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的国情决定着,即使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到完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程度,从总体上看,中国农业也只能走“小农集约经营”的现代化之路;农地“规模经营”终究是希望田野上的“星星之火”,它不应该也不可能形成“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2.
“小农”概念的界定及其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学术界给"小农"一词所下的各种定义,一般都是对其主体进行直观的描述和概括,而缺乏"量的规定性"。小农经济形态的变化,既受不同历史条件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又受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消费需求弹性的影响,但其上限应由农民家庭劳动力的独立经营能力决定,下限由维持一个农民家庭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决定。我国实行高度分散的家庭承包经营形式,已经超出了一个标准的小农计量单位所允许的最低限度,尚不足以使绝大多数农户过上温饱舒适的小康生活,它所具有的自我激励作用十分有限,必须重新塑造现代农业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晚年关于小农的论述,特别是有关小农基本特征、社会定位、无产阶级政党对待小农的态度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如何认识"三农"问题,尤其是农民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小农研究长期以来都是学术界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持有不同社会思想和观点的人交锋的战场。对于"小农"命运的探讨以及"小农"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地位和作用的研究汗牛充栋,产生了"小农消亡论"和"小农稳固论"的争议[1]。在实践中,试图将传统小农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的努力始终没有停息,然而,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在长期试图消灭小农的战争中始终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小农仍旧广泛存在于世界的各个地区。范德普勒  相似文献   

5.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需要解决两大实践难题: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如何培育资本农业的生成机制.归结起来就是“钱从哪里来”和“人往哪里去”的问题。这里就涉及两个理论问题:如何认识现代小农制的历史地位,如何解决资本与劳动的矛昏对立。对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讨论的一番回顾性阐释.对于这两个理论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荷兰农村社会学家扬·杜威·范德普勒格在2008年出版的《新小农阶级》中指出,面对世界范围的农业工业化进程以及新自由主义主导全球下的自由市场和资本流动,世界农业分化出了三种模式,即小农农业模式、企业农业模式和公司农业或食品帝国模式.作者认为,这三种农业模式之间的差异之本质并不在于规模,而在于社会与物质资料在三种农业模式中的不同组织方式,以及他们与外部社会的不同联系方式.在现代化发展方式席卷世界各个角落的时候,小农和小农农业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出现了再小农化的趋势.通过对这三种农业模式的分析,我们可以认清当今世界农业、粮食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种种危机,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危机,并更加珍惜农业和生活的价值.作者尤其希望告诉我们的是,一个有小农存在的世界要比没有小农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7.
社会化小农分析范式的提出,一方面是基于对中国农村研究本土化和主体性缺失的回应,另一方面则是对中国农村市场化进程所导致的农村社会变革的回应。然而由于社会化小农在伦理关怀、政治关怀以及小农形态解释上存在的缺陷,使得这一分析范式在农村治理研究中存在争议。同时,社会化小农对于农村市场化进程中消费膨胀压力的过于掩饰,导致其与农村市场化逻辑的不断脱离。而对于私人生活变迁的过多关注也导致其研究的公共性的严重不足。相对而言,消费小农发展了社会化小农分析范式的优势,并能够还原农民的真实形态,同农村市场化进程本身相契合。伴随着农民由个体消费向公共消费的延伸,消费小农也不断从私人的生活领域走向公共的治理领域,消费小农同国家之间的互动也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小农理性"以及农业标准化相关理论,通过对杨凌示范区农业标准化过程中农户的认识及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杨凌示范区农民对标准化了解程度不够、农业标准化效益不高和生产规模偏小等农业标准化制约因素,提出了大力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开展不同层次的农业标准化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和加大检验检测服务,加强对农业标准化实施的监督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关于传统小农经营遵循"工资逻辑"的论断以当时资本和人口的特殊状况为前提。在当下我国,上述前提虽已发生重大变化,但资本和人口仍是重塑农业生产形态的重要因素,因此仍是研究当代小农经营生产逻辑的重要理论切入点,而社会主义土地制度则是新的变量。当代小农在农业社会化进程中正在丧失掉土地之外的大部分生产条件,因此不得不放弃直接的土地经营,谋求一份土地租金。这表明当代小农经营的生产逻辑正向着"地租逻辑"演进。"地租逻辑"的形成既有价值规律作用下的内在必然性,也有社会主义土地制度制约下的曲折性。"地租逻辑"的形成也是小农农业遭受社会化农业排挤的一种表现,但它同时也证明了我国现有土地制度在保障农业社会化"公益性"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国农村还没有全面建立的现状 ,探讨了小农非合作性存在的种种原因 ,同时 ,结合国外成功经验 ,提出了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 ,通过强化小农合作意识 ,加强合作教育引导 ,适度扩大土地规模和转移农村劳动力等措施 ,实现小农合作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单位,农户决策行为是诱发农业结构调整的微观基础.以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建立农户结构调整决策行为实证模型,运用Logit模型方法对影响农户结构调整决策行为及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结构调整决策行为及意愿受到家庭核心成员的文化水平、非农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和政府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且不同的影响因素在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别.基于这些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英汉对比视角下的口译研究做了回顾,指出了当前英汉对比研究视角下的口译研究在语音、词汇、语义、句法、篇章、语用、文化、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一些观点或值得商榷,或没有反映口译的特色;一些领域还值得进一步探讨,或仍然没有得到研究。  相似文献   

