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对人性的的理解上,弗洛依德认为人并非自我同一、自我觉知、自我控制的,而是分裂的、非自觉、非自为的存在.人不仅不是世界的主人,而且也不是自己的主人.海子所受哲学尤其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和对自身、人类和宇宙的思考,对诗歌使命的追问,对终极价值的探寻结合在一起,熔铸成海子远大的诗歌理想.海子诗歌内涵所折射出来的诗歌为后工业文明社会里不断被物质化、欲望化的粗糙灵魂注入了细腻的精神反思.  相似文献   

2.
海子并非生活在现实的世界中,而是生活在超验的、宗教的世界中,远离尘世。海子的诗风深受梵高的画风影响,崇尚纯粹的艺术,用生命的代价换得艺术的纯真,把对生命形而上意义的期盼作为艺术旨趣的诉求。海子是一位用生命为诗歌殉葬的诗人,他的内心世界里有着浓烈的宗教情怀,虽然,他不是一个很虔诚的宗教徒。海子的宗教情怀在他的诗歌中有着尽情的体现。在生死观问题上,海子迷恋上了藏传佛教有关人的生死轮回学说。诗人凭着满腔的宗教精神去企盼着拯救人类精神的祈望,这是一种对人类精神宗教式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海子的诗歌文本和诗歌理论为依据,从哲学角度透析其中的精神内涵,着重探讨其与尼采、雅斯贝斯、海德格尔哲学观点的内在联系,从诗性、神性、人性的不同方位探索海子的诗歌理想所达到的深度,从而确立海子诗歌的哲学立场和人文品位,使海子研究有新的开拓。  相似文献   

4.
从海子与西方圣典和巨匠、西方抒情诗人以及蒙藏高地的关系三个视点,透视出异质文化对于海子及其诗作的意义所在,重新认识和定位了海子的诗歌身份。通过将以上研究与关于海子失恋挫折的观察相结合,解释了其相应诗篇中澄明孤独的神性之所由,以及其不同时期诗歌意象的分类及其质态的升华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对于海子之死的典型意义,学术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肯定海子作为一个纯粹的诗人之死的形而上意义,另一种观点是认定海子作为一个普通人之死的形而下意义。上述观点都显得不够辩证,陷入了绝对主义与机械主义的泥沼。促成海子之死的原因及其决定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的偏于形而上意义的,有的偏于形而下意义的,有的则很难说是绝对的形而上意义或形而下意义。海子自杀是多种可能因素的综合,包括爱情上的灾难、人格心理因素、同行诗友的中伤、气功问题、自杀情结、自杀导火索、孤独的生存环境、西方“个性主义”文化的影响、崇高写作理想的毁灭等。只有从一个丰富的多维度层面来理解海子自杀事件的可能原因及其意义,而不是绝对地划分所谓的形而上形而下意义,才符合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认识规律。  相似文献   

6.
麦子与麦地形象在海子诗歌中不断复现,构成了一个意象系统,寄寓和熔铸了诗人对生命意义多层面的思考和想象。"麦子/麦地"之于海子,首先,意味着延续肉体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层面的需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恩情怀。其次,"麦地"被海子想象为所有诗人共同的精神家园,"麦子"和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交相辉映,二者存在着一场深刻的精神对话。再次,麦子/麦地也是海子生命灵魂的化身,凝聚了诗人孤独的生命体验以及他对灵魂复活的信念和想象。第四,"麦子/麦地"作为诗人海子对自身存在意义进行哲学式"痛苦质问"之场所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海子是20世纪为数不多的中国诗歌大师之一。他的诗歌语言多用押韵、重复等手法,在内心自然态势的作用下善于对语言规范的把握与具体字词的精雕细琢。海子诗歌的美学意义表现在古今融会贯通的取向与中西结合的立场、对平凡事物与生活气息的努力挖掘及在融合现实主义与浪漫气息的努力过程中塑造了一个勇于承担与自我牺牲的王子形象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海子创作后期致力于长诗写作,他把融合“中国行动”的“大诗”作为自己的诗歌理想。这一方面源于他试图以博大的精神追求来超越世俗生活,另一方面则因为他渴望超越中庸儒雅的民族文学精神和文学气质。但由于生命体验的缺乏及与现实之间的疏离,他的“大诗”理想最终幻灭。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用叔本华的哲学观和美学观来分析海子的诗歌,用叔本华的意志论和悲剧观对海子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剖析海子诗歌创作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从另一个的角度阐释一个"新"的海子。  相似文献   

