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项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胡天健三项制度改革,即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是以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为龙头,同时配套进行人事、分配等制度改革的综合性改革。我认为,它的总体目标应该是通过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之间达到最佳结合状态,...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所以为了增强企业的活力,必须全面进行劳动、工资、保险三项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是三项综合配套改革的基础,下面就劳动用工制度的有关问题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3.
企业劳动用工、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每一项改革都关系到企业和职工的切身利益,一些重大的改革措施还涉及到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因此,企业三项制度的改革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为此,本刊记者就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采访了湖南省劳动厅厅长谷新珊同志。当记者提出采访计划时,谷厅长首先指出对企业三项制度的改革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应  相似文献   

4.
记者张贻复、通讯员易之报道:上海交通大学在管理改革中为全国高等院校提供了一条经验:把劳动制度、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三项改革紧密联系起来。有关领导部门对此十分赞赏。上海交大党委在历时五年的实践中认识到,劳动制度、人事制度的改革是管理改革的基础工作,它为分配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先决条件。只有在进行人才流动、严格定编、  相似文献   

5.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国有企业的传统就业体制改《已取得重大突破,而新体制的建立则尚未体现整体性和协调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体制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们认为,只有从劳动就业制度的整体入手,配套进行,实现制度创新,才能有效地避免种种矛盾和摩擦的产生,以最小的代阶取得最大的改革成就。一、就业体制改革必须综合配套1、外部配套。劳动就业所内含的三项制度(劳动、工资、保障)的改革,既是劳动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既是微观层次企业机制的改革,又是宏观经济体制改革过程表现在企业改革上…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方针的贯彻落实,天津市的劳动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天津市的劳动制度改革开始于1980年,至今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三步:第一步是改革就业制度,结合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实行“三结合”就业方针,这项改革主要在企业外部;第二步是改革用工制度,实行劳动合同制,把劳动制度改革逐步深入到企业内部;第三步是改革固定工制度,实行优化劳动组合,把竞争机制引入企业。  相似文献   

7.
在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工资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中,转换经营机制、精减机构、为庞大的机关消肿已成为改革刻不容缓的任务及人们关心的焦点。毋庸讳言,提到精减,一些人的思想中或隐或现地存在:“是不是先从政工开刀?”言外之意政工是可有可无的;那么,改造思想政治工作疲软的原因在哪里?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特别是三项制度改革的进程中,到底需不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呢?王涛总经理曾说: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劳动学会4月下旬在宜宾召开了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年会。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审议四川省劳动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补充修改学会章程,改选学会领导机构,进行学术交流,通报劳动、工资、保险三项制度改革以及当前就业工作的情况,并对获得劳动科学优秀科研成果的同志授奖。会议认为,省劳动学会几年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和“双百方针”,反对劳动工资战线上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等方面作得较好,在学会的组织建设、学术活动、理论刊物和干部培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  相似文献   

9.
香港的劳动仲裁制度以其仲裁机构的实体性、程序的便捷性、裁决的权威性等制度优势,极其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争议的及时解决.借鉴其制度优势,对于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劳动仲裁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劳动仲裁制度是一个有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自1986年国务院发布改革劳动制度的四个暂行规定、建立职工待业保险制度以来,各地实行了县级统筹职工待业保险的办法(即以县、市为单位筹集、管理和使用待业保险基金)这一模式,在几年来的实践中暴露出许多弊端,既不适应深化劳动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劳动力管理社会化的要求;又不利于待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我们认为,改革现行区域待业保险模式,是当前深化待业保险制度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就此作些初浅的探讨。一、提高待业保险统筹的社会化程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1993年6月,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改革开放中的民族关系及其对策研究”课题组对新疆和田棉纺织厂三项制度的改革进行了调查。和田棉纺织厂是座落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棉纺织中型企业,职工总数3400余人,由维、汉、回等12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占67.34%。生产规模五万纱锭,是自治区一级企业,获得自治区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一、和四棉纺织厂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具体做法 改革开放以来和田棉纺织厂对劳动人事、工资分配、社会保险三项制度进行了深入改革,这一改革是在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的基础上,为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企业自主走向市场,参与激烈竞争的客观要求而进行的。三项制度改革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互为因果,有其内在的、必然的、紧密的联系,重点是打破“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核心是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从而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激励机制。实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 和田棉纺织厂自1985年实行厂长负责制以来,在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的过程中,在企业内部实行了包括不断改革和完善经营方式,实行领导体制、劳动用工、  相似文献   

12.
香港的劳动仲裁制度以其仲裁机构的实体性、程序的便捷性、裁决的权威性等制度优势,极其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争议的及时解决。借鉴其制度优势,对于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劳动仲裁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劳动仲裁制度是一个有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三项改革要在今后十年内放在重要位置,一是住房制度改革,二是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三是医疗制度改革。这三项改革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涉及方方面面内容,特别是劳动、工资和社会保④制度改革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配合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进行劳动、工资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与劳动、工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关系1.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使企业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企业内部的劳动、工资、财务和科学的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是整体,而劳动、工资制度改革是局部.局部必须服从整体.因此,劳动、工资制…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在改革实践中碰到了许多难以通过的“坎”。其中,如何安置企业的富余职工,既加大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又保持社会稳定,是我们的改革必须要降缚的“拦路虎”。怎样认识这个问题,结合我区国有大型企业的实际状况,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做些分析与思考。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依然是商品的观念。传统的观点认为,劳动力的商品属性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物,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才成为特殊商品,从而给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过去我们不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  相似文献   

16.
转换企业的内部经营机制,就是要改革企业内部的三项制度,即改革企业中原有用工、人事、分配三项制度,赋予职工自由择业权,赋予企业自主选择职工的用工权、人事安排权,以及在宏观控制下的自主收入分配权。从而在企业中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工人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的”新经营机制。在我国传统体制下,企业的用工制度实行国家统包统配的能进不能出的终身就业制;人事制度是能官不能民、能上不能下的终身制;分配制度则搞平均主义。从实践来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我国普遍开始实行的劳动合同制,是我国劳动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面对这项重大改革,本文拟就人们关心而有疑虑的问题,作一些不成熟的探索思考,供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劳动制度的改革已由对旧体制的单方面突破转入了总体配套建设新体制的阶段。劳动力资源的分配应当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用工行为的劳动管理体制。培育和建设我国劳务市场是建立新的劳动管理体制的必要条件。一劳务市场并不是作为一项劳动制度改革的措施出现的。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我们可以从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劳务市场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正> 改革企业劳动制度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是带动企业工资、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1992年以来,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劳动制度改革发展势头很好,但在认识上和改革指导上尚有若干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李朝章 《理论界》2006,(7):273-273
一、建立并实施劳动就业培训的长效机制,从根源上治理结构性失业1.确实落实劳动预备制度,提高新生劳动力素质。劳动预备制度是国家为提高青年劳动者素质,培养劳动后备军而建立和推行的一项新型培训制度。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是组织新生劳动力和其他求职人员,在就业前接受1~3年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后,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2.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就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资格进行认证的重要制度,是国家确定的一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