13.
西方学者对中国妇女的研究兴起于上一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性别研究逐渐取代妇女研究而成为学术界主流。历史学家与人类学家通力合作,在理论、方法及资料上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女性主义学者改变了中国妇女的牺牲品形象,而还原了她们作为历史主人的地位与作用。同时,他们又从社会与文化的角度探讨性、性别及两性关系的形成、发展与变化,试图找出中国妇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被压迫与受歧视的根源。现在的新倾向是,西方学者开始放弃西方中心论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妇女解放理论,而注重在第三世界内部寻找构成妇女受压迫及两性不平等关系的特殊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安徽省霍山县桃源河乡创办农民协会两年来的实践情况调查,作者认为,农民创办协会,是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步伐的必然要求,符合客观经济规律.虽然农民创办的协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但其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重大体制和机制问题,如法律地位、与基层政府和村委会的关系、农民权利等,值得相关政府部门思考.  相似文献   

15.
社会排斥与农民工社会权利的缺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所受到的社会排斥以及由此而造成的社会权利的缺失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消除社会排斥,保障农民工的社会权利,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依据作者在安徽霍山、芜湖、砀山、山东德州、蒙阴、东营、泰安、四川乐山、山西大同、宁夏盐池、北京延庆、河北邯郸等地进行实地调研的结果,参阅相关资料,考察、讨论农民组织(主要是指专业合作组织、特别是经济性组织)发育环境的改善、组织发展的现状、进展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921年下半年,在共产党员沈定一等人的领导和发动下,浙江省萧山县的衙前村农民组织起衙前农民协会,发表了宣言和章程,短短的几个月,萧绍地区有82个村建立了农民协会,有十余万贫苦农民投入了这场反抗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有组织有纲领的农民运动,开创了中国现代农民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以来农民流动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未来农民流动可能会呈现更加规模化、组织化、年轻化和技能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暴的惨案之一。20年来,中日两国学者在南京大屠杀的史料搜集和历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中日双方以及日本学者内部在南京大屠杀的概念、死亡人数、大屠杀成因以及对史料的解读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分歧,争论至今没有停止。战后日本政府对待侵略战争的态度、国际政治的变幻、学者和社会大众立场身份的限制以及有关南京大屠杀核心史料的缺失等因素扩大了中日之间历史认识的分歧。因此,突破政治制约,构建学术对话平台,并注入人类文明的视角以推动研究的国际化将是中日史学工作者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