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轼: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一个典型杨存昌隋文慧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特点是和谐,即追求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表现与再现、情与理、形与神、言与意的辩证统一。如果说秦汉是这种和谐美学的奠基时期,魏晋六朝是和谐意识的自觉时期,那么由唐至宋、元则是独具民族特色的...  相似文献   

2.
六朝人的审美素质部析吴功正(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六朝出现中国历史上政治最动荡、黑暗,艺术、美学上最灿烂、活跃的非平衡性状态。它继先秦之后对美学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那么,衡量其美学进步的标尺是什么呢?我们认为,首先是人,是人们文化、审美素质的发育与提高...  相似文献   

3.
气韵美     
气韵,是中国文艺美学的独特形态,集中体现了中国文艺审美的基本特性:主体性哲学化美学. 气韵美学观念的形成气韵作为一种独立的美学观念,出现较晚,于六朝时期形成.然而,任何美学观念和形态都有一个孕育的过程,遂表现为历史动态运动.在这个动态的孕育过程中,文化条件的赋予,与之相关的美学范畴的逐步影响,传统的审美理想的积淀,是气韵美学范畴产生的因素.它先成活于绘画理论,进而植根于文学审美领域.  相似文献   

4.
伏爱华 《江淮论坛》2005,(6):163-165
老子的"淡"、"味"等范畴是哲学意义上的美学范畴,发展到魏晋六朝时期成为真正美学意义上的"平淡",并具有伦理学意义上的人格美内涵.本文试图阐述魏晋六朝的"平淡"所具有的美学意蕴--"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即重自然、尚本色,并进而说明它在当代社会所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玄学美学是六朝美学的精魂。从现代学术意义上对玄学基本审美品格的发明肇始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汤用彤关于玄学的系列论文。在其后近70年里,玄学美学的研究成果主要在本体论研究、命题研究、历史分期研究以及个案研究四个方面展开。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对玄学美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走势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六朝时期建康居民的饮食与服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朝时期建康居民的饮食与服饰郭黎安饮食和服饰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显著标志,研究在南京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六朝时期建康居民的饮食和服饰,不仅可以了解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人们的精神面貌,而且有助于开发古都的旅游资源,为改革开放服...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语境下的六朝文学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绍瑾 《学术研究》2004,(9):116-121
六朝文学观念在 2 0世纪上半期得到了历史上少有的正面评估 ,中古文学研究也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而富有收获的发展阶段。文选派虽然在五四时期被当作“妖孽”看待 ,但其所代表的文学观念却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获得了新的阐释而融入当时的文学思潮中 ,在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六朝文学观念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朝文学构成了当时文学批评史最为重要的内容 ,文学批评史的学科体认以及“文学的自觉时代”的提出亦建立在这一观念之上。与此相应 ,从审美的角度看待六朝 ,人们也得出了与以往迥然不同的结论 ,中国现代美学的建构把六朝美学推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试论六朝家庭伦理观念的演变刘振华六朝时期,一方面是南北分裂时间较长,全国的经济、文化重心逐渐南移;另一方面是社会动荡不安,思想相对解放。就婚姻家庭及其伦理观念而言,也经历了一个上承两汉、下启隋唐的演变过程,从一个侧面上反映了六朝这一特定历史时代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论陶渊明诗的美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陶渊明诗的美学成就吴功正陶渊明诗的审美水平无疑代表了东晋以致整个六朝的最高水平,在中国诗美学史上也只有少数几名诗人能与之并肩站在第一档上。他无疑是最能感应东晋以致六朝时代审美理想的诗人。他既目瞩着世事,却又远离着世事;他既有同时代人的审美意识,却又...  相似文献   

