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弃女悲剧在我国古代文学中的反复出现,构成了一种原型--始乱终弃原型,并形成了其特定的情节模式一见钟情--山盟海誓--借故抛弃.此种原型的出现,从文化上看,是男尊女卑观念的产物;从现实上看,是男子人生追求中的必然选择和门当户对观的潜在影响;从心理上看,是男子的阴暗心理和女子的认同心理使然.  相似文献   

2.
《边城》中的"等待"的原型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等待”这个原型意象入手 ,在小说文本《边城》的叙事艺术和哲学意蕴两个方面分析了该原型意象的作用和价值。同时 ,本文又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 ,进一步阐述了《边城》中“等待”原型意象所负载的文化意义 ,即中国知识分子在现代化的嬗变中所面临的尴尬境地和艰难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文学中,存在着一类非常古老、重复出现而又形态多样的文学原型——神圣植物意象,它的代表性原型是“宇宙树”。之所以谓之神圣,乃是因为它们常常反映出对人类而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宇宙的创造,世界的结构,人类的诞生,生命的由来,甚至精神和文化的价值等。这些原初的文学意象,具有“原型”的典型特征,表现出远超出文学作品本身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4.
美人意象的三重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人”(或“佳人”)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出现最频繁的原型意象之一。她包含三重境界:“美人”意象的文化原型是巫觋,以“美人”喻君或君子构成源远流长的象征艺术传统,“美人”回归女性本体,成为审美观照的美的对象。这三重境界使“美人”成为古代最具魅力和艺术表现力的意象。  相似文献   

5.
民族民间文艺作品特别是民间音乐作品实际上是由意旨符号和音乐符号两部分组成。笔者将青藏地区音乐文化中那些具有固定内涵指向的模式化乐句,界定为青藏高原音乐的“原始歌腔”即音乐原型,认为其在结构类型上属于“音乐原型意象”,是青藏高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源头活水,而大多数具有青藏高原原生态魅力的音乐作品的基本乐句实际上都是这些原型意象的不同变体。  相似文献   

6.
《茶馆》是中国话剧艺术的高峰,“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剧作构思闪光点.本文力图以原型批评理论,通过对“茶馆”这一浓缩着中国文化传统及生存方式的原型分析,阐释选择原型意象作为戏剧环境对戏剧主题显现、戏剧人物塑造和戏剧冲突安排等因素所呈现的魅力.同时从原型意象带来的假定性、剧场性要素的实现,揭示《茶馆》对中国话剧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7.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集体无意识、种族记忆、原始意象等等成为原型批评大厦的基石。他的原型理论从最深层次上揭示了文学的奥秘、文化的奥秘、人类精神的奥秘。“自我牺牲”原型、现代启蒙主义知识分子的精神原型、“青年——成年(老年)”是众多原型种类中的其中三种原型模式。读者在了解了原型批评方法后,对于文学的鉴赏会有更深一层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从远古神话到到当代小说,从考古、民俗到文学想象,“蛙”意象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富有变化的过程。文章结合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对莫言长篇小说《蛙》中的“蛙”意象进行深度分析,追溯到“蛙”原型中的“蛙女神”,将其与小说中突出的人物“姑姑”进行对比,揭示这一原型意象的运用对小说文化蕴涵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9.
“比翼鸟”意象在古代文学中的运用可谓源远流长,究其源头和原型可追溯至几千年前人们对野兽禽鸟的看法和理解.通过分析“比翼鸟”意象原型的演变,以及它在古代诗歌、传说等文学作品中形成和演化的过程,我们能够认识该原型的文化来源及意象象征意义形成的原因,并借以诠释“比翼鸟”意象的在中国古代文学乃至现代文学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隔河情结”与“河桥意象”是中国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两个模式。“鹊桥神话”和“尾生传说”两个民俗故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隔河情结”逐步形成的过程。男女被河阻隔的情结是原始思维中氏族内部不得通婚的原始制度的产物,两性间渴求沟通的潜意识欲望通过桥的意象传达出来。桥在民族心理中是男根的象征,桥也暗示着男女的交合。河桥意象在文学中成为一个与性爱主题密切相关的文化原型  相似文献   