10.
爱情诗是海子诗歌的重要构成部分,海子的每一次爱情都以失败而告终,他情感世界是“美好而破碎”的,但他仍然以生命与血泪在歌唱着爱情。他的爱情诗每一首都是自已感情的真实记录,数量众多,感情真挚,质量较高。忽略了海子的爱情诗,将难以呈现一个完整的海子。  相似文献   

11.
大地乌托邦是海子诗歌的第一心理时期。诗人试图将麦子与诗歌、物质与精神统一于村庄、河流之中,构建一个“健康的麦地”。诗人坚信通过艰辛的劳动,人类最终能够诗意地生活在天地之间。大地乌托邦中,诗人立足大地,歌颂生存的艰难与劳动带来的慰藉,同时仰望天穹,感受神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先锋派诗人的代表,海子诗歌中的意象创新表现在以"水"为主体意象和与之伴生的辅助意象所建构的个性化意象体系上.本文旨在探讨其诗歌中的"水"意象的传统继承与个性创新.  相似文献   

13.
从上世纪末至今,海子一直是一位备受争议的诗人。他以其偏执的个性走完了短暂的人生,并因此给诗坛和诗歌评论界带来巨大的震撼。研读海子代表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知大众对海子及其诗歌盲目崇拜的综合原因,并可还原其诗歌真实的内涵。同时学界应正视海子自杀和"海子热"背后的隐患。  相似文献   

14.
论王亥之死     
商先公王亥在易水流域活动 ,却遭有易氏杀害。被杀原因说是他与有易女子通淫。上古男女大防原不甚严 ,但商祖玄鸟氏与有易氏存在婚姻关系 ,有易氏与王亥是血亲 ,王亥屈做“风流鬼” ,实际上是犯了乱伦罪。  相似文献   

15.
论庄子哲学中的"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真”这个字在现存《庄子》之前的古籍中几乎找不到。“真”作为哲学概念的提出,是庄子的一大贡献。“真”概念的出现,反映了“哲学突破”时代中国哲人对当时人类文明成果的怀疑与反思,表达了他们试图突破自身有限性而指向超越之域的精神诉求。庄子对于“真”的探求和理解,通过“真人”、“真知”、“真性”等富于意象性特征的概念得到了具体的表述。  相似文献   

16.
在荀子的思想体系里,群是一个很特别的概念,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人的社会性的表现,是人共生、共存、共发展的理想社会。荀子通过人之生不能无群、明分使群、君者何也?曰:能群也、节用以礼,裕民以政等命题阐述了群的理念和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7.
庄子思想直接来源于老子,但也与儒家思想有密切的联系。本文综述“庄出于儒”的几种观点,然后从庄子对儒家经典内涵的昭示,《庄子》寓言对孔子的借重,以及庄子同颜回的相似、相通之处三个方面进行考稽、分析,指出庄子与儒家有密切关系,并认为“庄出于颜氏之儒”说有一定根据。  相似文献   

18.
《山海经》中塑造的诸神形象特征、神话的内容及特点,展示了人性因受到外界蒙蔽不能正确认识自然、社会而开始逐渐复苏,人性中的理性精神越来越浓厚,虚妄的成分减少,更多的是真实。神话作为远古先民童年时期的记忆,是我们窥探先民生活和远古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是文学创作素材的资料库,其中蕴含的文学思想是后人进行文学创作的思想源泉,有着重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西尔维亚·普拉斯是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英雄和殉道者。她的死亡诗杰作大都收入其自杀后出版的诗集《阿丽尔》中。《阿丽尔》体现出了一种压倒一切逃离现实世界进入纯粹死亡的强烈冲动,这一冲动归根结底是虚无主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