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古先民以某些植物代表女性生殖器,进行生殖崇拜。《诗经》中不少的篇章也以植物为题材,或祈求生育旺盛、表达生殖崇拜,或比喻、象征女性;或代表恋爱婚媾,“之子于归。”  相似文献   

2.
对《诗经》中三篇以“莲”起兴的诗歌的分析,结合大量的民俗材料和文人诗作,旨在发掘“莲”意象在《诗经》“莲”起兴的诗歌的分析,结合大量的民俗材料和文人诗作,旨在发掘“莲”意象在《诗经》中所蕴涵的生殖崇拜的内在意义,并试图探讨这一现象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集,其中产生了大量的成语,这些成语对今天我们解读《诗经》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从远古社会的鸟图腾崇拜、农耕社会的生殖崇拜和婚恋风俗、上古社会的政治讽刺几个方面分析,阐释《诗经》成语中的动植物文化。  相似文献   

4.
古人对麒麟、凤、龟、龙的崇拜被称为"四灵崇拜",而《诗经》的部分诗篇描述了先民对"四灵"的崇拜,体现了先民的图腾崇拜、渴望祥瑞、生殖崇拜、追求长寿的创作心理,其影响源远流长,反映在汉民族文化原型和民俗中。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有大量的植物意象,并隐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植物可以是女性的象征、寄情的赠物、婚恋生活的隐语,还可以代表婚恋的场所。本文对植物意象的内涵及其形成缘由进行了分析,认为古人特有的交感思维、强烈的生殖崇拜心理及现实生活体验共同生成了植物意象。  相似文献   

6.
《诗经》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源头,又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经典著作之一。因此《诗经》的影响早已超越我国的范围,不仅对东亚的日本、朝鲜等国有明显的影响,而且对欧洲、美、俄等国也有广泛的影响,从而成为世界诗歌史上的瑰宝之一。本文主要是介绍海外与台湾的《诗经》研究的概况,并对其《诗经》研究的方法及其势态有所评述。欧洲的诗经研究《诗经》流传到欧洲始于十七世纪,到了十八、十九世纪,《诗经》的影响逐步扩大,而到了二十世纪,欧洲出现了一批研究《诗经》的名家与论著。英国著名汉学家阿瑟·韦理,是《诗经》的译著者与研究者。…  相似文献   

7.
水是生命之源,中国古代就有水崇拜的传统,内涵丰富,生殖崇拜是其之一。我国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大量的爱情婚姻诗,而且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既是上古时代风俗的体现,也蕴涵着生殖祈子的愿望,它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  相似文献   

8.
《诗经》研究,历经两千余年至今,已由传统的注释型、分析型向综合型转化。文章从刘毓庆《雅颂新考》入手,在揭示该书于史学、文学及文化学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理顺了《诗经》研究的历史脉络,指明了《诗经》研究的未来方向,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诗经》文化价值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9.
谈《诗经》中的赋比兴魏秀艳《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春秋中叶。《诗经》中普遍地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这是后人总结了《诗经》的创作提出来的.唐代孔颖达疏云:“风雅颂者,诗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孔氏明确指出赋比兴是《诗经》之异辞并...  相似文献   

10.
《诗经》作为一部儒家经典,对汉代的法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诗经》之所以对汉代法制产生重要影响,与先秦儒家对《诗经》的政治教化功能的高扬、《诗经》在汉代的广泛流传以及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政策是分不开的。汉代是中国古代法制儒家化的开始阶段,《诗经》在汉代法制儒家化的进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汉代统治者在立法、司法活动中,均引用...  相似文献   

11.
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学,都是从政治礼义的角度研究《诗经》的。两汉的《诗经})学,基本上是先秦《诗经》学的延续与发展,不论是以齐、鲁、韩三家诗为代表的今文经学派,还是以《毛诗》为代表的古文经学派,都是通过诗旨与训佑的阐述,强调《诗经》的经学性而忽视《诗经》的文学性。到了汉末,盛极一时的三家诗逐渐走向衰落,而《毛诗》独兴,成为《诗经》传播的主流。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仅管三家诗特别是《毛诗》的影响还是不可忽视的,但由于儒学思想的逐步衰微,特别是由于文学进人了自觉时期,文学批评风气开始形成与兴起。在曹…  相似文献   

