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东汉建武年间,光武帝派武威将军刘尚、伏波将军马援征武陵五溪蛮,这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但旧志中缺乏全面记述,近代学人论及者虽多,然又过于简略。且互有歧异。故不揣冒昧,写成此文,就正于各位学者。东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武陵蛮叛”(《后汉书·光式帝纪》),光武帝刘秀先后四次派兵征讨,至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结束。据同书《南蛮传》载,这次战争的经过是:“建武二十三年,精夫相单程等据其险隘,大寇郡县,遣武威将军刘尚……率兵万余人,乘船溯沅水入武渗击之。尚轻敌入险,山深水疾,……尚军大败,悉为所没。二十四年(公元48年),相单程下攻临沅,遣谒者李嵩、宁山太守马成击之,不能克。明年  相似文献   

2.
刘秀(公元前6—57年),即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公元25年至57年在位.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新莽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他与兄刘(纟寅)于公元22年聚众起兵,加入绿林起义军.公元23年(更始元年),更始帝命刘秀行大司马事,徇行河北.此举成为光武帝自河北定天下的契机.公元24年,受封肃王.期间以恢复汉家制度为号召,联合贵族势力,击败铜马、招降赤眉等起义军.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六月称帝于(高阝)南,定都洛阳.本文仅就刘秀称帝之后,即建武元年至建武八年期间,为讨伐公孙述、隗嚣割据势力,统一全国而御驾高平(固原)亲征前后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3.
<正> 历史上对东汉武陵“五溪蛮”的五溪,考注纷繁,莫衷一是.东汉“光武中兴,武陵蛮夷特盛.”镇压与反镇压的斗争持续不断.从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到二十五年(49年),刘秀即派臧宫、刘尚、马成、马援等将官率数万人马,四次溯沅水、入武溪,想一举荡平“五溪蛮”,其结果均是损兵折将,最后监军  相似文献   

4.
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许锦义王充,字仲任,生于公元27年即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死于公元100年即东汉和帝永元年间。他出身于破落的小贵族家庭,后逐渐沦入劳动人民的队伍。他一生做过几次小官,但从不对恶势力妥协,所以终生仕路不通。一王充有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5.
温序为东汉第一任护羌校尉考李大龙温序,字次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生年不详,约在西汉末期,卒于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关于温序的情况,《后汉书·独行列传》有如下记载:“仕州从事。建武二年(公元26年),骑都尉弓里戍将兵平定北州,到太原,历访...  相似文献   

6.
张田 《北京纪事》2017,(10):14-21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这副上联据说是乾隆皇帝巡幸江南时,到江苏省一个叫通州的地方所作的.此南通州即今天江苏省南通市,而北通州就是今北京市东边的通州区.乾隆皇帝运用“南” “北” “通州”几个字巧妙地构成了这副上联.通州在北京的东南部,历史悠久,经出土文物证明,在新石器晚期,已经有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痕迹.西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建县,始称路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县依水名,为潞县.县治设在今通州胡各庄乡古城村.历史更迭,北齐年间(550-577年),其县治迁到现址,即今天通州城区的位置.除了悠久的历史,通州境内的大运河文化也是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7.
醴陵地名源流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醴陵得名,与战国末楚灭越,一支越人乌程氏后裔,迁居今醴陵市渌水流域北源,与原醴陵县东漉山有关。西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封长沙王相(刘)越为醴陵乡侯。从此醴陵地名,载入国史典籍。东汉建武元年(25),置醴陵县,属长沙郡。东汉建武中元至东汉延光年间,县治由古城中三洲,迁驻今址。以后醴陵县区划未变。  相似文献   

8.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qiáo瞧) (安徽亳[bó博]县)人。生于东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卒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出身于大官僚地主家庭。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因而为世族豪门所轻视。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法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推行了一套法家  相似文献   

9.
张仲景,名机,又玑,字仲景,东汉末年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县东北穰东镇)人。在散见于一些典籍的零星记述中,推知仲景大约生于公元150年(东汉桓帝刘志和平元年),卒于公元219年(东汉献帝刘协建安24年)左右。军阀大混战,疾疫大流行,人民极其悲惨  相似文献   

10.
王景修汴渠,守庐州东汉帝国都于洛阳,黄河下游的农业生产和至京都之间的漕运是否畅通,对于维系政权,关系很大。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于魏郡决口,夺汴渠水道东注于海,打乱了鸿沟水系,河南、山东的百姓深受其害,江淮、淮黄的水道交通也因而中断。这是东汉王朝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建武十年(公元34年),阳武(今河南县名)令张氾上言,应改修堤防,以安百姓。光武帝采纳其议,即为发卒。而浚仪(今河南开封)令乐俊上书,以为大乱之后,不宜骤兴力役,“宜须平静,更议其事”,工程遂被搁置起来。到了明帝,又考虑到这个问题,有人推荐王景有理水之才,帝诏谒者王吴与王景共修浚仪渠,即古浪荡渠分黄河水东流  相似文献   

11.
长江古桥考     
长江桥梁之始,有史可考者,应属东汉建武九年(公元33年),公孙述拒汉军的荆门-虎牙浮桥.至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长江上的桥梁计有十余座之多.除带高楼与水下防御装置的复杂型和简易平板型船式及筏式浮桥外,尚有可以置放有后座力大炮的铁索桥.这些桥梁绝大多数是出于军事目的而建,也有如汉阳-武昌筏桥一类,出于民用目的而建者.  相似文献   

