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20世纪西方美学中的艺术情感理论进行了宏观梳理和整体分析,认为本世纪西方艺术情感理论呈现为多元形态,可以归纳为实体情感主义流脉和功能情感主义流脉,共同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主情主义潮流。这些情感美学观,从理论人体的美学取向来看,分为人本取向和文本取向;从情感本身的内外机制来看,深入探究了情与物的关系和情与理的关系;从情感表现的基本特征来看,具有非功利性和异己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师彦灵 《社科纵横》2001,37(6):57-59
追求艺术作品的“意境”问题是中国古典文论、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普遍关注的一个美学范畴。自唐代诗僧皎然提出诗歌创作应由“神会而得”的思想、司空图提出诗歌创作力求“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的说法以来 ,艺术意境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范畴被用于文艺创作各个领域 ,作为判断艺术作品优劣好坏高下的标准 ,各类艺术作品竟相把它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如在诗词方面 ,明·朱承爵说 :“作诗之妙 ,全在意境融彻 ,出声音之外 ,乃得真味”① 。清代学者王国维论词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自有名句”。②在绘画方面 ,郑板桥认为 …  相似文献   

3.
(一) 艺术批评以艺术欣赏为基础和环节。艺术创造到艺术社会职能的实现要以艺术欣赏为环节,艺术创造到艺术批评也要以艺术欣赏为基础。对理论著作、科学著作的批评,可直接对其著作的内容进行理性分析,无需经过欣赏的中介,而艺术批评或者说与科学批评相对的审美批评则根本不同。审美批评必须建立在对艺术品审美感受的基础上,必须以艺术欣赏为中介。因为艺术作为美的一种形态,是不能直接用抽象理性把握的,而只能用审美观照和情感体验的艺术欣赏,才能准确、恰当、细致地把握艺术在生动丰富的感性形式中的理性意蕴。失去了艺术欣赏的基础,就失去艺术对象的特征,艺术批评也就变为一般的理论批评,而不成其为审美的批评了。  相似文献   

4.
<正> 尽管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现代艺术五花八门、纷纭挥霍,大有乱花迷眼、令人不暇应接之势,但是其基本价值取向却是灼然可见的,那就是转而对人本身、对人的内心世界、对人的深层意识和对人的个性的层层突进。推动现代艺术这一进程的是这样一种信念:以往的理论学说和艺术作品主要将世界解释、描绘成物的王国,而本真意义上的人却消失了,即使有,也只是物的一种化身、符号和工具,人的本性和命运是为物所  相似文献   

5.
程少武 《社科纵横》2004,(4):189-190
本文探讨莫里哀喜剧不朽的艺术生命力和美学价值 ,揭示他的艺术精神 ,希望能对文艺工作者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6.
通俗艺术对美学的挑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通俗艺术历来不受美学家和文化理论家的欢迎,至少在其专业领域中如此。即使不完全将其视作不屑一顾的东西,其典型的态度也是诬蔑其为毫无理性、低级庸俗的垃圾。由于这种对通俗艺术或大众文化的贬低广泛地为那些在社会政治观点和行为上极端不同的文人学者所赞同,它似乎使人非信不可。的确,它为右翼分子和激进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联手和同心协作提供了一块罕见的阵地。  相似文献   

7.
试论艺术意境的美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判断文艺作品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它有无艺术意境。自从唐代起,境界概念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范畴被运用于文艺领域之后,各种文艺作品竞相把它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古人认为,诗词、绘画、音乐、小说、戏曲等作品,只要是成功的,其中都有意境。如明朝的朱承爵说;“作诗  相似文献   

8.
李鲁宁 《求是学刊》2001,28(5):75-79
加达默尔的艺术理论改变了读者在整个艺术活动中的地位 ,为文艺研究范式的转换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但其艺术理论却并非以读者为核心。本文在澄清这一事实的基础上指出 ,加达默尔的艺术理论是作品存在论 ,具有显著的辩证特性 ,据此 ,才与作者中心论、读者中心论、作品形式论具有了本质区别 ,从而成为 2 0世纪西方独树一帜的理论流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社会学事业的发展,各类社会学的理论读物不下数十种之多,特别是被冠以《社会学概论》,《社会学导论》,《社会学理论》等名称的初、中级读物占了已出社会学书籍的一个重要部分。但能真正体现中国特色,具有个性理论特征的并不多见。笔者现在读到的由庞树奇主笔的《普通社会学理论》一书,可以说,这两者兼而有之。该书力图以既不同于《社会学概论》,又不同于《社  相似文献   

