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重印本三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学界朋友秦涛、杜春耕、邬小慧等 ,为纪念《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逝世 2 4 0周年 ,于 2 0 0 3年斥资在江苏金坛古籍印刷厂重印了《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以下简称“甲戌本” )。重印本在 2 0 0 4年问世。我虽然过去也读过“甲戌本”影印本 ,但正如冯其庸先生在“甲戌本”《题记》中所说 :“至今红学界和学术界的朋友要读此书 ,却成为难事。”因此我收到香港红学家梅节先生寄赠给我的“甲戌本”以后 ,我仍然从头至尾将该书细读了一遍。由于“甲戌本”第五册附录了几幅刘铨福和他父亲刘位坦的手迹 ,还附录了胡适先生当年购得甲戌本时原…  相似文献   

2.
轻松一刻     
《社区》2004,(17):64-64
车经过时,她的床就会摇动。“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建筑师回答说,“我去看看。”建筑师到达后,夫人建议他躺在床上,体会一下火车经过时的感觉。建筑师刚上床躺下,夫人的丈夫就回来了。他见此情形,便厉声喝问:“你躺在我妻子的床上干什么?”建筑师战战兢兢地回答:“我说是在等火车,你会相信吗?”施密特先生看报时,吃惊地发现报上竟刊登了一篇有关他的悼文,便怒气冲冲地打电话给一个朋友:“真见鬼,这是谁搞的恶作剧,你读到那篇悼文了吗?”“读过了,是……”朋友的声音有些发抖,“您,您是从什么地方打来的电话?”一位妇产科的护士问一位医生:“…  相似文献   

3.
神游大观园     
三种不同的大观园外地来京的朋友,都希望到北京有名的大观园游览一番,我自然要满足他们的要求。虽然他们大多是读过《红楼梦》的人,但却缺乏对大观园的具体了解。于是在他们游览之前,我对他们说:被人们常常提起的“大观园”至少已经有了三种。一种是《红楼梦》中描写的那个大观  相似文献   

4.
日前与一位做镇长的朋友小坐,见这位朋友不仅健谈,而且善“烟”,12元一包的“红塔山”一支接着一支抽,当时连我也给抽“心疼”了,禁不住感叹道:“贤弟呀,你这位烟民谁养得起?”他听后嘿嘿一笑:“不瞒老兄说,做我们这类角色,也不过就白赚得吃点、喝点、抽点而已;要真让自己掏腰包,那不就赔掉老婆还得搭上孩子呢!”  相似文献   

5.
我早就读过尹西农的不少佳作,如《秦公一号大墓之谜》、《负重旋转的地球》、《迷人的“蝴蝶”》、《猫耳洞旋风》等等,可惜无缘结识。后来,总算结识他了。那是1987年冬天,在北京至成都的8次特快列车上--一位精神矍铄的慈祥老人,放下手里一本《十月》,转身去打开水。回来却发现对面一位高鼻小伙正在有滋有味地读那本杂志--《十月》。老人嚓地夺过来:“我还没看完,你咋就拿跑咧?”  相似文献   

6.
清海博士: 几个月前,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来香港,言谈间,他知道我来自新加坡,问我可曾认识您?又说他读过了您的《两周金文语法研究》一书,觉得很有斤两!于是,我写信给您,信中用了“至堪佩慰”四个字。佩,是觉得以您的年纪,写出来的论文,竟能被语言学的权威学者认为是很有份量的著作;慰,是忝为您的朋友,觉得您的成就,我亦“与有荣焉”。吕叔湘先生是一个是非分明的学者,决不说敷衍的话。  相似文献   

7.
《可乐》2007,(1)
我的一个朋友有一次从车站打车回家,问司机:“到下关镇多少钱?”司机:“150元。”我朋友问:“100元走不走?”没想到司机态度恶劣:“没钱你打什么车?靠!”我朋友默默走开了。几天之后,我朋友在车站又看到  相似文献   

8.
李利群 《社区》2005,(6):58-59
我曾经十分迷恋那种指导阅读类的书籍,希望能在茫茫书海中去劣存精。克利夫顿·费迪曼在《一生的读书计划》中说:“有些著作应该一读再读,25岁时读柏拉图跟45岁时读柏拉图的感受是不同的。”天哪,这是一句多么令人沮丧的话啊!如果我们25岁的时候并没有读柏拉图,那到了45岁的时候还要读他吗?我一直带着这种自卑心理磕磕绊绊地读书,直到有一天看到了戴维·洛奇的小说《小世界》和《换位》。那里面提到了一种大学教授们玩的“羞辱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是:每个人说出一部自己没有读过的名著,而只要其他参加游戏的人中有一人读过此书,说出书名…  相似文献   

9.
浩气永存     
<正> 我曾读过沈从文先生写的《记胡频》与《记丁玲》印象很好.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新文学史料》1991年第一期刊登陈明同志的文章——《丁玲在推迟手术的一年里——关于丁玲复出后四篇文章的琐记》.文章约用一半的篇幅反复强调沈从文一而再地“对丁玲缄口不提“他写过《记丁玲》.原因是文章的“失实”“编造”,歪曲胡也频、丁玲与革命的关系.”我感到非常惊奇.为此我重读《记丁玲》,也找到了《诗刊》发表丁玲写的《也(?)与革命》,想懂得其中的真意.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故事可以很好地概括公共关系在初入中国时所遭受的冷遇和误解:当时一位从事公共关系事务的朋友一次带了些媒体朋友到卡拉OK唱歌,一个领班小姐热情地递上名片。这位朋友看了一眼名片,苦笑着对领班小姐说:“呦,咱俩是同行!”——那名片上印的职务是“公关经理”。  相似文献   

