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变化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得出2001—2006年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总体变化处于半平衡状态、综合空间变化基本稳定的结论,保证了黑龙江省国家商品粮基地地位,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科学、合理、因地制宜、适度地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提高耕地后备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区域生态安全;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耕地后备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2.
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基础,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整个安全体系的基础,保护耕地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针对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研究员为代表的部分学者提出的"中国不存在粮食危机论"和"保护耕地错误论",通过深入分析认为,从粮食需求量及基于耕地资源的粮食生产前景分析,在粮食自给率维持在95%的情况下,我国2020年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约为1.20亿hm2(约18.0亿亩),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全国粮食基本自给的"红线",难以逾越;从国际粮食贸易市场看,最多只能满足中国粮食需求总量的5%~10%;从政治和整个国家安全角度看,也不可能依靠外国人来养活中国人.因此,茅于轼先生的"中国不存在粮食危机论"和"保护耕地错误论"是非常让人费解的,它将危及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以及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未来中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现粮食自给率95%的难度巨大,但只能迎难而上,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3.
江汉平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及城市化快速扩张的典型地区,研究其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及空间集聚格局可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及促进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运用“隐患―状态―免疫”模型,构建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型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和空间自相关法对江汉平原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时空差异特征及空间集聚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汉平原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整体水平较低,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228,处于不安全状态,历年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波动趋势,耕地生态系统呈不稳定状态;江汉平原各市县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空间集聚现象不显著,呈从集聚向离散化扩展的变化趋势,尚未形成较为稳定的空间格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非农用地扩张引起的耕地资源大量流失,是导致目前江汉平原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分析耕地保护政策与房地产价格上涨之间的关系对于制定房地产价格调控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耕地保护政策与房地产价格上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耕地保护政策并不是房地产价格上涨的直接重要原因,只是一个可能原因。耕地保护比住房保障具有更强的战略性,因此,保障耕地资源安全是制定房地产价格调控政策前提。  相似文献   

5.
耕地功能性流失的表现、驱动机制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资源管理者设计一系列制度约束与引导耕地资源占用者行为,但在利益与竞争驱动下,威胁耕地资源安全的耕地功能性流失问题频发。除了备受关注的耕地非农化外,近年来,隐性的耕地功能性流失,如优质耕地伪生态化、非粮化、过度利用化与耕地边际化等,对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的影响不容忽视。面对严峻的耕地功能性流失形势,需改进耕地保护治理工具,如通过加强对耕地资源占用者的约束、建立耕地保护绩效支付机制、高位推动与共享耕地资源管理信息、发挥耕地综合效益、助推可持续集约化农业发展等途径,提升耕地保护绩效,从而有效保障耕地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6.
耕地功能性流失的表现、驱动机制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资源管理者设计一系列制度约束与引导耕地资源占用者行为,但在利益与竞争驱动下,威胁耕地资源安全的耕地功能性流失问题频发。除了备受关注的耕地非农化外,近年来,隐性的耕地功能性流失,如优质耕地伪生态化、非粮化、过度利用化与耕地边际化等,对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的影响不容忽视。面对严峻的耕地功能性流失形势,需改进耕地保护治理工具,如通过加强对耕地资源占用者的约束、建立耕地保护绩效支付机制、高位推动与共享耕地资源管理信息、发挥耕地综合效益、助推可持续集约化农业发展等途径,提升耕地保护绩效,从而有效保障耕地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7.
耕地资源管理者设计一系列制度约束与引导耕地资源占用者行为,但在利益与竞争驱动下,威胁耕地资源安全的耕地功能性流失问题频发。除了备受关注的耕地非农化外,近年来,隐性的耕地功能性流失,如优质耕地伪生态化、非粮化、过度利用化与耕地边际化等,对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的影响不容忽视。面对严峻的耕地功能性流失形势,需改进耕地保护治理工具,如通过加强对耕地资源占用者的约束、建立耕地保护绩效支付机制、高位推动与共享耕地资源管理信息、发挥耕地综合效益、助推可持续集约化农业发展等途径,提升耕地保护绩效,从而有效保障耕地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脱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DPSIR模型建立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的"经济发展驱动力—耕地占用压力—耕地存在状态—耕地占用影响因素分析—耕地保护政策响应"系统,运用IPAT方程脱钩计算法和变化量综合分析法定量评价了近10年来武汉市域和区域耕地占用和经济增长的脱钩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武汉市域尺度2003-2012年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呈"扩张性复钩—强脱钩"的周期性变化;武汉市各区尺度2007-2012年扩张性复钩区由中心城区向远城区转移;影响建设占用耕地的因素主要包括耕地资源的自然条件差异、区位经济优势的差异和政策的导向。政府应制定差别化的耕地保护措施和土地调控政策,才能有效遏制武汉市建设占用耕地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粮食安全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问题一直是世界性重大问题,备受世界各国政府及专家学者的关注。