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卫星账户作是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心框架为基础,对其某些概念加以修改而建立的附属核算体系。既避免了对中心框架严谨统一性的破坏,又极大地扩展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分析功能。为保持数字经济卫星账户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紧密联系,文章依据国家统计局《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中对数字经济产业的分类标准,基于全国投入产出表对数字经济相关活动进行剥离,从投入产出视角构建中国数字经济卫星账户,并在此基础上对数字经济产业进行生产核算以及产业关联效应分析,以期为中国数字经济卫星账户的编制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国民经济核算仍然面临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民经济核算是描述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状况的重要工具,所提供数据信息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国际事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现实经济社会生活的演进对现行国民经济核算提出了许多新问题,由此使数据的有效性受到影响。因此概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所面临的挑战,并呼吁借助于卫星账户形式开展研究,以促进国民经济核算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蒋萍  蒋再平 《统计研究》2020,37(8):3-10
SNA中心框架即综合经济账户是在一定框架下完成的,本文从中心框架的限定谈起,梳理了卫星账户的突破视角,并将其与SNA 口径卫星账户、宽口径卫星账户相对应,归纳了SNA口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宽口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关系、中心框架与卫星账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卫星账户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4.
旅游卫星账户(英文缩写为TSA)是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外,按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和分类要求,将所有由于旅游活动而产生的消费和产出部分分离出来进行单独核算的虚拟账户.旅游卫星账户涉及旅游消费核算、生产账户、旅游业公共消费、实物指标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中心框架、卫星账户及其相关扩展问题的研究都是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内容,由于三者的研究重点与角度不同,所以,这三部分内容不是可有可无的,更不能互相替代。只有把握住国际上的最新前沿,将中心框架、卫星账户及其相关扩展问题的研究全面纳入国民经济核算范畴,才能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与实践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旅游卫星账户与旅游需求信息采集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卫星账户始于测度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现已发展成为既能观察旅游业整体运行情况,又能提供旅游业内部结构信息的有力工具.创建旅游卫星账户对我国旅游统计系统提出了挑战,要求建立全面的旅游卫星账户信息收集体系,加强我国旅游统计工作.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民经济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住户部门的非市场性生产中只有部分被纳入到现行中心框架生产核算范围内并体现在GDP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准确衡量住户部门的生产、收入和消费水平.借鉴SNA2008的建议:对于现行中心框架无法解决的核算问题,可以在中心框架的基础上对某些概念加以修改并建立专门的卫星账户.文章依据住户卫星账户与中心框架下住户部门账户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通过对中心框架下住户部门账户体系中的相关经济交易项目进行调整,形成了住户卫星账户中的经济交易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最终构建了住户卫星账户的范式.  相似文献   

8.
体育卫星账户是以国民经济账户的中心框架为基础,对所有涉及体育的相关活动建立的附属核算体系,它可用于扩充中心框架的分析功能,以便更加系统地厘清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文章首先依据《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界定的体育产业统计范围,基于投入产出表对所有涉及体育的相关活动进行剥离,从投入产出视角构建中国体育卫星账户;然后,构建价格换算系数以编制可比价体育产业投入产出表;最后,从产业层面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协调性不仅可以保证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质量,而且还可以强化核算资料的分析作用。针对如何提高资金流量核算和国际收支核算的协调一致,提出一个思路,即将资金流量核算和国际收支核算的内容置于国民经济账户之上,使国民账户成为彼此协调的中介。为使国民经济账户成为两大核算彼此衔接的桥梁,需对现有国民经济账户进行调整和细化,并主要对金融账户的设计形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引擎,但我国文化产业核算仍存在概念不明确、分类不完全以及缺乏系统核算框架等问题。本文通过系统构建我国文化卫星账户,初步形成文化产业核算的基本框架,从核算层面提供衡量文化产业经济贡献的可行性方案。本文深入探讨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文化核算范畴,从国民经济核算视角的文化活动定义出发,基于“文化周期-文化功能-文化领域”三要素交叉分类,明确文化核算范围;二是文化产品和产业分类,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文化统计框架以及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投入产出表产品/产业组,建立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分类框架;三是文化核算框架,系统阐述概念框架及核算思路、核心账户及表式设计、总量指标及测算方法等关键性理论问题。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文化卫星账户核算提供了探索性方案,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了我国文化产业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测度问题是信息革命下宏观经济统计面临的新测度挑战,为了准确核算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及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贡献程度,构建数字经济卫星账户(DESA)是一项较为可行的方案。本文在总结OECD等国际组织及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对数字经济测度及DESA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数字经济的现状,尝试提出中国DESA的整体框架,剖析了DESA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中心框架、核心表式与数据清单,明确了编制数字经济的静态总量指标与直接贡献指标,探讨了DESA的实例编制方法,以期为中国DESA的编制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投入产出分析——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国际竞争新的制高点,其作用越来越重要。依据最新权威分类,通过编制福建省信息产业投入产出表,计算出信息产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经济依存系数、产业关联系数和波及效果系数,可以看出福建省信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仍不高,提出需进一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努力提升信息产业的地位,正确引导信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物流业的基本统计数据和指标是一片黑大陆,统计体系里缺乏物流资产和物流负债的相关指标。基于资产负债表构建的物流卫星账户可以测度物流业资产和负债的总量及结构。其关键在于确定物流相关产业部门。编制非金融企业资产负债表,并在其基础上剥离出和物流业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贸易业的资产负债数据。利用物流业调整系数对相关产业部门的资产和负债数据进行调整,从而编制了2003-2012年中国物流业资产负债表。以物流资产和负债为主要内容的物流卫星账户将有助于探清物流业的家底,增强物流业与其他国民经济产业部门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4.
