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作者经过调研,发现传统的"very good"因太平淡无力而正在美国口语中被越来越多的那些更加生动、形象、活泼、有力的形容词所取代,称作赞美形容词.作者收集了相当数量的赞美形容词,对其来源、含义、特点作了论述.本文认为在翻译时,既要注意具体语境,忠于原义,又要灵活地多使用汉语中的非正式的俚语中的赞美形容词,以及最新中国俚语中的赞关形容词,使译文更自然更流畅,以取得跨文化的对应效果.  相似文献   

2.
教堂正在做礼拜,唱诗班正在唱着圣歌,这种赞美上帝的奇妙的音乐令虔诚的教徒们如痴如醉。  相似文献   

3.
新疆杂话是民间艺术的瑰宝,于2007年4月被列入首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疆杂话可以说是新疆的一部百科全书,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通过对比、铺陈、正面描写、渲染烘托等艺术手法,热情地赞美新疆的地域风情、人物风采,歌颂美好的生活。新疆杂话的赞美主题中也流露出民间的审美趣味,审美立场,增强了其艺术性。  相似文献   

4.
赞美,不管是不经意间的眼神,还是深思熟虑后的心悦诚服,总是具有巨大的力量。然而,赞美并不总是能促人成功,反倒常常让人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文献法与问卷分析法,研究了美国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对于“赞美”的答语策略的异同,得出了后者比前者更倾向于拒绝赞美的结论。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两种答语的差异及由此造成的语用失误,并将研究结果充分运用到第二语言的学习与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回顾国内外学者近 2 0年来对赞美语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所收集的句例进行分析 ,比较英国英语与汉语对赞美应答的异同 ,探讨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使君王代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当年诗仙李白的这首《清平调》,将倾国倾城的杨贵妃比喻美丽的牡丹花,曾经获得唐玄宗的大加赞赏。同时也更加深了牡丹在人们心中雍容华贵、绚丽多姿的形象。要赞美牡丹,恐怕人人都能写出一大堆华丽的辞藻来。而《牡丹的拒绝》的作者张抗抗却没有像众多描写牡丹的作品那样一味赞美牡丹的外在美丽,  相似文献   

8.
多年后,我会忘记一个叫小陶的男人,和我有过的那段青涩爱情,但陶爸爸所给予我的爱和温暖,以及对我这样一个凡俗女子的赞美,永不敢忘。永不忘。  相似文献   

9.
刘振勋 《老友》2013,(11):1-1
人生路上需要用真诚的心灵去欣赏和赞美,而不是用好奇的眼睛去打量。欣赏,就是用眼睛去注视.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体味这人世间的美好。赞美就是真心诚意地去褒奖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与人相互尊重。和蔼友好。人到老年更要学会欣赏和赞美。  相似文献   

10.
沈洪友 《新天地》2011,(10):7-7
赞美给人以力量,给人以自信,也让人对生活、工作和学习更充满热情。尤其是作为教师的赞美,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更具有积极的意义。学会赞美,因为它并非是一门简单的生活艺术,它还是具有教育理性的、富有科学实效的教育艺术。在优秀的中小学教师那里,人们普遍看到了赞美的教育力量。一句赞美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  相似文献   

11.
随着买方市场的出现,口碑营销的发展潜力越来越大.产品品牌具有功能属性和情感属性两个层面.根据弱联带理论和人类好恶皆需有人分享的观点,通过口碑营销,大众是愿意传播品牌这两个属性的,从而能造就产品品牌.但在实践中,营销人员要合理地设计口碑并且要对口碑营销进行及时地反馈和控制.  相似文献   

12.
在汉语交际中,想要赞扬或批评某人某事,往往不是直奔主题,单一地"扬"或"抑",而是以"扬"抑"并举的形式来达到"扬"或"抑"一个方面的交际目的.汉语交际中的"扬"抑"策略分为四类(1)欲扬先抑,欲抑先扬;(2)似扬实抑,似抑实扬;(3)以扬为抑,以抑为扬;(4)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汉民族偏爱运用"扬"抑"策略的文化归因汉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决定了他们对这种表达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汉魏以来,因应不同场合与需要,赞文创作蔚为大观,可分为散文之赞和韵语之赞两类.散文之赞主要有经赞和史论赞,分别重在阐明与评论;韵语之赞主要有仪赞、画赞、史述赞和杂赞,为赞文之主体.其文或与仪式活动相关,或阐明图画、赞颂人像,或用于史书中概述大意、兼行褒贬,或随地取材、因材施赞.其体以四言体为主,兼有五言、七言、杂言,甚或骚、赋诸体,通篇押韵,多为隔句用韵,或一韵到底,或每四句、六句抑或八句、十句一换韵,或无一定之规,通篇灵活换韵.入选萧统《文选》的赞文,在类型上分属画赞、人物杂赞、史述赞和史论赞,其得以入选,主要在于情辞之美.  相似文献   

14.
表扬的程度要与学生的行为相称,表扬要及时,方式应灵活、要公正无私、表扬失当应及时补救;批评则须明确目的,要客观,要以学生的心理基础为前提,批评还须讲究时机场合以避免羞辱性,具有权威性;唯此,作为奖惩因素的表扬与批评的运用,才能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有些理论研究表明表扬对内在动机有促进作用;而另一些理论则证明了表扬对内在动机有损害作用。JenniferHenderlong和MarkR.Lepper引入了五个概念变量(conceptualvariables)对这两种理论进行了整合与提升,指出自主性、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真诚性、行为标准和期望是影响表扬效果的重要因素。这些都能够促进对本领域未来研究方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介绍中外学者有关动机的理论的基础上 ,重点探讨外在因素——教师的表扬鼓励对英语学习中动机的影响 ,并通过实证调查验证了该外在因素与动机的相关程度 ,并从教师的表扬鼓励方面人手提出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动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情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情”作为词作生发之本的标树。二是对词情表现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三是对“情”与其他创作因素关系的考察。上述三方面,从主体上展开了词情之论,使古典词情论在多维面上得到了拓展、充实与深化。  相似文献   

18.
花间词历来被认为是倚红偎翠风花雪月的逸靡小调,人们在赞叹其艺术价值的同时,对其内容颇多微词.  相似文献   

19.
中华别称中对于死亡的描述十分细致。就死亡的誉称和雅称而言,可以分为寿终与千古、牺牲于殉国、升仙与化鹤等类型。从大量相关别称中可以窥见尊老的传统、忠孝节义的道德准则和企图长生不死的宗教色彩。而死亡的雅称则黏附着不少著名典故。  相似文献   

20.
咏春诗流行于唐宋两代,但两个不同时期的咏春诗在诗歌主题和艺术特色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唐代咏春诗以喜春为主题,充满了热情和欢乐的色彩,气势雄浑,基调高昂,空灵清新,辞采明丽;宋代咏春诗主题则以伤春为主,充满离愁别恨,气势哀婉,基调低沉,深蕴哲理,语词凄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