作为我国传统农业大省的江西省,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状况在我国粮食生产格局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基于粮食安全视角,分析江西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现状与潜力,提出提高江西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五项政策建议:构建耕地严格保护与科学利用的长效机制,保障耕地资源安全;构建抵御自然风险与规避市场风险的长效机制,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长效机制,保障粮食科技支撑安全;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保障种粮农民收入增长安全;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障粮食永久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理性、安全地发展核电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之一。基于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核电产业特点,坚持我国核电的创新发展,包括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创新,凝聚社会共识的安全管理创新,具有自身优势的科学技术创新,核电"走出去"的产业模式创新,通过创新发展推动"十三五"期间我国核电安全高效发展及"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我国耕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及五大特点。2.我国耕地资源流失的五种主要形式。3.造成我国耕地资源迅速流失的深层次原因。4.控制我国耕地资源流失势头的对策。对耕地资源流失这一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问题做了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国际安全形势所呈现出的新特征对人类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旧安全观经历着向新安全观的历史转变。新的安全观以资源安全为基点。以环境安全为保障,重点处理好经济安全与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等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新的安全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树立新的安全观,需要建立相应制度保障,主要包括:国家资源战略储备制度、政府危机管理的新型应急机制和资源环境国际合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全国2000年后备耕地资源调查、历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国土资源统计年鉴数据,分析2005年各省后备耕地资源分布与使用年限差异、开发利用的区域生态风险和开发成本差异。研究表明,全国省域的耕地占补平衡可能出现4种情况:(1)耕地补充远大于占用,可为其他地区提供补充耕地来源的省份;(2)耕地占补平衡已难实现,需要异地补充耕的省份;(3)未来很可能出现耕地异地补充需求的省份;(4)耕地占补平衡保障能力较好的省份。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阶段性、对象性的耕地异地占补政策,作为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形势趋于复杂化,口粮安全充分保障,饲料粮进口增加带动总体粮食安全水平降低。海洋生态系统在食物供给方面的作用应引起重视。我国海洋水产业规模居世界首位,海洋水产品是居民食物的重要来源。海洋水产业发展对耕地和淡水等重要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水产业发展放缓,但海洋生态系统食物供给仍有较大潜力。未来发展重点在于深水新空间利用、渔业新资源开发、生产新模式探索。优化海洋开发利用模式,强化蓝色粮仓建设,要重点在总体规划、空间优化、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力度,推进海洋食物生产体系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耕地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础。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对本民族生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人们对耕地资源保护在认识、技术、投入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思想教育、法律、行政、技术等综合措施,以保护耕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对我国耕地资源变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城镇化对耕地的需求量,指出城镇化致使耕地数量逐年减少、耕地质量下降、退化严重.同时指出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制度、规划、资金等因素也约束城镇化建设对耕地资源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耕地利用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国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经历了六个阶段,呈现出波状起伏、落后于世界水平、依靠政府推动、区域不平衡等特点.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存在“寅吃卯粮”、农村土地收益流向城镇、土地资源过度开发、耕地健康水平下降、土地政策基本取向难以实现等问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耕地保护必须有新思维:降低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建立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的农地流转新机制;实施耕地健康养护工程,保障安全食品供给;制定涉地指标省域内跨市有偿调剂和“地随人走”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中资境外企业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也不断凸显。战争冲突、恐怖主义、贸易争端、政策变动等影响境外企业安全的事件频繁发生,使我国境外企业面临的投资环境不断恶化。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一带一路"的建设,因此亟待加强"一带一路"境外企业的安全保障工作。本文在分析现实与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一带一路"境外企业"双险三控"的安全保障体系,包括"双险"识别机制、评估机制与控制机制。同时,还提出通过采取安全保障教育、制定安全保障预案、建立安全保障组织体系、完善双边投资保护机制、形成多渠道保险体系等措施来加强对"一带一路"境外企业的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19.
中国粮食产量总体上呈现连年增产的趋势,进入21世纪的十多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突飞猛进,2004~2012年实现“九连增”,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但粮食消费结构发生变化,饲料粮、工业用粮增长迅速,粮食生产结构矛盾突出,供求结构不对称,粮食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资源性约束作用凸显,受气候影响较大,产量仍有可能发生较大波动,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建议采取更严格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保障耕地生态安全,完善现有补贴政策,采取更灵活的补贴方式,加强对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农业机械应用等方面的补贴投入,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高效利用粮食资源,调整、优化粮食生产及相关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农业生产规模效益,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蒯正明  杨新宇 《南都学坛》2010,30(2):107-113
在执政资源系统中,"社会"一词主要指公民社会。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主要指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私人生活领域和社会组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党社会资源建设的路径主要包括:建立社会组织、发展社会民主、保障人民利益和促进社会和谐。其对中国共产党社会资源建设的启示主要包括:正确看待民间组织作用,引导民间组织发展;实行民主执政,适应公民社会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