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邓所 《江海纵横》2006,(4):33-35
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公布,中共南通市委党校季建林教授申报的《执政成本论》获准立项(批准号为06BDJ039)。季建林同志系南通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后,他认真研读了《决定》中提出的“提高执政效果”,“降低行政成本”的重要论断,从政党运行须支付各种成本,尤其是经济成本这一点契入,研究了关于执政成本的一系列理论,从而以一个新的视角,探索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领域、新途径。一年多来,季建林教授撰写了十多篇关于执政成本的系列论文,分别发表在《中国党政干部…  相似文献   

2.
执政党的执政成本如何取得合法地位,是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执政效果的依托条件。对执政成本合法性的内涵、作用、特点、程序进行研究,对于加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历来强调要降低行政成本。认真研究邓小平的行政成本思想,并用以指导行政管理实践,对于进一步深化行政改革、提高行政质量与行政效率、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执政党的执政成本与执政效益,是市场经济竞争与资源配置方式、信息社会资源利用与整合、民主与法制发展的新要求。执政成本与执政效益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成本与效益。执政成本与执政效益的各要素之间以及相互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转化的。执政党执政就是要创造条件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效益。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自1949年执政以来已有62年的历史,面对新时期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想继续长期执政下去,必须坚持科学的执政路径,即持续改善执政绩效。党能否执政和长期执政全由人民选择,人民选择以执政党的执政绩效为依据,持续改善执政绩效的路径是多重而动态的,选择持续改善执政绩效路径必须根据国情、党情、民情和世情的变化进行。为此要做到:牢固树立并长期坚持科学的、先进的执政理念;努力加强并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高度重视并努力降低党的执政成本;加快建立并逐步完善执政党执政绩效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牢记邓小平同志的“政治交代”,聚精会神地抓执政党的建设,清醒地看到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提出“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江泽民同志系统地构建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为方针,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的防范执政风险的对策体系。深入研究江泽民同志防范执政风险的思想,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更好地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对邓小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应加强纵向考察和比较研究,并对邓小平关于执政资源、执政环境、执政体制、执政安全、执政风险、执政资格、执政方式、执政成本、执政理念思想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使邓小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研究取得新进展,获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的执政思想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些执政思想和实践,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是不断获得执政的合法性。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动机、执政程序、执政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当前,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实现党的依法执政:一是树立“法治”治党理念,增强依法执政意识;二是明确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的评价标准,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三是建立制度治党机制,为实现依法执政提供制度保障;四是按照依法执政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五是通过依法执政,达到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完善结合。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主题 ,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外新形势、新任务、新条件下 ,要提高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就必须转变执政方式 ,坚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  相似文献   

12.
执政能力建设与执政合法性及执政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执政能力建设与执政伦理之间具有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执政合法性、 执政伦理的理性自觉,是对执政合法危机的现实回应,与执政伦理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增强执政合法性, 提升执政伦理本质上是为了体现执政的人民性,只有将执政能力建设的规律性与执政主体的能动性有机结 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执政能力建设之目标,最终增强执政合法性。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列宁最早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思想.他认为,执政党要提高党员的质量,要有高度的统一和团结,要密切联系群众.同时,他还提出,执政党要不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这些思想是执政党建设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4.
执政能力与执政价值内在统一于党的执政实践,执政能力是党执政的工具理性,执政价值是 党执政的价值理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价值理念为执政能力规定了价值指向,指明了执政能 力建设的方向和目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彰显了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性、人民 性和合法性的价值向度,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实践“执政为民”作为自己的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5.
提高执政合法性与科学性是党的整体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目标。政治竞争机制建设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制度保障。我们必须以提高党的执政合法性和科学性为出发点,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竞争机制。根据执政合法性与科学性侧重点的不同,正确划分选举型政治竞争机制和选拔型政治竞争机制各自的适用范围。在当前县乡层级的选举选拔活动中,我们应当从提高党的执政合法性与科学性的高度正确处理竞争原则与党管干部原则的关系。有关党组织应当改革干部任命制或变相任命制的做法,平等地支持党员干部积极自愿地参与政治竞争,同时坚持基本政治原则,严格保障和规范竞争程序与规则的实行。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整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乡村治理基本上是在人治模式上运行,这种模式是中国乡村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法治乡村"构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有必要确立法治在整个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并在治理模式上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变革。实现这一变革,既有赖于政府的整体推进,也须充分发挥农民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是人类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需要法治,而且需要德治。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对党的治国方略的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政党权威是保障政治系统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力量,与当代政治民主之间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两者可以达成一种相互契合的动态平衡。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因执政过程中暴露出的负面或消极现象使其面临着权威流失的风险,进一步巩固权威的合法性基础则需要包括价值观念体系的适时变更、制度规则的科学修订以及执政业绩考量的人本归宿等在内的若干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9.
法治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模式 ,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它在人治的环境中诞生 ,又在与人治的艰苦抗争中不断丰富了自己的理论基础 ,并伴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 ,逐渐积累了最终取代人治的条件。然而 ,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毕竟是一场深刻而伟大的变革 ,不会一蹴而就。或许 ,理论上的成熟能够催生出真正的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20.
迄今为止的政党执政史显示,政党获取执政地位存在路径差异。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获取执政地位的路径差异对其提升执政能力的路径、方法存在着重大的影响。不解决这种影响,寻求低成本高保险的提高执政能力之路,曾是前苏联东欧执政党陷入困境的重大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