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青云 《南都学坛》2002,22(3):19-21
王莽改革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改革基本上是成功的 ,得到了人们的支持 ,第二阶段的改革由于种种原因 ,最终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别探讨了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失败原因,在此基础上,对王莽研究提出了已见,认为王莽改制的重心是社会经济制度改革,其一些举提具有创建性和积极因素;王莽的改革精神及其以“民为重”的经济改革原则思想值得肯定。新时期评价王莽应走出封建时代史学的误导、对王田制和新朝农民起义目的的误解三个研究误区,以“公平诚恳的态度来研究”。  相似文献   

3.
4.
王莽辅政和执政时期对俸禄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首次推行高薪养廉的尝试,实行浮动俸禄制度,完善官吏退休金制度。这些改革尝试虽然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对王莽改制的评价,纷争由来已久,要么基本肯定,要么基本否定,莫衷一是。本文主要谈王莽的个性品质对其改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汉代吴楚七国之乱,是诸侯王长期骄纵无制,穷奢极欲,暴戾横逆,蔑视中央,久有不臣之心的必然结果。加强中央集权,削平侯王势力是汉初历史发展的要求,平定七国之乱,也可以说是汉王朝的一项武功。  相似文献   

7.
王莽在代汉后所进行的经济改制,是我国进入封建社会以来,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实行过的多次改制(或称改革或变法)之一。它与其他同类型的全国性的改革相比,有它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共同点是:皆是阶级矛盾激化了地主阶级内部矛盾的产物。旨在通过改革挽救社会危机,以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不同点是:其他各次改革,由于历史的复杂原因,不论是北宋的王安石变法,还是明代的张居正改革,无不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他们在一定时期内,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效,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缓和了阶级矛盾,延迟了当时封建王朝崩溃的时间。而王莽的经济改制则不同,它不仅没有取得任何积极效果,相反却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了西汉末年以来,酝酿已久的农民大起义的爆发,加速了“新莽”政权的崩溃。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历史教训又是什么呢?本文试对这个问题,谈谈我们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论王莽改制     
本文对王莽改制的内容、实施方法及失败的原因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论王莽复辟     
西汉末年的王莽,是一个大搞复古、倒退的野心家、阴谋家。他的所谓“改制”,是元、成、哀、平推行儒家路线的进一步倒退,代表了奴隶主残余势力长期以来妄图在政治上复辟的最后一次垂死挣扎。然而,历史的真实却长期被地主资产阶级所歪曲。国民党反动派的忠实走卒、买办文人胡适,在一九二二年、一九二九年为王莽树碑立传,竟然胡说什么王莽是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一个“社会主义者”,就是这种歪曲历史的典型。因此,用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0.
官制改革是王莽改制的重戛内容之一。这项改革始于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直到新莽覆亡(公元23年),前后持续了二十四年。代新而立的更始政权,以及割据天水的隗嚣、齐地的张步等,也曾沿用过王莽官制。公元二十五年,刘秀经略河北,“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①,开始废止王莽官制。随着刘秀统一全国战争的进程,王莽官制才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废止。稽诸史籍,王莽官制作为一朝制度,确曾在全国推行过,这也为居延出土的王  相似文献   

11.
关于清政府庚子年间的对外宣战,目前史学界有几种意见,为欺骗和消灭义和团;为抵抗侵略;为解除归政失权的威胁;为义和团和整个形势发展所迫。笔者基本同意第三种见解,在此不揣疏陋,略抒己见,请诸位学者指正。 1 如何分析和判断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侵华形势和清政府的内外政策,是评价庚子宣战的前提。 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在华掀起的瓜分狂潮,到19世纪末,暂时趋向笋和。他们此时最紧迫的任务是巩固已经取得的侵略成果,以便使其写在纸上的筑路、开矿等侵略利权变成现实。于是,英法、英德、英俄分别达成分赃协议。  相似文献   