11.
客家山歌的情恋母题与植物意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恋母题是客家山歌历久弥新的中心母题。在与爱情相关的客家山歌中 ,经常出现诸如“藤”、“莲”、“竹”、“梅”、“茶”等植物意象。在客家山歌中 ,这些意象主要是爱情的隐喻与象征。这些植物意象有的是一般意象 ,有的是原型意象 ;有的是个体意象 ,有的是意象群。通过考察这些意象的营构、选择、组合和变迁 ,可以探析客家山歌情恋母题的历史文化传承。本文通过对具体个案的研究与文化学的分析 ,从多个角度论证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吴歌,是吴语地区民歌、民谣的总称。吴歌中有很多表现男女之情的“私情歌”,结识私情的缘因虽千差万别,却大多以悲剧结尾,这其中隐含了一个罪与罚的母题,它在不同时代、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原型母题。吴歌中罪与罚的表述通常是通过一系列的“程式”来表达的,“罪与罚”母题之所以会在吴歌里出现,有以下几个原因:从文化上看,封建礼教的影响根深蒂固;从社会制度、习俗风尚上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作用不容低估;从个人心理上看,有来自外部及其当事人自身的种种异常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3.
猫头鹰是中西文化谱系中凝定着特定审美经验与象征喻义的文化意象。文章通过对猫头鹰意象的原型解读,跨文化地探勘了波德莱尔与鲁迅笔下"猫头鹰"意象所蕴藉的知识分子从叛逆到批判的精神谱系;深度阐释了波德莱尔与鲁迅笔下猫头鹰意象的象征意蕴、文化差异以及两者的心灵契合和话语共鸣。  相似文献   

14.
“原型”概念,一是侧重于文化心理和集体无意识范畴的“原型”(Archetype);二是侧重于认知过程和创造心理方面的“原型”(Prototype)。“Archetype”的原型是一种原始意象,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的构成要素。“prototype”的原型是人们对世界进行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基于Archetype,原型理论(Archetype Theory)成了荣格心理美学的中心议题;基于prototype,Roch等建立了认知心理范畴的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这两种“原型”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在很大程度上有其相似性,都是人类思维和解释现象的一种心智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二人转是远古创世神话原型的变形,这种神话原型的变形经历了多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创世神话直接演化为祭祀舞;第二个阶段是原始生殖仪式舞变形为东北大秧歌。但二人转不单是原型的变形,还有对原型的回归:二人转从大秧歌中分离出来的单独演出,是对二人转原始意象回归的第一个阶段;把大秧歌的“三场舞”变为二人转的“走三场”,是二人转原型意象回归的第二个阶段;把萨满跳神跳进跳出的演剧方式转换为二人转的跳进跳出,是二人转原型意象回归的第三个阶段;二人转“女爱男”的故事和丑旦戏谑化的说口等也是对“二人转”原始意象的另类方式回归。对原型的逆返回归,使二人转成了一种“永恒回归的神话”。  相似文献   

16.
选择凉山彝族毕摩文献《?????》(译:《杉林神女经》)作为研究对象,将文本叙事与原型象征结合起来分析,进行了文 化学的阐释。《杉林神女经》不同于作家文学,也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民间文学,它是文学叙事性较强的文本。整部经文以“杉” 贯通全文,杉林是孕育神女成长的地方,是文献中不断出现的意象,也是族群经验中反复出现的一种原始意象。那么,是什么 原因让“杉”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叙述主题?杉在彝族人的观念中又意味着什么?这些都可以从文本的叙述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7.
原型批评不是在意识的表层工作,即把特定的历史作品与特定的社会历史做直线性的联系,而是去挖掘作品中潜在的、人们意识不到’的又反复出现的东西。《雷雨》除具有高度的现实性、艺术性外,还有不易为人们觉察的原型主题、原型意象、原型结构,并在比较视野中构成了具有深厚历史纵深感和人主义关怀的原型世界,因而被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所接受,具有了世界性、永恒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每一个民族的古代文学作品中,都会存在一些经常出现的、具有复杂内涵的意象。这些以象征形式表现出来的物象,作为种族记忆或集体无意识,是潜藏在每个人心底深处的超个人的东西,通过对它们的分析研究,就能发现一个民族最本原的精神,从而可以探索这个民族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变迁过程,掌握这个民族与他民族不同的文化模式。因此,发掘古代文学作品中一些意象的原型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作为一个文学名词,加拿大的文学批评家弗莱是这样给“原型”下定义的:“我用原型这个术语指一种在文学作品中反复运用并因此而成为约定性的文学象征或象征群”。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夕阳是出现最多频繁的一个意象。诗人们常常用它来构置悲凉惨淡的意境,烘托伤感动人的气氛,表  相似文献   

19.
陆游后期诗歌作品中屡屡出现“饭牛”意象。从语用层面考察,既有用“饭牛”字面义以表现诗人或其乡人山居生活的,亦有用“宁戚饭牛”之典以寄寓作者情怀的。此类诗歌是诗人特殊经历与特殊心态的折射,亦蕴含着特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二十世纪当代文学研究的四大方法之一、文学批评的五种模式之一,原型批评在当代中西方文论中都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它试图从宏观的、整体的和系统的原则出发,把“单篇诗作放回到作为一个整体的诗歌系统中去”,加以研究,从而构造自己的理论体系。在此,我试图从它的理论中汲取一些合理的因素,来观照《红楼梦》。由此看到:《红楼梦》在爱情文学的这一系统中,创造了一种新的“范式”。“范式”,从理论上讲,是一个具有巨大解释力的词。但在本文中,“范式”只具有原型的意义。原型或原型意象,本是原型批评的重要概念和核心术语,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