11.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信周新城老师:最近,我在今年1月16日一家中央大报上看到一位著名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写的文章,这篇文章提出,只要“强势资本”具有“更多的平等意识和人本意识”,而不“凭借其强势地位迫使弱者接受不平等的交换条件”,就可以“夯实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这我就弄不明白了,难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需要建立公有制经济了吗?难道靠资本家对工人给点恩施,就可以构建和谐社会了吗?我读过您在《中华魂》2005年第6期上发表的《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一文,显然同上述观点不一致。我想听听您对这种观点的看法。谢谢。青年学生金…  相似文献   

12.
那日,被朋友拉去赴一个饭局。席上,坐我邻座的是一个五短身材、满脸傲气、不可一世的家伙。他端起酒杯,居高临下地问我:“这位哥哥是做什么的?”我说是教  相似文献   

13.
第一课时我对全班说,我们从今天开始训练今年中国内地“圣陶杯”作文比赛的作文,题目跟往年一样是两个:《分寸》和《沟通》,要求也是一样的。这节课我们该做什么,大家知道吗? “脑力激荡!”这个班的学生有差不多一半人去年读过我教的中国语文课,对于作文的步骤非常清楚。  相似文献   

14.
一只美丽的小孔雀,一心想找几个好朋友。一天,她展开五彩的尾巴,说:“看我多漂亮,谁来做我的朋友?”一只乌鸦飞来了,对小孔雀说“:小孔雀,我来做你的朋友吧!”小孔雀说:“你全身乌黑,像煤球似的,谁要和你做朋友啊!”一只百灵鸟飞过来了,说“:小孔雀,我会唱歌,会跳舞,我做你的朋友吧!”小孔雀说“:你?你成天吵吵闹闹,烦死人了,我才不愿给你做朋友呢!”孔雀妈妈看到了,说“:不能光看别人的短处,也要看别人的长处,不然怎么做朋友呢?”(指导教师王晓红)点评:小作者能结合孔雀、乌鸦、百灵鸟的特点来叙写,合情合理,顺理成章。特别是孔雀妈妈的话,…  相似文献   

15.
我参加了一次评议会。与会的教师热情地帮助一位执教者,分析课堂上的得失,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设想。诚挚之情可掬。这位执教者当面感谢一番,背后却大不以为然:“我是忠于教材的,决不添油加醋”。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位执教者“公开”的是朱自清先生写的《春》。由于他这里叮一下,那里咬一口,把课文弄得支离破碎;  相似文献   

16.
拙稿《美国人怎样收物业费》在《社区》11期刊登后,被国内10余家网站转贴,近百名读者附贴评论。上海一位朋友打来长途电话,为我立了个标题——为上海物业订一个理财计划。要我续写一篇。他直截了当地说:“我提供我居住的小区概况,你根据我们小区的收入与支出状况为例,作一个设想:你来当我们小区的经理,如何为业主理财?如何为小区节省开支?如何为和谐社区做出贡献?”几天后,我收到了朋友从上海发来的E-MAIL。“××苑地处上海徐家汇商圈,小区有2栋28层的住宅楼,共350户。单元面积有从88平方米到120平方米的不同户型,物业费每平方米1.50元。…  相似文献   

17.
读了《为“那一刻我站起来了”叫好》(见《中华魂》今年第7期)既振奋,又有忧虑。诚如作者所言,对那些在文化的神圣殿堂上胡诌八咧,信口雌黄之辈当头泼一瓢冷水,清新痛快;但又有忧虑,何以言之?亦如作者所列举的:不仅他的发言“曾被同学粗暴打断”,还有几年前《光明日报》发表北大99级博士生王勇的文章《谁在占领大学的思想阵地》一文的情况。对那篇文章,本人有幸也曾读过,不胜一时之喜。我记得,之后《光明日报》还连续发了几篇评论,使一些人受到教育。但是,自那以后,情况是好了呢,还是依然照旧,甚至反而更严重了呢?就本人所见,2003年7月有一…  相似文献   

18.
《专业户》编辑老师与亲爱的读者朋友:你们好:我是《专业户》杂志的忠实读者,两年来,《专业户》杂志给予了我不少的帮助与支持,使我得知了许多致富信息。今天我借《专业户》一角,特向读者朋友请求援助。事情是这样的,我在《专业户》杂志看到:“分33”小麦品种产量高,并于95年引  相似文献   

19.
文学评论家张厚余的名字,我是早就熟悉的,并且读过他不少具有真知灼见的评论文章。最近我又一口气读完了他的《秋华集》,深深地被主人公坎坷起伏的命运所打动。这位毕业于我国著名高等学府北京大学的高材生,1958年被打成右派,“文革”中失去了工资、口粮、户口……是改革开放的春天使他获得了第二次生命,他用辛勤  相似文献   

20.
娱乐世界     
笑话 书和药 药剂师走进一家书店,拿下一本书问道:“这本书里写着什么?” “不知道,没读过。” “你怎么能卖自己没读过的书呢?” “难道你能把你药房里的药都尝一遍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