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韦开寅 《金陵瞭望》2010,(18):85-85
2010年5月12日,李素琴走出国门,参加德国东茨多夫第七届国际戏剧节。在德国东茨多夫剧院的舞台,面对国外的观众,她自信满满,将《江南水乡一枝梅》、《玉蜻蜒》  相似文献   

2.
一位德国纪录片导演将尘封70年的往事拍成了纪录片,德国英雄的《拉贝日记》被搬上了银幕德国著名的纪录片情节剧导演雷蒙德·莱(Raymond Ley)在11月5日至7日,携带《拉贝日记》、《洪水之夜》、《出于对德国的爱——捐赠丑闻》3部作品来北京放映。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放映厅里,引发中国观众最大兴趣的,是展现南京大屠杀的《拉贝日记》。影片放映之后,观众与雷蒙德·莱展开了1个多小时的热烈讨论。这部完成于今年的纪录片,仅在南京和北京的两所大学公开放映过。  相似文献   

3.
一自然、社会、人生在严肃的探索者而前,横陈了一座座的斯芬克司。德国作家鲁多夫·洛克尔在《六人》中,使六个世界文学名著中的主人公(浮士德、堂·璜、哈姆莱特、堂·吉诃德、麦达尔都斯、冯·阿尔夫特尔丁根)由自己的路,走到斯芬克司象前: 六条路通到斯芬克司的像前,这六条路从遥远的地方来,引到同一个目的地。德国落后的社会、文化背景,欧洲大工业造成的人  相似文献   

4.
张凯 《今日南国》2006,(13):44-47
这标志着广西的舞剧《妈勒访天边》已经开始走向世界。将推向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舞台以及美国舞台演出,333场,观众超过50万人次,今年《妈勒访天边》舞剧大型舞剧《妈勒访天边》自首演以来,至今已演出  相似文献   

5.
《诗经·鄘风·墙有茨》的"茨"一般都认为是"蒺藜"的合音词,表示一种长刺的植物。安大简"茨"作"■■",二字皆从"虫"旁,词义应与昆虫相关。《尔雅·释虫》载有"蒺蔾",据考证义为蜈蚣。用居于墙上、活动于夜间、丑恶的蜈蚣起兴,引起夫妻夜间枕边所说之言辞,于诗意更为吻合。  相似文献   

6.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4期刊发的《唐代广东民族文化初析》(以下简称“初析”)一文,其所引用的史料有不少失误,兹举出如下几处,供作者参考。一、茨充是何代人? 据《后汉书》卷一○六“卫飒传”及《东观汉记》卷十五载,茨充为东汉初期人,任过桂阳太守。但是《初析》的作者却将茨充剪裁成为唐代广州的太守,在那里“教广人耕作”。这是与史实不符的。何况,在唐代也根本没有广州这个名称。  相似文献   

7.
2006年12月3日深夜,在德国南部赫尔林斯多夫小镇一条通往郊外公共墓地的小路上,《每日新闻》记者埃林正驾着汽车小心地行驶着。细密的雨丝不断地扑向挡风玻璃,将前方的视野模糊成一团。除了车灯照亮的十几米范围,四周都被如墨般浓重的黑暗包围着,使本就荒凉的小路更显得阴森恐怖。[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诗经·风·墙有茨》全诗如下: 墙有茨,不可埽也。中■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相似文献   

9.
卫礼贤是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来华的德国新教传教士。他在青岛生活、工作 2 0余年 ,致力于办学、研究和翻译中国古典经籍等文化活动 ,把《论语》、《道德经》、《易经》等十余部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学作品译介到德国和西方社会。卫礼贤通过反省 ,对西方文化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他从东西方比较的角度来探讨中国文化 ,揭示出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从而指出人类今天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创造一种新的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10.
《捕鼠者》取材于德国中世纪的传说。格林兄弟、海涅、歌德等都就这一母题为素材创作过。小说借鉴了海涅和歌德的老鼠形象及季姆洛克报答方式,是茨维塔耶娃对当时社会政治生活思考的结果。就其内容来看这是一部极具现实意义的作品;就其体裁来看,它像一匹人头马,文中运用了不少矛盾修饰法;就其素材来看,“捕鼠者”的故事情节紧张,矛盾。  相似文献   

11.
德国浪漫主义作家路德维希·蒂克于1798年创作的五幕喜剧《颠倒的世界》是一部旨在研究戏剧演出本身的"元戏剧"。本剧因其三重嵌套的"戏中戏"结构,极大增强了作品的丰富性与张力,但同时也产生了极度的混乱与无序。演员、观众、编剧等集聚在舞台上,演员变成了观众,观众变成了演员,戏中有戏,戏中还有戏,蒂克以这样一种方式阐述了自己对当时戏剧演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图解文化与人造珍珠--解读武侠电影中的"东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华语电影最为成熟的商业类型片 ,武侠电影一直拥有最广泛的东西方观众群体 ,武侠电影的长盛不衰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从近几年《卧虎藏龙》、《英雄》、《天地英雄》几部风靡一时的武侠电影可以洞析 ,在全球化语境下 ,武侠电影似乎已找寻到与西方强势文化对话的有效策略 ,即将最传统的东方按照西方人的想象符号化、图象化 ,使之成为能为东西方共同消费的娱乐极品 ,从而获取最大限度的商业利润。而在这个被消费的过程中 ,文化日渐变成了一只五彩斑斓的盒子 ,里面盛满的是人造的珍珠。  相似文献   

