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历史上有代表性的有关人性的观点进行疏理,并对中西方不同政治构建在人性渊源上做了论证。通过本文,作者旨在突出法治内核中对人性恶的假设并提出在当下法治建设过程中,必须在制度设计上以防恶为先,辅之扬善。  相似文献   

2.
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或手段。法治的选择与人性预设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对人性的不同认识构建了中西方不同的治国模式,即"法治"与"人治",由此得出了集权与分权的不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的角度看,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性的需要,同时经济的发展又不断地开发和提升着人性。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适应人的本性的人性经济,是不断满足人的需要的经济。充分认识人性与经济的关系,是有效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的基础,它将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理解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在经济活动中更有效地研究和开发人性,在适应人性的基础上改善人性,通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使人性得以升华。在经济活动中人性发展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将占尽无限的商机。  相似文献   

4.
“法治”是治理体系理论中的一种,将它用于实践之中则是一种调和手段和方式;“和谐”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配合得适当匀称”。在古希腊语中是不同的事物连接或调和在一起,多指不同的音调调和在一起成为音阶。它是一种良好存在状态。表面上它与法治不同,不能融为一体,但若从二者的价值这个角度来看,法治与和谐却又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内在统一的。基于这一认识,试从法律的价值——秩序、人权、正义、公平、效益人手,分析法治对和谐社会构建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示了法治与法治经济的内涵 ,指出法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市场主体的确立、市场经济秩序、规则的形成和发展及宏观调控都需要法治。中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治 ,必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体系 ,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法治的社会.没有法治,就没有社会和谐.法治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将具有至关重要和无可替代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快法治建设步伐,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法治、宪政的生成看,对人性的理性分析是其产生的道德基础,人的自由自觉本性使两者的产生成为必然。对人性的关怀也是法治与宪政永恒的精神追求。这种追求中,自由是终极的,权利是现实的。法治与宪政是凭借制度模式实现人类外在行为有序与人性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西方的法治产生于近现代,但是法治思想和观念发端于古希腊,经过中世纪长期的酝酿之后逐渐形成和完善。本文对西方法治理论的出发点即基础进行分析和探索,探讨西方的法治理论合理性结构的内在机理。本文认为,西方法治理论建构的基础,即人性的预设,保证了法治理论本身的合理化,西方法治理论的基础为二元:即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  相似文献   

9.
性恶论认为,人不是完美的,即人性是存在缺陷的,有不足之处。广义而言,契约属于社会历史文化范畴,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是对特权现象以及权力或者权利滥用的一种规制。人性恶虽然是对人性的一种形而上思考,但是从一定程度上说,法治理念和契约制度的发展与人性恶的价值判断存在着逻辑上的关系。契约蕴含着自由、平等、合作、协调、诚信等和谐理念,契约及其内含的契约精神,不仅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法治国家不可或缺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管理,德治和法治必须双管齐下;教育抓好了,德治加强了,就可以有力的防范和减少违法乱纪问题的发生.新形势下之所以强调德治法治双管齐下,这是由德治的内在特点和社会发展的形势所决定的.与法治的强制性,外化性和后补性不同,德治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自律性、内控性和预防性.道德作为一个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其控制力和影响力绝不亚于法律,而其影响的长效性和广泛性更是无以伦比.  相似文献   

11.
法治政治是观察法与政治之间关系的新视角,是认识社会政治现象的"广义政治"的思维方式。根据法治政治的观念,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现象,政治是通过法律规则谋求社会公共秩序、分配社会利益的活动;崇尚法治政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并因此而区别于东方权力政治的文化传统;法治政治本源于自然或人的规则理性;法治政治是以规则为本位的政治治理方式;法治政治的最高实现形式必然是宪法政治。  相似文献   

12.
法治与德治——基于伦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法治和德治都有各自的功能优势与局限,且法治的优势即为德治的局限,德治的优势即为法治的局限,因此必须进行法治与德治的最佳配置,使其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局限得到最大程度的克服。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加人 WTO“满九晋十”之际,以法治的视角认真回顾与反思中国的得失具有重要的 意义。随着国家之间的高度依赖与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概念的提出,国际法治成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理性抉择。作为国际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WTO法治是国际法治的典例。和普遍意义上的法治一样, WTO法治也具有价值性与工具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之间的差异。WTO法治具备普 遍意义上法治的共性,但又与国内法治存在差异。WTO争端解决机制是 WTO法治体系的主要支柱,其视 野中的一系列“归零法”案件的来龙去脉折射出 WTO法治的面相。然而 WTO法治亦有限度, WTO法治的 完善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传统主权理论提出了挑战,故而有必要重塑主权概念。WTO法治在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对中国法治进程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同时中国法治与 WTO法治之间相互砥砺并产生良性互 动亦非常重要:须积极利用 WTO争端解决机制,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把握契机对中国法治推力进行 整合。  相似文献   

14.
15.
法治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从民主的角度看,法治与宪政是一致的;从管理的角度看,法治就是限制权力的范围,使民主权利得以保障;从哲学角度看,法治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理想目标;从法治与人治的关系看,法治排除了人治的任意因素。说到底法治还是人的统治,但法治中有人的因素并不等于是人治。民主的核心是一种参与机制,民主的实现离不开法治条件。  相似文献   

16.
当下中国,选择法治、践行法治的价值正当性已获得执政者的高度认同。法治作为现代社会良善治理的方式,是提高治理能力、治理方式现代化的不二选择。对"法治是什么"这一恒久命题的追问与探索,使得法治理论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形态。然而过度分歧繁复的法治认识,难以形成指引实践的有效合力,以致无法从容应对法治建设中的困窘与纠结。要推进法治中国的事业,惟有秉持开放、包容的立场和态度,凝聚法治共识,方能终有所成。  相似文献   

17.
法治并非只能与自由主义相结合,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现阶段的目的来看,中国的法治类型是一种效能型法治,其目的在于更有效地增强国家能力以实现民族复兴. 这一目的从隐到显地体现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要文件之中. 从清末民初,即中国变法时代的开始,就已预示了未来中国在变法运动中的法治之路不是自由型法治,而是效能型法治. 这是因为中国的变法运动对国家能力的需要远远大于对个人自由的需要. 当实现富强中国的目标之后,中国特色法治文明的未来发展则应当走效能与自由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法主德辅"的原则。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实质上是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在法理学和伦理哲学看来,法律与道德存在三种基本关系:道德的法律化、道德的非法律化、某些道德要求既可以法律化也可以非法律化。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存在诸多区别,但同时又有若干内在一致的地方,因此法治与道德是相互补充、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看,实行依法治国实质上就体现了以德治国的基本要求;从法律与道德作为社会行为准则看,依法治国应当居于主导地位;从法治与德治的区别来看,法治应当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法治的角度看 ,由于调解不仅依据法定的授权进行 ,而且按照法律的规定  袁翔珠     开展工作 ,因而它完全符合法治的精神 ;从德治的角度看 ,调解充分体现了道德的感召作用 调 解 的 法 治 与 德 治和劝导作用 ,所以调解是法治与德治的经典结合。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 ,正确适用调解、充分发挥调解的作用就要找准“法”与“德”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20.
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民主的保障.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加强民主立法,加强民主建设制度化与程序化,将民主权利逐渐转化为法律权利,用法律来规制民主的行使,从而实现民主与法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