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誉是企业所拥有和控制,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的无法具体辨认的资源。自创商誉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不需要一次性支付任何款项给某人的能使企业获得未来超额盈利的无形经济资源。自创商誉是由企业或个人创造的,与特定主体相联系,不能脱离主体而单独存在。目前,由于自  相似文献   

2.
商誉通常是指一家企业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优越 ,或由于信誉好而获得了客户信任 ,或由于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益高 ,或由于技术先进 ,掌握了生产和经营的决窍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价值。商誉属无形资产 ,它看不见 ,摸不着 ,却可依附于有形资产上 ,在整个商品的交换过程中使所有者和经营者持续不断地获得收益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靠商誉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并发展之。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至目前为止 ,有以价格策略取胜的 ,有以产品品质取胜的 ,名牌效益日益深入人心 ,形象策划也日趋看好 ,而包括优质优价、名牌、企业…  相似文献   

3.
商誉的存在,是市场经 济下一种必然。对于那些能够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进行战略性成本抑减,确保市场占有份额的企业而言,商誉本身就意味着超额的盈利能力。商誉作为可以给企业带来超额盈利的一切有利的要素,这些要素可以概括如下:(1)优秀的管理队伍;(2)出众的销售经理或组织;(3)竞争对手管理上的弱点;(4)有  相似文献   

4.
企业并购中的商誉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商誉是指企业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融洽的公共关系、良好的公众形象、较高的资信等级、科学的管理模式、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优秀的管理人员等因素而促成的能获取超过同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收益能力。企业商誉被认为是最无形的无形资产,是一个不可明辨的东西。研究商誉的传统概念  相似文献   

5.
财务报表是衡量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主要依据,传统基本面分析认为财务报表信息显示了企业的基本价值,股价由企业基本价值决定,围绕基本价值波动,因而认为可以通过分析财务报表判断股价是否偏离其基本价值,进而制定可获得超额收益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6.
以lasso算法为模型基础,在中国市场不允许做空的条件下,改进非负lasso算法,将市场景气因素应用到模型中,得到含景气参数的超额收益与跟踪误差的平衡模型。以上证180指数为投资标的,模拟熊市和牛市投资状态下的指数跟踪。在牛市时,设定景气参数为0,最小化跟踪误差以获取市场平均收益;熊市时,跟踪组合对超额收益的获取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同时在熊市获取超额收益需要承担更大风险。用含景气参数的非负lasso算法跟踪指数,为业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指数跟踪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19个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指标,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是否连续增长构建了多水平Logistic模型,并利用模型所揭示的信息,构建了一个能够获得超额收益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8.
综观全球企业购并案 ,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溢价收购极为普遍 ,且金额巨大。按现行会计理论 ,如此之大的收购溢价都将被确认为外购商誉 ,计入无形资产。现在 ,让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下 ,如此计量外购商誉 ,是否合适呢 ?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反思 ,并提出一些新的设想 ,与同行商榷。一、影响商誉的因素关于商誉的争论 ,已经持续了上百年了 ,直至现在分歧依旧。目前会计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 :①间接计量法 ,商誉代表被购并企业的“收购价格与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②直接计量法 ,商誉代表被购并企业所具有的超额盈利能力 ,这也是将商誉定义为无形…  相似文献   