12.
好书超市     
《社区》2008,(23):14-15
《风雅颂》阎连科著2008年6月出版29.00元作家阎连科的长篇小说《风雅颂》日前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推出。在这部可以称之为阎连科精神自传的《风雅颂》中,将千年经典《诗经》作为文本框架。阎连科在《风雅颂》中将目光转向高知阶层精神困境。《风雅颂》每一个章节都以《诗经》中一首诗的诗名为题,而且内容也与《诗经》密切相关,同时对《诗经》这部千年经典进行了解构。  相似文献   

13.
诗经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研究述评,偏重于从古至今的历史性的介绍,力图能比较客观地勾划出诗经研究历史发展过程的总体面貌。同时也拟对诗经研究的角度与方法,诗经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一些个人的意见与看法。先秦的诗经研究《诗经》在先秦时代称之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才被列为经典著作,始有《诗经》之称。但《诗经》在先秦时代就有很高的地位。《左传脂公二十七年,晋国的大臣赵衰说:“《诗》、《书》义之府也。”可见早在公元前633年之时,诗经》的崇高地位业已确定,它被人们公认为义理的府库。又据《左传》的记载,季扎到鲁国观乐时,对《诗…  相似文献   

14.
《诗经》研究的误区和深化研究的思考陈在东纵观两千年的《诗经》研究,不可否认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很大的缺陷或者薄弱环节,1找出不足也正是深化研究的前提和条件,《诗经》研究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因袭负担沉重,传统观念影响深远,旧的《诗经》...  相似文献   

15.
知道有《诗经》这部书是在早年读中学时课文介绍的,明白《诗经》有艺术魅力是在后来读师范时老师讲解的,而体会《诗经》易读难解则是在自己每次翻看《诗经》时感受到的。很显然,由于《诗经》的成“诗”年代和成“诗”环境与我们很遥远,因此少不了有太多的“隔膜”,以至于让许多人读而生畏,敬而远之。  相似文献   

16.
在现有的《诗经·国风》"桑意象"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利用文化生态理论来剖析"桑意象"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文化生态学为理论指导,试图揭示《诗经·国风》中"桑意象"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演变的历史动态过程,认为桑意象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轨迹是:桑树—桑女/女子—爱情/母亲—家园.从文化生态理论中关于人、环境和文化的互动交织关系角度,进一步探讨了桑意象演变的文化生态原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桑树崇拜、土地崇拜、生殖崇拜,另外"桑"与周代人口政策、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诗经》研究在研究方法的探索方面和研究角度的开拓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了进一步推动《诗经》研究的进展,我们编发了这组文章,它们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从研究对象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各种研究方法,颇多真知灼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叶舒宪研究员从世界原始社会的咒术礼俗的宏观背景对《诗经》“采摘”与“投赠”母题作了透辟的阐释.还其本来面目。北京师范大学李山博士发现了《诗经》三类分诗的作法与周代“敬天保民”的民本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就“风”的古代含义作了探原。本院中文系王政教授的文章以鸟类学中鸟求偶的典型特征作为出发点,阐析《诗经》中的“鸟类”与人之婚爱的种种类比性描述。郭全芝教授和王成副教授的文章分别说明了《诗经》与《楚辞》、《诗经》与嵇康四言诗的传承情况。张兆勇副教授的文章从比较文化的角度揭示了《等待戈多》与《蒹葭》中的浓厚的等待意识所包蕴的不同文化内涵。热忱欢迎有关专家就《诗经》研究赐稿本刊。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发轫于汉代的《诗经》学,并不是把《诗经》作为文学作品来研究,而是把它作为经学来研究,由此奠定了封建社会两千多年《诗经》研究的基础,后来的研究都逃不出它划定的大框框。传统《诗经》学的致命弊端,就是完全脱离《诗经》的文学性,因此而导致明显的“误读”。这是由中国经学的性质所决定的,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某些特点。我们既要立足于遗产的清理,同时,也要在“诗本义”的解读和破译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大致可分成《诗经》文献学、《诗经》学史、《诗经》文艺学、《诗经》文化人类学和《诗经》语言学五大类。总的看来,提交大会的论文质量较高,各种观点的争鸣和思想的碰撞对《诗经》研究者带来了很好的启示,必将推动新一轮《诗经》研究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的<诗经>意象研究呈现出繁盛态势.一是文学的文化研究成为<诗经>意象研究的热点.众多研究者从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话、巫术、民情、风俗等文化背景来考察<诗经>原型意象的内涵及生成缘由,使当代<诗经>研究在跨学科、多视角的研究形态中呈现出新的活力.二是对<诗经>文学意象审美蕴含及功能意义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这对于深化<诗经>文学化研究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