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当前,如何妥善解决退役军人安置问题是摆在我国政府和社会面前的一个难题。负责退役军人安置工作的政府机构目前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现行的退役军人安置制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亟待进行改革和完善。文章简要的分析了现存的退役军人安置制度存在的矛盾,并根据对现有材料的解读提出了缓解我国退役军人安置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政治行为进行解释和理解的关键在于考察其社会背景和社会网络,这一点近年来得到西方学者的重视。西方政治网络观认为,政治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网络以及行动者在网络中所占据的位置,对行动者及其群体的政治行为以及政治态度等具有重要影响。从"关系网络"的角度对选举行为、政治参与、社会运动、权力结构等进行分析,可以加深我们对政治现象乃至一般社会现象的理解,可以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进而超越传统的二元对立,并带来新的洞见。 相似文献
7.
8.
9.
20世纪初,日本因在日俄战争(1904~1905)中获胜,国际地位得以提高,并增强了对国际政治的发言权,加入了西方列强的帝国主义行列,成为维护帝国主义国际秩序的重要角色。国民中的强国意识也趋激昂。与此同时,反对日俄讲和条约运动的民众势力,也以此为契机而抬头,经第一次护宪运动(1912~1913),最终发展成为在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要求民主改革的大正民主主义潮流。 这种强国意识和民主主义潮流,究竟有何种结构联系呢?原本思想上的“对外帝国主义,对内立宪主义”的结构联系,随着立宪主义的民本化,帝国… 相似文献
10.
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民族的冲突与融合进一步发展.雄踞北方的辽朝和金朝.以及后来的元朝和清朝,对中国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契丹、女真、蒙古和满族在建立国家政权和相关制度的过程中,根据各自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要求,或因俗而治,或易俗而行汉法,在结合本民族历史文化风俗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吸收了历史上或当时主流意识的国家观及其制度,分别建立起颇具特色的国家政权.这一时期的史学家和政治家们则从历史之势、历史之变与常相统一的思想出发,对其进行总结和阐述,为中国古代国家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民众观是中国古代及近代历史上关于民众地位与作用的根本观点和学说,它以民惟邦本为核心理念,多维展现出民贵君轻、政在养民、为政以德、民心向背等基本向度,对于当前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众观、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创造性地形成了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统一的 ,时代特色与民族特点相融汇的 ,科学认识中华民族民族存在的包括民族历史国情道路、民族力量地位前途、民族立场气节精神诸方面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意识现。 相似文献
13.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近代思想家之人格观的转变与近代化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经历了钢常名教为体、以中化西和确立自主平等人格的不同发展阶段。这一转变与西方思想的引进和中西思想的融汇有着很大的关系,它既使中国人民接触到了西方近代思想的发展脉络,又使古老的中国思想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出现了某种适应近代化发展方向的转机和再生,并由此影响到中国近代改革的面貌。然而不同阶段的变换并不完全是由中国社会内部新经济、新阶级因素的壮大所推动,而主要是由于对西方入侵所造成的亡国危险的回应。因而中国近代人格观的演变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急就章的痕迹,往往都带有过分强烈的感情色彩,而能以充分的理性来全面分析中西思想,从而影响了对改革的指导深度。研究中国近代人格现的演变,不但有助于人们认清中国近代改革成败得失的原因,也有助于人们总结历史经验,比较分析中西思想之特点,并在实现两者最优组合的基础上,创立一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新型人格。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分配观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历史上的分配观作了比较系统的考察,认为孔子及儒家主张等级分配而非平均主义,等级分配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分配观,它体现了封建制度的本质要求。老子及道家提倡平均主义,通过道教对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产生很大的影响,反映了小农阶级反剥削、求平等的朴素愿望。同时,对平均主义的思想渊源以及历史影响作了必要的辨正和揭示。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来华耶稣会士为了推动传教事业的发展,对中国风俗进行了认真而细致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初步的中国风俗观.耶稣会士对中国风俗的认知不仅制约着其传教活动的开展,而且对当时西方中国观的形成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试论具有中国特色的休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 ,休闲已成为中国社会不可回避的现实。与我国的国情民情相适应 ,现阶段的休闲必须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正确认识、科学规划和量力而行 ,必须服务并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必须以社会主义文化为主导 ,必须以普遍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增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主要内容 ,必须以增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个人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 ,这些内容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休闲观。 相似文献
17.
清末中国人的日本实业观南开大学孙雪梅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迅速成为资本主义强国;而同时代的中国却国势衰微,忧患不断。1894—1895年的甲午之战,日本竟打败了自视为老大帝国的清朝。面对中国的衰落与日本的崛起,有识之士痛感应积极学习...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正值社会发展的十字路口。由传统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举步维艰,而贯穿其中的政治文化转型更是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清末民初的思想潮流中,章太炎力倡法治与共和,主张扬法抑儒,力倡法治、伸民权,同时力拒时贤普遍认同的以"代议制"为表征的西方式现代民主共和政体,主张应根据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创设一个有别于西方诸国的"第三种"共和政体。章太炎的思想反映了中国近代思想家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向资产阶级革命派转型的思考过程和法治理想,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和成功起到了思想先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且民族地区多处在祖国的边界地区。因此,改善民族地区的公共事务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对促进民族地区各民族的和谐共处、经济的发展和边疆地区的稳定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近几年,民族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由于一些历史、自然环境等因素,民族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发达地区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本文对西部民族地区的几项基本公共服务指标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目前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路径。从而,进一步改善民族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