9.
一、商誉性质和构成要素的探讨 关于商誉的性质,学术界有许多论述,比较权威的观点当属美国当代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亨德里克森(Hendriksen)的看法。他在其专著《会计理论》中介绍了三个论点: 1.商誉是对企业好感的价值。对于这一论点的解释是:“人们通常认为商誉是产生于融洽的商业关系,企业与雇员的良好关系以及顾客对企业的好感。这种好感可能起源于企业所拥有的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口碑,独占特权和管理有方等。”(汤云为,钱逢胜著:《会计理论》)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均值—方差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构造组合证券投资的效用函数,采用边际分析法将多目标非线性规划问题化为线性方程组求解,并对资产进行配置,得出了单个证券对证券组合的风险贡献与其超额期望收益占证券组合的总超额期望收益的比例相一致的结论,为风险预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演化博弈论的方法,研究了创新网络中企业技术创新的演化方向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该系统的演化方向与双方的博弈支付矩阵相关,也受到系统初始状态的影响。并得出双方合作的概率与合作产生的超额收益呈正相关关系,与合作成本和背叛收益呈负相关关系,超额收益的分配因子也是关键的影响因素。良好的创新网络环境、企业良好的信誉以及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等都有利于合作创新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开放式基金业绩持续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基金业绩的持续性是指基金的业绩在一段时期内保持连贯性,即前期业绩表现较好的基金在下一期仍然较好,而前期业绩表现较差的基金在下一期仍然较差。利用基金业绩的这一特点,投资者可以根据基金的业绩表现,选择前期表现较好且具有持续性的基金进行投资,以获得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Markowitz的投资组合选择模型是以方差度量风险的,这种风险度量方法有两个重要缺陷:第一,从方差的数学表达式可知,方差中既包含了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又包含了可能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第二,方差是二次的,这样会使得少数较大的偏差对总体方差产生过大的影响.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国内外一些学者提出用Semi-A.D(或A.D)来度量投资组合风险.  相似文献   

14.
创业投资又称"风险投资",是指向科技型高成长性创业企业提供股权资本,并为其提供经营管理和咨询服务,以期在创业企业发展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获取中长期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行为。创业投资的特点是:投资对象具有高成长性;企业发展期间,投资者与被投资者之间形成共同创业合作合伙的关系;创业投资的投资方式和投资阶段组合具有多样性;资本退出是创业投资获得增值收益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股票价格普遍存在反转效应表明股票市场非完全有效.文章首先对中国股市行业指数价格的反转修正进行了量化测算.在此基础上,结合股票市场分形特征的现实背景,利用多重分形去趋势分析法对行业指数价格的反转修正的分形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反转修正存在多重分形特征,根据反转修正程度构建的投资策略获得正超额收益的比例大约为61%.  相似文献   

16.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管理风险指标体系研究(摘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益与风险并存,人力资本不仅是高收益的资本,而且也是高风险的资本.企业要想获得高收益就必须想尽办法控制高风险,无疑未雨绸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控制方式,而构建一套人力资本投资管理风险指标体系将是该种控制所必需的.本文探讨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管理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许林  汪亚楠 《统计研究》2019,36(8):32-45
基金发生投资风格漂移是把双刃剑,在获得短期超额收益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格漂移风险。本文首先以我国79只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为样本,在量化投资风格漂移的基础上,分析发现其收益序列存在多重分形特征,据此构建周内多重分形波动率测度来刻画投资风格漂移收益的复杂波动特征,并与传统的GARCH族波动率计量模型的测度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实证结果发现本文构建的周内多重分形波动率测度更加精确,能更好刻画序列的复杂波动特征;然后,进一步构建MFVW VaR模型对基金投资风格漂移风险进行量化测度,发现该模型比传统的参数与非参数VaR模型能更好地对风格漂移风险进行有效测度,基金普遍存在较大的风格漂移风险;最后,对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产品创新策略与投资风格漂移监管策略进行了一些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了测算大中专毕业生继续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机会成本(现值及终值)及补偿机会成本以后超额收益的定量方法,从对它们的定量测度中探寻影响超额收益的各种因素,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大中专毕业生是否继续深造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2007~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公司经理是否会利用自身权力获取超额薪酬,以及公司是否会向具有管理才能的经理支付人力资本溢价。研究发现:(1)在经理权力较大的企业中,经理所获得的超额薪酬较高。(2)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条件下,经理的管理才能越高,企业向其支付的超额薪酬越多。据此,文章认为经理超额薪酬的产生并不仅仅源于经理权力腐败,而是由多种因素所共同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多因子模型一直是量化投资领域的重要方法,而如何选择有效因子并确定因子权重从而构建有效的投资组合是研究者重点讨论的议题。在研究打分法和普通最小二乘法确定因子权重的基础上,引入LASSO和弹性网(Elastic Net)两类前沿方法进行因子筛选并确定因子权重,利用沪深300指数成份股进行回测,研究结果表明,Elastic Net方法比OLS和LASSO方法更能够筛选出有效因子,并构建出有效的投资组合,从而帮助投资者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该模型对量化投资策略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