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主体间(Intersubjectivity)认识交往关系是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语言哲学以及科学史等诸学科共同关注的中心课题之一, 也是长期以来我国科学认识论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旨在对认识交往关系的性质、内容、结构和特点作总体科学界定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不同的认识交往模式对于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力学功能。  相似文献   

2.
试论交往的历史形式、特性和社会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往理论是马克思把握历史发展的重要方法,虽然理论界对于交往及其在唯物史观创立与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等方面作了深入研究,但是对于交往在历史上的发展形式及其特性和社会功能还缺乏深人的研究。如何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历史形式及其特性与社会功能,是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有待深化的问题。故本文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着眼于交往对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作一探索。一、9往的历史形式正如任何事物都必然要经历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作为科学实践观中与生产辩证统一的交往,其表现形式也经历了一个历史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微观的角度,探讨实践要素与认识要素的关系,以拓深对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研究。一研究实践要素与认识要素的关系,首先必须明确实践与认识发生关系的具体要素。实践是一个多要素的系统,与认识要素发生关系的要素是:实践过程、实践需要、实践方式、实践规模、实践目标、实践成败、实践效率。  相似文献   

4.
辛万鹏 《兰州学刊》2008,(10):109-111
法律文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对法律文化概念的分析,概括出法律文化的特征,并对法律文化的结构从认识论的视角进行了解构,进而提出了法律文化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5.
交往是生产的前提、要素和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物质实践活动是人类及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本质最普遍的方式。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生产实践(广义上的物质生产,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人自身增殖的生产、社会关系的生产,本文所说的物质生产是指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它“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二是交往实践活动,它建构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联系,直接创造和发展着不同的社会形态。生产决定交往,它是交往的基础和前提;交往又制约着生产,它是生产的前提、要素和环节。生产和交往的综合统一作用,构成了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本文着重对交往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予以初步分析。在世界进入普遍交往的时代,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功能、形式与美的关系是现代工业和建筑设计经常遇到的一个理论问题,也是把美学应用于物质生产和环境改造的新兴学科——技术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试对此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成败,这是工作实践的问题,也是思想认识的问题。工作的成败和人们思想认识的正确与否是密切相关的。一般地说,认识正确,才会使工作得到预期的成功,认识错误,就会使工作遭受失败。然而,在一切社会实践中,人们要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成功地完成各项斗争任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而成败和认识的关系也是十分复杂的。其  相似文献   

8.
论价值和认识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价值和认识之间的关系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追求价值是认识产生的动因 ;追求什么样的价值 ,就会产生相应的认识 ;价值决定了评价而不是相反 ;价值决定了人必须进行一种改造性的认识 ;人的认识随着对价值的追求发展。认识是追求价值的必要手段。认识起着沟通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作用 ;人能认识什么 ,人就会有相应的价值追求 ;认识水平和能力从质和量上影响着价值目标的实现 ;认识指导价值活动 ;认识的结果影响着价值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考察人的认识活动,考察社会文化背景对认识活动的影响,就不能不研究人们的社会交往。社会文化是通过人们相互交往而对认识发生作用的。交往把个体卷入了社会文化背景,交往又把社会文化因素传递给个体,从而实现了个体认识与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或相互影响。因此交往在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和意义。沙夫指出:“交际似乎是一个同一切有关认识的过程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要素,甚至在独白中的没有盲语的思想,也是广义的交际的一种特殊的行为。所以如果我们要以任何合理的方式来研究认识论的话,哲学就不能不注意交际的问题,这是没有可奇怪的。”把交往作为认识活动的环节和前提来研究。把交往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范畴确立起来,按理说是应该没有什么疑义的。  相似文献   

10.
从人类认识的客观过程来看,在主体的认识结构中既有理性的逻辑思维活动,也有非理性的情绪和情感活动。主体认识结构中的逻辑思维活动与情绪、情感活动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它们在人的整个认识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情绪和情感在认识活动中主要有驱动性、选择性和调控性等功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超前认识问题一直是国内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中的一个理论热点。但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超前认识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人们对超前认识的理解相互之间还有很大分歧。而要对超前认识进行研究,我们就必须首先明确超前认识的概念,弄清它的内涵、本质特征和基本形式。一、超前认识概念的内涵超前认识是指主体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立足并超越当前现实状况而对于尚未出现或发生的自然事件或社会事件以及人们未来实践活动过程、结果及其效应等的一种前瞻性认识。超前认识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的认识对象,是一种不同于一般认识的特…  相似文献   

