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产业结构是否舍理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的潜力和趋势,在经济增长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快苏北地区发展必须要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通过对苏北、鲁南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研究,分析了苏北、鲁南地区各自工业化内部各产业变化趋势、农业内部结构各产业的结构变化趋势、第三产业状况,探讨并提出了以经济带为载体,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势地位;以高新技术为动力,自主创新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城市化、城市现代化为依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政府有效作为为手段,优化产业升级的外部环境等一系列苏北地区产业优化与升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升级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根本方向,在经济结构问题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突出矛盾后, 国债投资拉动政策应更好地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结合起来,这是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客观需要,也是避免“短期政策长期化”的有效算途径。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0—2012年福建省各地区对外经济及三次产业数据,测度福建省经济对外开放度和产业结构水平,并通过混合面板回归模型估计福建省对外开放度对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对外开放度还有待提高,全省只有厦门市综合经济开放度高于省平均水平,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北内陆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经济对外开放度对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而内陆地区对外开放度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有限甚至不影响。最后,对提高福建省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学者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较多,很少深入研究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变的关系.本文分析了我国金融发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作用机制,并利用我国1978至2002年的相关数据对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做实证研究,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用2013-2019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平台经济与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平台经济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均有促进作用,但这一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平台经济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平台经济对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弱于技术创新对平台经济的促进效应;平台经济与技术创新的交互效应可以显著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为进一步发挥平台经济和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政府部门要以技术创新引领平台经济发展、完善平台经济治理体系、加大平台经济和技术创新的融合去缩小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转变是经济发展过程的中心特征和解释经济增长速度及模式的本质因素,产业结构调整可使经济资源由劳动生产率低的部门转向劳动生产率高的部门。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点,但高度化确实能带来合理。用比较劳动生产率评价产业结构整体效益水平来看,宁夏的产业结构效益比较低,其产业结构的具体问题突出表现为各产业之间及其内部比例的失衡。因此,产业升级和知识化,是提高产业结构效益的根本,宁夏对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短期经济周期波动与长期经济增长曾被认为是互相独立的两种经济现象。20世纪80年代后,对经济危机的解释分歧激发了学者们对二者相互联系的关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内生增长理论与回滞理论通常被当作二者建立内在联系的基础理论;经验研究表明,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和负向两种效应,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平滑经济波动的效应。整体上,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具有内在统一性,二者密切相关、互相影响,需要构建统一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8.
中国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波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波动理论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现实热点,但对于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还存在较大的理论分歧.通过运用时间序列经济计量技术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和实际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可发现: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证实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而实际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动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基于2009年—2020年我国31个省(市)的区域平衡面板数据,运用调节效应模型验证人工智能在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调节作用,并以人工智能作为门槛变量,研究不同人工智能水平下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异质性影响。同时,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SDM),探究人口老龄化和人工智能对产业结构升级所产生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能够显著调节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负向影响;随着人工智能水平提升,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从制约逐渐转变为促进,且呈现出逐步增强的趋势;人口老龄化对本地产业结构升级会产生显著的抑制效果,而人工智能则在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产生明显的产业结构升级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一个地区经济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投资,劳动力,技术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等都是最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为重要的手段,整个经济的增长是以各产业部门的增长为基础的,经济增长过程实质上是各产业部门增长过程的综合结果,因此,经济增长要求各产业之间有一个合理的弹性关系,协调的比例结构,通过技术进步虽可促进经济增长,但不合理,低级化的产业结构又会阻碍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模块化产生、应用的背景及其运行机制,对全球产业模块化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产业碎片化、竞争加剧、低端锁定以及创新代价。以期对相应的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中包含丰富而深刻的对外开放思想。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社会是对外开放的社会,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外化为实践,形成了我国全面多元,在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和外国智力上的战略选择,以及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推进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相似文献   

13.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只与要素有关而与结构无关,这不符合经济增长实际。其实,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前提,特别是高度化产业更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高度化的产业结构具备收益优势。  相似文献   

14.
对外开放无疑对国民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也给我们带来国家经济安全问题.论文从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审批管理、增大产业政策的实施力度、强化外债管理、建立国家经济安全体系等方面论述了保证对外开放后的国家经济安全的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与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入WTO ,表明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的对外开放面临着国际国内经济的新背景 ,如果说 ,我国以往的开放具有主动开放和政策性开放的显著特点的话 ,那么 ,在我国加入WTO以后 ,对外开放就进入了被动开放和体制性开放的新时期。我国应适时进行对外开放战略的转变 ,以适应参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借鉴已有文献理论,分析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构建产业结构升级体。主要因素包括科技水平、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程度、对外经济贸易水平。运用因子分析法先构建三个因素及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体系。实证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和向量误差修正(VECM)模型分别分析经济发展质量与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三大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产业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同时期,三次产业周期波动具有自身的显著特征,它们对国民经济整体波动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总体而言,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波动是国民经济整体波动最主要的推动力量;第一产业周期波动对国民经济波动的影响程度明显减弱,但是,由于农业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意义及其不可动摇的基础性地位,其波动的影响力仍然不能忽视;第三产业周期波动对国民经济波动的影响程度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8.
基于PVAR模型,考察减税降费、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减税降费、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协调关系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减税降费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正向影响明显,但受限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边际效应递减,产业结构升级对减税降费和经济质量的影响有待强化;中部地区减税降费和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有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质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作用有待增强;西部地区减税降费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质量的驱动效应,持久性不足。  相似文献   

19.
基于广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获得的启示,从产业关联配套与集聚力、第三产业拉动力、产业技术提升力、劳动就业促进力、产业转移的持续力五个方面对产业转移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中的推动力进行深入分析,构造评价体系,同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为示例作应用说明,为总结广东省产业转移发展成效,推广发展模式,创新发展道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衡量一个经济体产业结构变迁的两个重要维度。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视角分析延边产业结构变迁对延边经济发展的影响,发现延边产业结构不合理,偏离均衡的现象严重,产业结构高级化面临瓶颈。计量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均对延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稳定关系得到确认,但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