12.
聚集了那么多可爱少女,花团锦簇的大观园,是《红楼梦》艺术上的一种创造,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真堪称一大观.但是关于如何理解作者曹雪芹的艺术构思,如何具体评析大观园少女形象,红学界历来多异说,迄今尚有分歧.  相似文献   

13.
近来,我国学术界有这样一种观点;我国专业银行的分工应改变以往以对象原则为主,资金原则为辅的设置方法,即首先根据服务对象划分专业银行,进而再根据经营资金的不同,对专业银行的业务加以分工,从而形成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行业银行并存的局面。而应采取以资金原则为主,对象原则为辅的设置方法,即根据资金的性质来划分专业银行,从而形成专业银行并存的局面。对此,本人不敢苟同,现拟就此谈点粗浅看法。一、持这种观点的人否定行业银行组成形式的理由不充分也不恰当。他们否定现行组织  相似文献   

14.
胡林翼在清王朝与太平军的激烈对垒中“抚鄂”7年。他具有战略眼光,注重治军选将,讲求战术,从而夺回武汉,经营湖北,作为进攻长江下游的基础。但由于传统官僚体制和士绅阶层的整体性腐败,胡氏治军、理财、用人行政无不困难重重,收效甚微,也曾遭到主张“惠商”、“恤民”、“慎重人命”的彭崧毓等人的暗中批评。  相似文献   

15.
也评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王莽从贵戚低层向权力核心靠拢并以和平方式登上皇帝宝座,与西汉后期社会舆论导向关系密切。汉末严重的社会危机使得易姓改命和再受命思潮渐为时人所接受,为王莽改朝换代奠定了理论和舆论基础;王莽折节恭俭、谦约退让、克心履礼、折节行仁、爵位益尊节操愈谦等不同时俗的行为举止,塑造了良好的个人形象,使其成为社会各阶层心目中的圣贤之人,朝野内外颂声并作,获得社会各阶层的拥戴与支持,为其代汉做了舆论上的引导;符命瑞应舆论的制造昭示着其代汉是天命所归,王莽在舆论的推动下不得已完成新汉政权的和平嬗代。总之,舆论引导与制造推动了汉新政权的顺利更迭,舆论战在王莽禅汉的道路上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田”制是王莽整个改革运动的中心环节,而“间田”问题则是“王田”推行与否的关健。本文以翔实的资料论证“间田”不是“王田”,“王田”制根本没有切实施行过。同时,还对围绕“王田”制性质的争论进行了充分讨论,指出“王田”既不是“井田”,也不是“限田”,而是从战国授田直接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田制。《周礼》一书对“井田”的描述是从三代“井田”向战国时期国家授田演化的过渡形态,汉代授田型“假民公田制”则是战国授田制的残存形式,它是王莽制定“王田”令的直接实践基础。“王田”制虽然没有推行下去,但却启发了后代“均田制”的出台,成为从战国授田向隋唐均田过渡的重要一环,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币制改革是王莽改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导致改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然关于王莽改革币制的次数问题,历来的著述所载颇有抵梧。或说“王莽凡改币制五次”,或说“王莽进行了三次币制改革”,或笼统地说“王莽还屡次改变币制”。王莽究竟几次改革币制?据《汉书》载:自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始至平帝元始年间(公元1—5年),西汉政府发行的货币均为五铢钱。  相似文献   

19.
论王莽改制的进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民 《南都学坛》2007,27(4):22-23
王莽改制是儒家思想指导下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王莽改制的许多措施对以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较大影响。王田制体现了儒家均平的社会理想,启发了后世的均田制;五均六有利于建立城市经济秩序;币制改革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20.
王莽改制是西汉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它的研究,人们较多地是注意从西汉末年的社会经济与政治形势,谈它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而从经学的角度来加以探讨,则不多见。王莽的改制,按其依据的理论,又常称为“(言乇)古改制”。其实,所谓王莽的“(言乇)古改制”,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应是(言乇)古经以改制,就是说王莽企图照搬秦汉以前的古代经典来修改和代替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由于在王莽改制的同时,经学上出现了经今古文之争,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