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研究设计是语言磨蚀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语言磨蚀研究中数据的种类、数据的获得方法以及数据的选择。研究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无论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是语言磨蚀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在研究设计中还要考虑到研究周期、样本的选择、对照组的设置和统计方法的选择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语言磨蚀表明了外语习得过程中的另一面,即语言技能流失、退化的一面。国内外对语言磨蚀的研究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有用的启示。本文对运用语言磨蚀理论指导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三点建议:强化听说训练,尽量缩短受蚀时间;提升英语听说教学中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质量;强化社会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高校英语教师的科研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高校英语教师总体科研水平不高的问题还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对影响高校英语教师科研水平的因素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提高高校英语教师科研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前,语言磨蚀研究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对语言磨蚀定义的界定﹑对语言磨蚀和遗忘这两个概念的区分﹑对语言磨蚀和语言习得的关系的认识等,这些问题势必影响我们开展汉语语境下的语言磨蚀研究。对语言磨蚀研究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的探讨是为了对语言磨蚀本身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进而更好地开展语言磨蚀研究,不至于偏离这一领域。另一方面还需要不断吸收借鉴诸如心理学、社会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测试学等领域的成果来发展语言磨蚀研究。  相似文献   

5.
语言磨蚀研究对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磨蚀是语言习得的必然结果,它与语言习得构成了语言研究的两个方面。而语言磨蚀因其对外语教学的非凡意义而备受语言学家和高校外语教育者关注。高校英语教学者应结合语言磨蚀的相关因素,在英语教学改革中调整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而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最大程度降低语言磨蚀对其语言能力的负面影响,保留其外语能力,实现其外语学习的延续性和终身性。  相似文献   

6.
语言磨蚀(语蚀)是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能力减弱或损失现象,研究语言磨蚀对外语及母语教学都有指导意义。基于CNKI相关文献发现我国语蚀研究从国外引介走向本土研究,已经作为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相关课题大多得到基金资助;研究角度走向多元,主要从实证研究、影响因素、成因分析几个方面进行,侧重点在外语磨蚀。存在的主要问题:各种实证研究很少结合语言习得进行相关分析;语言磨蚀的时间跨度和跟踪研究还需更多成果;磨蚀因素和成因分析有待进一步结合心理学、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进行跨学科研究;在我国多语环境下,母语和方言磨蚀研究不能忽视;语言社团群体的磨蚀情况应该得到关注;我国语言磨蚀研究需要形成本土的语言磨蚀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在语言磨蚀领域已有相关理论形成,基于此领域中的回归假说、语言干扰、关键阈值、语言提取失败和语言的动态系统理论,依据维吾尔族大学生特殊的英语学习现状,据此得出母语为维吾尔语非英语专业的民考汉大学生的英语教学的一些启示,也为他们的英语保持给予一些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语言磨蚀是语言习得的逆过程,指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以武汉科技大学2015届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例,利用SPSS统计软件比较分析了学生大学二年级公共英语教学结束和大学四年级毕业前两个时间点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结果发现:①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能力出现了明显的磨蚀;②高分组的学生英语磨蚀程度明显高于低分组;③男女生英语磨蚀程度无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大学生英语磨蚀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高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困扰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在英国学者Byram等的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指导下设计问卷,并以河南省高校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发现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高。探讨影响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指明提高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训方向。  相似文献   

10.
高校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不断的扩招,稳定加快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尤为重要。当前高校英语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青年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直接影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调研分析高校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促进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语言磨蚀研究学习者语言技能的丢失和衰减,在欧美已得到学术界广泛重视。国外研究发现,与目的语接触频率、教学方法、学习者的年龄、对目的语的态度与学习动机、母语文化程度、目的语文化氛围、不同语言之间的干扰等,均是影响语言磨蚀的因素。外语教育工作者应该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在教学中通过提高学生与目的语接触的频率、采取明示教学法、充分利用语言学习者不同年龄阶段的优势、增加读写在教学中的比重、重视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用外语思考等策略,来应对语言磨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高校高年级大学生的磨蚀前外语水平、受蚀时间、与受蚀语的接触,年龄,外语习得方式、社会情感因素和读写能力几方面分析语言磨蚀对高年级大学生外语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高校高年级大学生的磨蚀前外语水平、受蚀时间、与受蚀语的接触,年龄,外语习得方式、社会情感因素和读写能力几方面分析语言磨蚀对高年级大学生外语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外语焦虑是外语教学和学习中的重要感情障碍。论文利用Horwitz 2008设计出的教师外语焦虑量表,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以甘肃七所高校随机选出的83位大学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大学英语教师的英语焦虑现状.研究结果显示:(1)83位受试者中,仍有48.2%的教师存在中等焦虑和高度焦虑,外语教师焦虑量表平均值为47.7,低于54,本研究结果表明约一半的受试对象处于低焦虑状态.一半处于中等焦虑或者高焦虑.大学英语教师平均英语焦虑处于低焦虑状态。(2)此结果可能与受试者的教龄有关.教师的外语焦虑水平与教龄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368,p<.05.由于83位受试者中只有27位是助教,因此只有少数的教师存在中等焦虑。(3)既引起教师英语焦虑的主要原因为负评价恐惧和交际畏惧。   相似文献   

15.
语言磨蚀是语言习得的伴生产物,是语言习得的逆过程,而外语磨蚀因其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又倍受语言学家的关注。经过多年研究,已探明的导致外语学习者外语能力磨蚀的因素有七种:磨蚀前外语水平,受蚀时间,与受蚀语的接触,年龄,外语习得方式,社会情感因素和读写能力。结合这些影响因素和全球化的社会发展趋势,公共英语教学者应该适当调整现有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侧重点,从而在教学中有效帮助学习者避开或减少语言磨蚀,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语言具有内部属性和外部属性两个部分.教学语言必须注意这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英语教师语言艺术的提高,不仅是一个语言技巧问题,而且涉及到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英语教师必须在加强语言基本功训练的同时,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充实教学内容.因此,本文拟就英语教师的语言修养作一些初步的论述,并进而探讨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语言艺术的特征,以及提高语言艺术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目前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正式学习依然是其主要的学习方式,但是由于学校提供的正式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内容远离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使得教师接受的培训收效甚微。文章在此背景下,围绕大学英语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态度、方式、环境以及文化等问题,对大学英语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非正式学习的重要性,并且会经常采用不同方式来进行非正式学习。但是,学校没有提供充足的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的资源,且教师之间的知识流动和相互学习的文化没有完全形成。由此文章建议应该创设促进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环境,提高教师自身非正式学习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职业倦怠通过情绪耗竭、个性化缺失、成就感降低等方面表现出来,使得教学成效大大降低。文章通过对高校外部社会环境和内部管理机制两方面进行有效分析,提出必须提升社会对高校教师的价值认同并加快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采用高效的激励机制来帮助高校教师克服职业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语言回避现象问题在大学英语作文中极为常见,它不仅直接制约作文的质量与水平,还会严重影响英语表达的地道性、准确性和多样性。运用分析和访谈等研究方法、手段,研究了大学英语作文中常见的语言回避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发现,学生作文中涉及语义和功能的常见语言回避形式有9类,其产生的原因表现在7个方面。在深入分析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借助语块教学理论,提出了克服语言回避现象和有效提高大学生笔头语言交流能力的3种(强调常写、写长,写作前进行有效语言形式输入,培养用英语思维)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20.
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但在此过程中,学习者、教师、任务、环境这四个因素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教学中,教师自身的信念及其对任务、环境因素的协调对学生知识的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简要讨论了社会建构主义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师的中介作用及英语课堂上的一些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