数字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对现行统计核算体系提出了挑战。本文主要针对其在经济生产、收入分配和资本核算方面的挑战,研究了中国数字经济卫星账户框架的设计原理及可行性。首先,探讨了数字经济活动对现有核算体系中生产核算、收入分配核算、资本核算、金融核算的影响,包括数字经济核算与中心框架中产业单位、交易特征、生产者、生产范围、收入分配等的关系。然后,基于国内外数字经济相关分类和中国核算实践分析了中国产业、产品分类的国际可比性和可行性,形成了对数字经济生产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和资本核算的专门性设计,并构建了一般性的核算指标。在框架设计的基础上,对2012-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主要产业部门的增加值进行了初步测算。最后,结合中国数字经济研究现状,对中国开展数字经济核算工作提出了建议,即建议深化中国数字经济卫星账户核算体系及相应的核算方法体系、研究开发中国数字经济高频大数据的获取方法、完善中国数字经济产业产品分类标准及相关统计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5.
孙川 《统计研究》2013,30(3):35-42
 信息通信技术(ICT)投资对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影响,要想深入研究ICT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就必须以一套完整的ICT资本存量数据作为基础。为此,本文利用可获得的原始数据,在完成了确定ICT投资额的计算方法,估算折旧率和ICT价格指数等工作的基础上,运用永续存盘法估算了1980-2007年全国ICT资本存量和1997-2007年各地区ICT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16.
ICT投资、互联网普及和全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2-2012年我国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进行测算,并基于我国地区投入产出表构建了ICT资本投入强度。在此基础上,本文就ICT投资对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ICT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并且主要通过ICT投资促进技术效率提升实现。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只有达到一定互联网普及率时,ICT投资促进技术效率提升的作用才显现,并在高互联网普及率时进一步增强;但在高互联网普及率下,ICT 投资对技术进步存在抑制作用,在全要素生产率层面表现为ICT 投资的促进作用消失。因此,现实的ICT 投资应重视通过信息化管理提升行业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力,以最大化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应充分考虑不同行业和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程度,以深度激发“连接经济”对于释放ICT效能的互补性作用;还应注意配套相应产业政策,以减轻互联网发展对技术进步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nd illustrates a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 (GLS) method that systematically incorporates all available information on the reliability of initial data in the reconciliation of a large disaggregated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The GLS method is applied to reconciling the 1997 U.S. Input-Output and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by-industry accounts with benchmarked GDP estimated from expenditures. The GLS procedure produced a balanced system of industry accounts and distributed the aggregate statistical discrepancy by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estimated relative reliabilities of initial estimates.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e empirical feasibility and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GLS method for large accounts reconciliation.  相似文献   

18.
ICT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机理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通信技术(ICT)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与通用目的技术,有利于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其基本机理是:大规模ICT资本投资、ICT生产部门生产率迅速增长以及ICT对传统产业部门的大规模信息化改造,将显著提升要素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本文利用增长核算模型和两部门模型,在测算我国ICT生产性资本存量的基础上,对ICT提升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5年,我国ICT资本投入增长迅速且资本深化效应明显,ICT资本对经济总产出的贡献份额呈上升趋势;ICT产业TFP增长率显著高于整体经济平均水平,且对整体经济生产率提升作用逐渐强化;ICT产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带动作用较明显,但溢出效应尚不显著且存在一定的时滞;相较于ICT制造业,软件业对其他产业的溢出效应不明显。为此,应着力提升ICT投资效率,强化ICT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进一步深化ICT融合应用,全面提升产业协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