逻辑。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根据资本的生产资料属性和社会关系本质,把资本逻辑阐释为相互规定的两个层次:一是以利益关系生产和再生产为中心的增殖逻辑;一是以支配关系生产和再生产为中心的权力逻辑。资本在自我运动中通过攫取自然与统治自然、价值增殖与生命操控、价值实现与欲望支配,完成了对物质系统、社会系统以及欲望系统的吸纳,成为不断增殖的价值和不断扩张的权力。正是增殖逻辑和权力逻辑的相互促进,资本发展为资产阶级社会的“绝对主体”,呈现为不断上升的“双螺旋结构”,并最终塑造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政治秩序和文明形态。资本逻辑所包括的文明性和自反性决定了其被扬弃和超越的命运,同时也呼唤着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10.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引起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重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现象与新特点。所谓“信息社会”并没有改变资本与劳动的根本关系,并不能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资本论》仍然具有它的重大现实意义。要运用《资本论》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去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1.
虽然马克思关于经济拜物教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资本论》第一卷中,但他对资本拜物教的批判,最后落脚在《资本论》第三卷资产阶级对剩余价值的不同形式的瓜分问题中。在与生产过程没有直接关联的利息、地租和商业利润中,资产阶级再一次将资本的剥削本质更深地遮蔽起来。这是一步步造成资本拜物教神秘幻象背后的客观关系转换机制。这也是一种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隐匿起来的有中变无的戏法。  相似文献   

12.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透过表象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各种收入的本质和来源,通过批判"资本精神",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剥削实质的非正义、非公平,马克思设想未来社会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并且两个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分配原则也会不同。当代中国是朝着《资本论》所设想的未来社会发展的,所以其分配伦...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70年代,在西方掀起了研究晚年马克思的热潮。一些西方学者把马克思晚年转向人类学的研究,看作是《资本论》研究的中断,并据此否认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前后一致性与连贯性。本文通过探讨《人类学笔记》与《资本论》的关系,说明了马克思晚年对人类学的研究,决不是马克思思想进程的“断裂”,而是他整个思想发展过程合乎逻辑的产物。事实上,马克思晚年正是通过对原始社会和东方社会进行历史研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形态、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等学说。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视角看,有充分理由断定,《人类学笔记》在本质上是《资本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最早系统地研究了虚拟资本问题。本文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关虚拟资本属性的阐述入手 ,分析了他对虚拟资本的扩大和减少及其与实体资本运行关系等问题的深刻认识。这有利于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识和研究当代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 ,提高驾驭虚拟资本的能力 ,防范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5.
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中,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阐明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赖以实现的条件和形式,创立了科学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就指出,在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上,资产阶级拥有资本,垄断了社会资源,无产阶级一无所有,除了被资本雇佣之外,别无其它选择。但是时至今日,情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动雇佣资本,劳动雇佣劳动,资本雇用资本的现象已相当普遍。随着市场交易方式的进步,还会出现更加错综复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使用的各种劳动范畴多达数十个。从劳动的最一般规定出发,马克思给劳动以质的层层限定,由此形成一个劳动范畴序列。这一范畴序列与《资本论》的逻辑: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相对应,构建了《资本论》第一卷的逻辑结构。 抽象劳动与《资本论》的逻辑起点 《资本论》逻辑的起点与劳动范畴质的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定是同一的。《资本论》逻辑的起点,也就是各种劳动范畴序列的起点.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贯彻了反神秘主义、矛盾进展和价值关怀三个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在研究"资本"概念过程中,马克思破除世人对资本力量的迷信,确立了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和劳动的道德本体地位,并进一步揭示了人类获得自由和解放的必然性,指出社会发展应实现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有机统一。借助对这些原则的理解和运用,不仅有助于我们展开对"资本"抽象统治的批判,更有益于我们拥有一种构建真正的伦理共同体和推动当代中国社会道德进步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中《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在分析了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原因、实质、意义、作用以及存在形式这个积累“机构的内部作用”的基础上,发现并总结出的一条重要规律,它在《资本论》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德文版里,马克思对这个规律作了如下表述:“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  相似文献   

20.
资本是理解现代社会的基本哲学范畴,是理解以市场为基础的第二大社会形态的基本哲学原则.在《资本论》三大手稿中,《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具有特殊地位,正是在这里,马克思系统研究了资本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展开了资本的文明面,揭示了资本与现代社会矛盾冲突的根源和发展趋势,第一次提出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提出了完整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提出了人类社会的哲学立场,提出了市民社会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提出了人的发展与自由时间的关系,提出了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国家理论,并探索性地提出了前资本主义的古代社会理论.不理解资本,就不能理解现代社会,从而也就不能真正理解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