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浅析“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党的十六大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在分配上作出的重大决策 ,意义重大。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主要是要扩大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对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全面理解 ,必须防范一些认识偏差  相似文献   

2.
过去我们是按劳分配的,现在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而生产要素中最大的就是资本和劳动。我们国家的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在这种情况下资本是相对稀缺的,由此劳动价格会相对便宜,资本价格相对比较贵。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收入差距,资本所得这一块就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只是打工的话,除了劳动所得就没有资本所得了,所以会有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
形成收入呈金字塔形的直接原因是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政策;第二个原因是分配不公,也就是行业垄断,市场化、社会化不够;第三是制度缺陷,比方说税收调节制度不得力,公共财政转移支付的用途也有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前要满足社会和现代化发展,大概有这么几点:第一,要优化社会制度。第二,要调整收入分配。第三,培育中等阶层。第四,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6.
构建和谐社会与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比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明  郭栋 《中州学刊》2005,(5):111-114
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比重,是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社会阶层差距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就必须坚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要在经济总量不断做大、整体收入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的数量和质量,最终朝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7.
使中等收入者占总人口的大多数,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当前我国不合理的收入结构,亟待通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来改善,而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应更多关注低收入者,尤其是农村低收入者;人力资本投资能够实现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首选手段,以人力资本投资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重点在农村。  相似文献   

8.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构筑现代社会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的社会结构以中等收入者为主体,社会结构的形态不再是金字塔型,而是橄榄型.经济的现代化需要社会结构的现代化,如果没有社会的发展和社会阶层结构的相应变化,经济的发展终究会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9.
近期,由广州市社科联、广州日报联合组织召开了“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座谈会,来自广州社科界的近30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对此作了深入探讨,发表了很多精辟见解。现将专家学者的讲话和文章刊登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过低,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由于客观条件制约,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凸显政府职能部门的作为,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相似文献   

11.
扩大中等收入者对于改变我国不稳定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都有重要的意义;从我国低收入群体过多的现实国情出发,中等收入者的标准不宜定的太高;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靠经济的发展,同时政府给予相应群体有利政策的安排也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中等收入者的含义,并且探讨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依据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等收入者是指在一定时期或地区内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城乡居民。中等收入者既对社会主流价值与现存秩序有着较强的认同感,也存在焦虑心态;形成相对理性和具有超前意识的现代消费观念,促进经济的增长;具有理性文化心态和较强的文化自觉意识,对文化教育的需求愿望强烈,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阶层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已经出现一个中等收入群体 ,但比重很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对于加速我国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极为重要。大力发展经济是“扩中”的根本之策 ,但也与制度安排和社会政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对中等收入者的界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当有不同的侧重和不同的依据,现阶段应主要从收入水平上考虑.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正处于急剧发展和改革时期,若过于强调中等收入者在文化心理、审美情趣等质的方面必须具备一定程度上稳定的、统一的标准,不仅不现实,而且会阻碍中等收入者的成长.只有集中力量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才是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模型测算,我们的结论是如果基尼系数保持在0.3-0.4之间,年人均GDP收入在14000-16000元之间的收入群体可以划为中等收入者.界定和培养中等收入者,应注意其动态性、地域性和稳定性特点.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并不是要把一部分高收入者拉到中等收入者中来,而是要提高低收入者以及中等偏下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构建"橄榄型"财富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中等收入群体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对于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测算了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发现中等收入群体规模适度偏低,并且显现略微下降的趋势。为了达到“橄榄型”社会70%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要求,应该主要通过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城乡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借助CLDS数据,本文分析了城乡低收入群体的特征,发现他们人力资本积累少、就业质量差、健康水平低、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低。针对以上特征,本文最后从完善就业政策体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提出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同时面临着收入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过大两个问题,收入分配不公是我国目前收入分配领域的主要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城乡不公、行业垄断和腐败是造成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严重不公的三个主要因素。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治理将会涉及经济、社会和政治各个领域深层面的改革。鉴于收入分配不公的根源在于我国的体制改革不彻底和政策措施不完善,在对其梳理和整治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视角与中国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尔萨斯人口陷阱和低水平均衡陷阱既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初始障碍,又是经济起飞的出发点。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程度和质量。中等收入陷阱的内涵,要在对经济发展理论的系统把握和在经济发展实践的动态变化中认知。应从中国的现实出发,理性处理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在政策层面,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引入,为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基本构成及其社会绩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尽管我国目前的高、中、低收入阶层都是比较而言的,而且高、中收入阶层还比较少,低收入阶层还比较多,但肯定这种收入结构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等收入阶层在我国已经形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正确评价中等收入阶层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客观效果,是真实体现我国各阶层生活状况和社会稳定系数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城市中等收入阶层和非中等收入阶层在政治参与上,已经出现分化,笔者通过电话问卷和实地访谈,对这个变化进行了描述,城市中等收入阶层在政治参与态度、政治参与行为的诸多方面显示出明显的变化,但是同时参与率不高、存在着一定的政治冷漠问题。为了促进我国的社会和谐、政治稳定,在数据、资料分析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完善现行政治体制,鼓励政治参与、发展电子民主,增强政治沟通和培养政治人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