13.
侨讯乡情     
江苏省侨办组织南京金陵艺术团赴欧洲慰问华侨演出 1月20日至2月8日,应西班牙华人企业联合会等海外侨团的邀请,江苏省侨办、江苏省海外交流协会组织南京金陵艺术团先后赴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意大利对海外华侨华人进行春节慰问演出,受到广大海外华侨华人的高度赞誉。艺术团先后到访8个城市,演出9场,观众约4万人。首场在法国巴黎举行,随后在德国西部城市杜赛多夫市,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和贝尔多姆、杜尔堡、巴赛罗那,最后在意大利首都罗马进行。中国驻这些国家大使及相关城市总领事,以及当地政府高级  相似文献   

14.
梭罗在其著作《在康科德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AWeekontheConcordandMerrimackRivers)中阐述了他对东西方哲学、东西方民族特性及不同民族神话联系的看法。从跨文化比较的角度分析 ,他的思想抓住了文化比较的实质 ,体现了文化相对主义和文化的生态平衡 ,与当代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的“沟通”理论有不谋而合之处 ,并对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当代文化语境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5.
走访落凤坡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在全国放映后,轰动了整个社会。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一曲苍凉、悲壮的前奏,把亿万观众引入一千多年以前,那金戈铁马、烽烟弥漫的三国纷争的古战场上。  相似文献   

16.
《伽利略传》是德国戏剧家贝托特·布莱希特的代表作,它比较全面地体现了这位戏剧大师的戏剧思想和艺术风格。本文拟就编年史的结构风格、娴熟的“对置”技巧和微妙的“间离”效果三个方面,谈谈我对《伽利略传》结构艺术的粗浅认识。一布莱希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使人们认识和观察社会跟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的“镜子”的戏剧,必须适应人类认识能力发展的要求,不断把科学的方法运用到戏剧中来。在戏剧中,具体地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唤醒观众批判地对待舞台上的事件,使他们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思考人生。在这个美学原规指导下,布莱希特汲取了东西方戏剧艺术结构的优  相似文献   

17.
康德关于形而上学的讲座是理解康德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来源,尤其是他18世纪70年代的讲座《形而上学—珀利茨》和18世纪80年代早期的讲座《形而上学—蒙格荣维斯》。这些以鲍姆加登的《形而上学》为基础的讲座证明了康德在自由的概念上所发生的根本转变。在《形而上学—珀利茨》中,康德在经验的和理性的心理学范围内,以“我”的实体学说的原理为基础,发展了意志(或者任性Willkür)的自由概念。然而,他在《形而上学—蒙格荣维斯》中则与这个“我”的构想决裂了,认为人们在理论上肯定或者否定自由的论证必然会失败,但是人们不得不在自由的理念下行动,因此自由总是具有实践的现实性。由于康德在18世纪70年代没有发表相关的著作,因而《形而上学—珀利茨》对了解康德这个时期的思想很重要。《形而上学—蒙格荣维斯》的一些重要内容在《纯粹理性批判》中都可以找到,证明康德自己出版的著作与这些讲座是紧密联系的,也有助于理解康德其后出版的《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中的一些重要学说。  相似文献   

18.
魔画     
2006年冬季的一个深夜,独居在乌克兰文尼察市的特兰娜·捷列茨鬼使神差地披衣起床,在似醒非醒的状态下开始作画。这幅画就是《雨中女郎》。捷列茨没料到,这幅《雨中女郎》在她举办的画展中因别具一格而魅力十足,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在画展的首日,这幅画就被一位叫卡德罗娃的单身女老板用15000格里夫纳(乌克兰货币)买走了。  相似文献   

19.
3月24日,德国汉莎航空旗下“德国之翼”公司的一架空客A320客机在法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区坠毁,机上150人无一生还.法国检察官根据黑匣子记录的坠机前驾驶舱录音,怀疑失事飞机的副驾驶安德烈亚斯·卢比茨一手制造了此次空难. 录音显示,机长在坠机前10分钟离开驾驶舱,让28岁的德籍副驾驶安德烈亚斯·卢比茨接管了飞机的控制,接下来听到关门声.随后机长多次以各种方式要求进入驾驶舱,能听见他试图强行把门砸开的声音,副驾驶均无回应.  相似文献   

20.
林兆华的《大将军寇流兰》在舞台上创造性地演绎了莎士比亚的《科利奥兰纳》。《大将军寇流兰》在莎剧与当下的中国观众之间所建构的联系,不但使观众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科利奥兰纳》,而且通过舞台呈现,表现出后经典叙事的特征。《大将军寇流兰》通过话剧舞台上摇滚乐、军鼓狂暴、无序、野性的叙事给观众以新颖、强烈的震撼,并在震撼中对剧中民众的诉求和人物性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后经典叙事中实现了当代中国观众与莎士比亚的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