10.
11.
一今天苏联的美学须要对一系列重要范畴的观点进行较大的更新,例如美学的、美的、艺术的。在停滞时期我们习惯于对美学(其他人文科学也一样)的对象和任务作一种简易的解释。例如:美学是从审美角度理解环绕人们的现实的规律性的科学,或者,美学是关于审美认识的本质的科学。这种概念在科学研究和大学教材中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2.
<正> 作为当代社会涵盖面最大,且最受大众青睐的文化传播媒介,电影和电视(主要指电视剧)艺术正以一种十分活跃、喧闹的态势,努力在本体形态上丰富着美的创造经验。这种艺术创新活动,同人们欣赏影视作品时的强烈参与意识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对美学的双重呼唤。另一方面,美学研究也须臾离不开文学艺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之变化;任何对今日影视艺术生产状况及其特殊审美规律的公然漠视,都将导致美学的困竭或衰落。本文试从当代影视不断扩大的社会文化功能,艺术倾向,以及它们对固有美学观念的冲击等角度,就中国影视艺术的若干美学问题进行一些粗疏探讨,以期引起影视界、美学界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3.
试论群众艺术活动的美学特征王丽艳刘建国群众性的艺术活动开始于群众对于生活直观地认识和自发地反映阶段。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思想观念的更替,人们对新的生活态势的审美感知会发生很大的变异,但是,基于群众性活动的本质含义,这种公众意识却始终是...  相似文献   

14.
试论靳尚谊油画艺术的美学特征呼喜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著名教授、油画家靳尚谊近40年来,活跃于画坛,尤其这10余年更为活跃,更引人注目。在当今群星灿烂的时代,地以自己的功底和实力独领风骚,对中国油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就他油画艺术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马尔库塞形式主义美学的理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式"这一概念在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中占据着本体论地位,马尔库塞的美学始终围绕着"审美形式"这个核心。和传统的实证的形式主义美学不同,马尔库塞的形式主义美学富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深邃的哲学内涵,是思辨的形式主义美学。这特色鲜明的形式主义美学有着与众不同的革命性、心理学和乌托邦特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美学理论的建构特点庄锡华有关马克思恩格斯美学思想有无体系的争论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我认为,我们不能把这一争论完全归结为理论家的阶级偏见。阶级偏见固然是一部分人瞧不起马、恩美学思想从而否定它的体系性特点的原因,但马恩美学思想的建构特点、建构方...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味觉美学在世界美学史上具有 独立性,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组成部分之一,不仅是中国饮 食美学的滥施,而且是中国饮食美学的基石。为了便于 研究,我采用通常的观点和意见,将其划分为五味说、调 和说、品味说。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发展,共同构成中国 古典味觉美学的基本风貌。其表现从五味立美,发展到 具有丰富意义的品味,显示着中国古典饮食美学发展的 基本过程和基本特征。我企图清理它的内在联系和理论 渊源,这样大体上勾勒出古典饮食美学的基本特征和发 展线索,希望有益于饮食美学的研究和建设。 一、自然之道:五味说 “五味”…  相似文献   

18.
奥斯维辛之后的艺术,阿多尔诺的美学〔英)T.伊格尔顿王杰译阿多尔诺继承了康德,认识到艺术作品的确包含着某种类型的总体性,但不能沿用通常的概念来思考它。康德的美学假定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某种特殊迭合,对于这种密切的关系,可以用两种直接矛盾的方式来解读。或者...  相似文献   

19.
“美学与现代艺术”学术讨论会,由中华美学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与首都师范大学分部中文系联合主办,于5月23日至27日在京召开。来自北京及全国各地的80多位从事艺术和美学研究的青年学者聚集一堂,谈美学、说艺术、议文化,明明白白地向世人显示了,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涌动之下,他们仍然执着于自己的学术追求,钟情于美和艺术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艺术与意识形态:阿尔都塞的美学思想王杰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是阿尔都塞美学的重要问题。在批判了人道主义、初步阐明了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框架,并且在哲学上探讨了“科学认识”的有关问题后,阿尔都塞在《一封论艺术的信》这篇短文的结尾处写道:现在我相信,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