10.
王齐 《阴山学刊》2008,21(4):30-32,98
“和”作为中国古典美学史的重要范畴,统摄性地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特征。六朝时期,嵇康提出的“声无哀乐”的音乐美学命题使“和”范畴内涵和意义都有所发展。“和”范畴这一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体现了特定时期艺术观念的进步以及美的自觉的发生,对六朝美学和艺术理论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成立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于1685年11月21日至25日在六朝故都南京召开。与会代表85人,提交了论文30余篇。大会主要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一)关于六朝史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唐长孺教授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少是南北同步进行的,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整个社会历史都是向前发展的,不是倒退。与会的许多代表也不同意以往把六朝看成是一个黑暗倒退的时期的观点,指出六朝是继汉开唐的重要历史时期,经过六朝的开发,长江流域的经济、文化赶上了黄河流域,至隋唐南北统一,两大流域合并成一个基地,使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更高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虚实"范畴源自老庄论"有无",在魏晋六朝时期,经玄学之争实现了由哲学、美学领域向文学和艺术领域的重大转化,并在玄学思潮、言意之争、人物品评和文学创作等共同构筑的场域中,内涵日益丰富起来。文学批评史中的"虚实"范畴不单来自哲学和思想史,而且与文学创作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魏晋六朝时期的文学实践为"虚实"含义的演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论及"虚实"在魏晋六朝时期的发展面貌后,以刘勰"隐秀"说与当时"永明"诗风为个案,透视"虚实"发展与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六朝商税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两汉到隋唐,是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重要时期,偏居江南的六朝,在这一时期对南方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作为一个时期社会商业活动状况的晴雨表的商税,在六朝有着明显的反映。因此,考察六朝商税的征收税目及征税状况,对于分析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晚明袁宏道(156-1610)和清季袁枚(1716-1798)隔代相继提出和张扬性灵论,这一理论作为明清时期主情美学思潮中的一个独特形态自有其理论特色,不仅在当时的文学批评和文论嬗变中产生过重要影响,而且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上,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与以往关于二袁性灵论的个案研究和诗学视角不同,本文着重从综合研究和情感美学视角进行专题探讨,深人分析二袁性灵论的基本内涵和性质特征,两者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其对情理、情形关系的新识,以及它在明清情感美学思想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和独特贡献。一、性灵论的基本内涵和性质特征明清时期是中…  相似文献   

15.
论唐代隐逸与山水田园诗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美学意蕴,一直是治唐诗者关心的课题。本文将唐人的山林隐逸之风与盛唐山水田园诗联系起来考察,从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六朝山水诗人在时代环境、隐逸目的、创作特点上之比较入手,深入剖析盛唐山水田园诗之清淡静态的美学意境,与盛唐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和唐人奋发向上的时代性格之间内在的密切关系,以及其中反映出的时代美学观念的变化。全文着重探讨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与那一代诗歌美学创造者的时代精神、时代性格、时代美学观念的内在联系,从中揭示出盛唐山水田园诗在诗歌意象和美学意蕴上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言意”──一个深刻的美学范畴吴功正“言意”是中国古典美学一个深刻的美学范畴,它诞生于六朝,是哲学“言意”之辨在美学范畴上所结之果,极大地推助了文学的审美发展。“言意”哲学渊源这个问题涉及到哲学上语言、思维、对象等重大问题。《周易·系辞上)}写道:“...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典文论中,"兴"是一以贯之而又发展变化的美学范畴,既是古典诗歌的创作理念,也是古典诗歌的美学追求。"兴"的美学嬗变过程,主要表现为从先秦两汉时期的政教之"兴"到魏晋六朝时期的审美之"兴",再到唐代及以后的审美与政教相结合之"兴"的过程。循此过程,可以探明"兴"的美学内涵及其嬗变路径。  相似文献   

18.
华美是一种独立存在的美学形态,但它不是相对于优美、壮美而存在,而是与素朴美并列存在.华美与素朴美在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等方面相互对应, 相反相成, 相映成趣,各显其美.素朴美与华美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价值,其中以陶渊明的诗为代表的自然美(即素朴美)和以六朝文学为代表的绮丽美(即华美)尤其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和美学意义.肯定和重视这两种基本的美学形态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概念,它在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运用十分普遍,包含着中国古代独特的美学精神和文化观念。“趣”作为一个美学概念最早出现于六朝书画理论中,作为文学美学的概念成立于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大行于明清时期的文学理论话语里。它有两种意义:一是指艺术家的审美旨趣,二是指艺术作品的某种特殊的审美趣味,两者关系密切;作为文学作品中的趣基本含义有三:艺术作品具有言外之意、富有意味,审美意象的鲜活生动性,审美意象的独特奇异性。趣从内容上可分为事趣、情趣和理趣三种类型,从形式上可分为巧趣和天趣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六朝广东发展的考古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六朝①时期(公元三-六世纪),是古代广东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如果把秦汉时期看作广东发展的黎明,那么,六朝时期的广东已迎来了霞光万道的初展,她逐步改变着蛮荒落后的形象.和着时代的节拍,走上了与全国同步发展的道路.50年代初以来,随着考古学者的辛勤工作,广东六朝考古材料日益增多,仅报道清理的六朝墓葬,已有千余座.这些丰富的实物资料,向我们展示了六朝广东发展的真实面貌,给我们研究与正确评价六朝广东发展状况,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依据这些材料,证以必要的历史文献,对六朝广东的发展做一番考察,不妥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