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经济地理学基本模型及其扩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经济地理学为研究经济集聚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建模方法,标志着空间经济学的最新进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文章介绍了新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模型、主要结论以及重要的理论扩展,这些扩展表明新经济地理学能够以严格的建模方法对不同领域的诸多空间经济问题做出合乎事实的解释.简述了新经济地理学的局限性和发展前沿. 相似文献
2.
文章使用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研究范式,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影响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因素展开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市场潜能、人力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均对城市化发展存在显著影响,而早期城市规模的影响则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3.
新经济地理学工资方程与中国的空间工资结构——基于中国区域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中国的空间工资结构是否支持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使用中国省级行政区的数据,我们估计了从标准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导出的工资方程,结果显示,在大部分年份中,工资的空间分布与新经济地理学的预测是一致的。由此本文表明新经济地理学所揭示的与本地市场相关的前后向关联对解释中国的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一点在有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中却很少被考虑。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兰州新区为例,运用区位熵及动态集聚指数对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产业集聚度进行了测算分析,并从集聚效应和政策效应两个方面对作用于新区产业集聚水平的渠道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有效产业集群的构建和发展是产业政策、要素禀赋、本地市场、主导产业根植性以及关联产业支持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仅依靠地方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实施一般性的优惠产业政策,则会导致缺乏集聚效应的产业聚集或"企业扎堆"。过度依赖优惠政策会使企业对有利于长久发展的集聚效应缺乏关注,从而导致在聚集区内根植性的缺失。 相似文献
5.
鉴于新企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本文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对企业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证研究表明,除市场准入门槛、最优经济规模等影响因素外,产业集聚状况对新企业进入具有积极影响,而且产业集聚区的企业规模及产业集聚区所在地的城市化水平,均对新企业活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7.
文章基于2006—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面板数据,运用两步系统GMM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流域内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现“U”型变化特征,同时,制造业集聚还会扩大城市间绿色经济效率差距。无论是城市绿色经济效率还是城市间绿色经济效率差距均存在路径依赖。(2)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在上、中游地区呈现“U”型变化特征,而在下游地区则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同时,制造业集聚对城市间绿色经济效率差距的扩大效应呈现上、下、中游地区依次递减的变化趋势。(3)流域内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基于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和外商投资水平的单一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8.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数字网络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然来临,知识的发展已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新经济浪潮的影响下,企业的竞争环境、市场需求以及自身的管理方式都面临新的变化,企业文化在新经济时代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效率,还对邻近城市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影响在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行业之间存在一定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MA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都有利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而Porter外部性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负面影响。在空间溢出效应方面,Jacobs外部性对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城市具有负向溢出效应,Porter外部性对人力资本水平相近的城市具有正向溢出效应。此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本地区和人力资本水平相近城市的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邻近城市和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城市的经济增长效率因"虹吸效应"而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些研究,对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加快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效率,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生产效率视角下我国国际机场的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数据包络分析法为理论工具,对我国30家国际机场经营效率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对国际机场效率进行总体分析与评价,进而剖析机场特征与机场效率之间的关联关系,最后进行机场效率优化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一、引言通常而言,经济增长的动力不外乎两个因素:生产要素的增加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传统的经济理论假定生产技术的利用是充分有效的,却忽视了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效率损失。技术效率是指生产者的实际产出水平与在相同的投入规模、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出2009—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分析产业集聚、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和环境规制可以提升本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同时利用空间溢出效应对周边地区的绿色创新效率产生积极作用,产业集聚也强化了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绿色创新效率受到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产业集聚、环境规制及其交互作用具有显著为正的本地效应和溢出效应,尽管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本地效应为正,但是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明显。应当增强不同产业间的协同集聚,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提升地区的绿色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5.
影子银行体系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密切相关。文章基于2008—2022年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运用ΔCoVaR方法测算商业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实证检验影子银行业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效应及传导路径。结果表明,影子银行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分散系统性金融风险冲击,当影子银行规模超过拐点时,对系统性风险具有集聚传染效应;影子银行业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U”型影响主要通过期限错配和稳定程度两种路径传导,而通过信贷水平和非利息收入两种传导途径则呈“倒U”型关系;商业银行个体微观特征和外部货币政策调整,导致影子银行业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当前,江苏经济发展正迈入新常态,传统经济增长点开始衰退,亟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经济增长点是指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的产业或行业。近年来,江苏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产业、新业态在分化中孕育和成长,日益成为新常态下江苏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一、新经济增长点发育的特征近年来,江苏在结构调整转型 相似文献
17.
18.
文章从理论和经验两个角度首次系统分析了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地理机制.理论研究发现:经济集聚在直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会通过“扩散效应”和“虹吸效应”来间接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其中前者是一种正的空间外部溢出,而后者是一种负的空间外部溢出.经验研究进一步发现目前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经济集聚的直接促进和正的空间外部溢出来实现的,正是在这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中国文化产业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差异性和集聚性并存的格局.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势在必行。本文从数字能力、经济活力、知识实力、创新动力和潜能助力5个维度构建新经济新动能综合指标体系,借助PP-IPM模型进行权重设置,测算2014—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新经济新动能指数,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考察省域新经济新动能的空间关联强度,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呈现新经济新动能关联网络的整体形态、内部结构与演进态势。结果显示,我国省域新经济新动能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先收敛后发散的动态趋势,形成以“高—高”和“低—低”聚集为主的空间格局;地区之间的新经济新动能联系东密西疏,省域新经济新动能的对外辐射和吸纳能力逐步提升,北京、四川等省份大概率占据结构洞位置,表现出明显的发展优势。结论对于推动我国新经济新动能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