12.
王充字仲任,浙江上虞人,生于东汉光武建武三年(公元二七年),卒于和帝永元中(约在公元九五、六年间)。充家境贫寒,祖与父均从事小本贩卖,自称“贫无一亩庇身,贱无斗石之秩”。曾受业太学,师事扶风人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博通众流百家之言”。曾一度担任州郡的小吏功曹,因论事不合,去官归乡里,以教授及著述为事。中虽一度被荐举  相似文献   

13.
《南都学坛》2016,(2):1-5
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在东汉政区方面的研究可谓是集大成者,然而《东汉政区地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郡国的行政建置,对于东汉县级政区则关注较少。结合传世文献及碑刻资料,从两汉侯国封置的角度出发,对东汉的县级政区进行补证,充实东汉县级政区的研究,对光武帝建武六年省并县邑数目提出补充意见。  相似文献   

14.
0 新疆鄯善县是著名的哈密瓜的故乡,位于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东部,北边与奇台、木垒两县接壤,南边与若羌县境内的罗布泊接壤,东邻哈密市,向西越过火焰山就到达吐鲁番。东汉班勇为西域长史时,曾在这里的柳中驻兵屯田。唐朝在此设有柳中、蒲昌两县,隶属西州管辖。公元1759年,清朝设辟展办事大臣,辟展城(今鄯善县城所在地)当时曾  相似文献   

15.
邯川,分东邯和西邯。这一地名的最早出现,是在东汉永平元年(58)由于马武追击羌人滇吾至西邯而载入《后汉书》的。顾炎武认为邯川之名是为纪念东汉建武九年(33)曾任护羌校尉的牛邯而取的(《天下郡国利病书》)。此说有理,但未见史记书载。马武以后,护羌校尉侯霸奏置在今青海境内的黄河两岸屯田,其中就有东西邯。十六同时的前秦、南凉置有邯川戍、邯川护军。从《水经注》中还可看到在邯川曾设过邯亭。邯川或东西邯,从东汉至十六国一直延续存在了近四百年(以后以另外的地名出现),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相似文献   

16.
王充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战斗的无神论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省上虞县)人。生于东汉尤武建武3年,即公元27年。其卒年,学术界至今未有肯定而一致的说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意见: 以《辞海》、《中国哲学大辞典》(冯契同志主编)、《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为代表,认为王充卒于公元97年。任继愈同志主编的《中国哲学史》认为,其“卒年大约在公元100年前后”。侯外庐同志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认为王充生卒年为公元27——104年。而在其后出版的他所主编的《中国哲学简史》中又说王充卒于公元99年。  相似文献   

17.
〔作者简介〕诸葛亮(公元一八一年——二三四年),字孔明,东汉徐州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父母死后,随叔父诸葛玄迁居荆州。诸葛玄死后,他就隐居在湖北襄阳隆中,接触杜会实际,接近下层群众,还研读先秦法家著作,对法家先驱管仲尤其佩服。公元二○七年,刘备“三顾茅庐”,敦请诸葛亮出仕。从此,他就帮助刘备进行统一中国的事业。东汉末年,声势浩大的黄巾农民大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许多世族  相似文献   

18.
<正> “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郭沫若张衡,字平子,东汉建初三年(公元七八年)出生于南阳郡西鄂县石桥镇(今河南省南阳县城北五十里)一个较为清贫的家庭。南阳一带,从古以来就是我国经济和文化上的先进地区,东汉时有南都之称。张衡所处的时代是东汉王朝的繁荣时期,当时统治者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曾采取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人口思想史上,应该给王充的胎教思想一个位置。一、王充及其《论衡》王充,字仲任,东汉时期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年)生,汉和帝永元中(永元共十六年,从公元89年到公元104年)病逝。王充出身“细族孤门”。祖父王汛、父亲王诵在钱塘(今杭州市)时,“以贾贩为事”,因“与豪家丁伯等结怨”,(《自纪篇》)于是迁居上虞。王充青年时期曾到都城洛阳上太学,拜班彪为师。“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汉书·王充传》)后来回到家乡教书,其间曾当过一段时期的县、群功曹(掌管人市及参与政务)和州从事(刺史的属官),因与长官意见不合,又遭到别人诬陷而辞官。从汉章帝元和三年(公元86年,时王充六十岁)起,先后  相似文献   

20.
论东汉王朝对北匈奴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谓汉欺之 ,谋欲犯塞 ;谓宜还南所掠生口 ,以慰安其意。”章帝从袁安议 ,许之 ,令“度辽及领中郎将庞奋倍雇南部所得生口 ,以还北虏 ;其南部斩首获生 ,计功受赏如常科”。企图平衡南、北匈奴的关系。由上可知 ,在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至和帝永元元年 (公元 5 1- 89年 )期间 ,北匈奴或因“惧于见伐” ,或因欲与汉合市 ,多次遣使求和亲 ,而东汉王朝则出于“冀其交通 ,不复为寇”的目的 ,与北匈奴保持了时断时续的通使、合市关系。当然 ,由于北匈奴时时寇边侵掠以及东汉王朝在处理南、北匈奴问题上的摇摆性 ,东汉王朝对北匈奴采取的以通使、合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