12.
通过考察在社团中会员的交往成本,本文认为,人们选择社团组织是因为它能够降低交往成本同时增加互动收益,因此,初始社团的生成直接受制于会员交往成本,满足会员交往的意愿高且交往成本低的C类型标准社团会被选择.但是,在开放的系统中,环境资源要素对交往成本的制约是现实的.本文分析了个人的交往成本、社团的组织成本和环境的制度成本之间的关系,认为,交往成本居于核心地位,特别是其中的价值成本,起着维护会员交往成本性质的作用,但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尽管交往成本是核心,但是在环境条件限制下的现实中社团生成的具体形式又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教育活动与地理环境由有着密切的关系,任何教育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环境并受其制约.因而也就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教育区域.研究教育区域对深入理解区域教育又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从教育区域的构成要素方面入手,对构成教育区域各要素的内涵、特点与功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为理解教育区域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议题研究的延展与深化,需要对其构成要素、结构层次与基本功能进行学理阐析。文章认为,共生意识、共建意识、共担意识、共享意识和规约意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成要素。由对这一共同体的认知、情感、行为取向及认同组成的社会心理,建立在社会心理之上的表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共同利益与诉求的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党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结构层次。回应各族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精神支持,巩固和促进各族人民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增强文化自信汇聚社会共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5.
通常人们认为,符号的认识功能仅只在于它是人类借以传递、存贮和加工信息的主要手段。符号的认识功能无疑是包含这一方面的。但是,符号是主体和客体之间认识关系和本身得以确立和实现的中介,因而符号的主要认识功能应是分化功能、内化功能、社会化功能与信息化功能。 一、符号的分化功能 主、客体之间认识关系的确立是以主、客体二者的分化为先决条件的。主、客体的分化不是与人类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同步发生的。外部世界客观存在着这个经验事实并不构成主、客体分化的前提条件。事实上,原始人所感知的外部世界与我们所感知的物理世界全然不同。对原始人来说,纯物理的现象是没有的,每个存在物、每种自然现象都具  相似文献   

16.
现代认识论的研究既向微观深入,又向宏观括展,呈现出双向发展的态势。与认识的微观思维机制一样,认识的宏观社会——文化机制也是现代认识论的新的生长点,而认识氛围则是认识的宏观社会——文化机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就认识氛围的功能,即认识氛围对认识的作用问题进行初步研究,以期和学术界的同仁们共同求索真理。 一、认识氛围功能的整体探寻 认识氛围是认识主体周围的社会气氛,是认识主体所处的认知社会形态。认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必然发生双重关系:一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关系;二是认识主体与认识主体之间的关系。认识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主要动机是观念地或实践地掌  相似文献   

17.
认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主客体之间在信息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认识活动中,相互作用主要以信息交流的形式进行,它不是表现在外部,而是在主观之内进行,表现出了认识活动的相对独立性,从而也就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认识活动中的运用和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8.
没有功能的东西便不再存在,这是功能理论的公理。既然宗教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着,显然它具有一方面甚至是一系列的功能。 ——托马斯·奥戴  相似文献   

19.
影视作品主题音乐的性质、形式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题音乐是表达影视作品主题思想和主导情绪的音乐,是影视作品音乐的核心和基础曲调。本文结合影视作品实例集中阐述了主题音乐的性质、构成形式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一、文学形式审美规范的有机统一原则文学形式与生活形式,不在同一个层次.文学形式不是与生活的一切偶然性结合在一起的不可重复的形式,它是一种普遍形式.它不是作为天然形式而出现的,而是人造的规范形式,它比复杂无序的天然形式稳定得多.它不是僵化的空壳,而是一种特殊的有序结构方式.它的功能就是把无序庞杂的生活净化为有序结构,它是审美规范的载体.不管不同的文学形式之问有序结构的原则有多大的差异,一切文学形式基本结构原则有相同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