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后,人民内部矛盾运动的基本形式是“阶层竞争”。非对抗性质决定了这种竞争是通过市场竞争获取物质利益。竞争使各阶层之间有一定张力,既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面,也有影响社会稳定的另一面。阶层竞争与社会和谐之间是一对新的矛盾,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促使其从对立方面向着同一方面转化,变阻力为动力。  相似文献   

2.
鉴于社会分层结构的重要地位和意义,以社会分层结构为维度考察中国社会转型和结构变迁。社会分层结构在渐进式市场转型的背景下,以政府和市场为运行的双重动力机制,通过利益群体的博弈和竞争,使得阶层分化呈现出阶层化与碎片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私营企业主的“有产者”的身份使得该阶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备受关注。目前成为私营企业主的门槛日益提高,如果现在就断定私营企业主群体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阶层意识还为时过早,但就私营企业主中的某些群体而言,显然又已经开始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阶层意识,并且私营企业主阶层开始出现利益组织化趋向。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初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八大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产业结构调整“动力”和市场化、城市化“拉力”的牵引下,我国社会阶层仍将呈现出多样化和高速度的分化、发展态势。这种分化的进步性在于社会流动性增强冲击了原“准身份社会”条件下不平等、固定化的社会格局,催生了公民权利意识萌发,并由此形成各种社会利益群体,使构建“国家—社会”双向互动的民主化与良性化成为可能。同时,中国的阶层分化也表现得更为复杂,“体制外”阶层与“中间阶层”的扩大、影响贫富差距的新因素介入、潜在的压力团体现象开始出现等都为政治发展提出新问题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我国阶层结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期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先“两阶级一阶层”的社会阶层结构开始出现弹性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转型期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和个体工商户阶层等几个主要社会阶层共同构成了我国当前的阶层结构。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中存在的利益格局的非均衡性及其所导致的各阶层间利益关系的失调,主要体现在当前愈来愈严重的贫富差距上。协调当前阶层间利益关系需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即适度差距原则、普遍受益原则和最低需要满足原则。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主要群体弱势化趋向问题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吴忠民 《东岳论丛》2006,27(2):5-3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群体(以农民阶层和工人阶层为主)的基本状况获得了大幅度的改善和明显的进步,但由于“自由相对有余而平等相对不足”的时代条件及中国渐进型改革中的失误等错综复杂的原因,导致中国社会主要群体呈现弱势化趋向。其弱势化趋向主要表现在:同时经受着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双重困扰;劳动权利的维护处在十分弱化的状态之中;令人担忧的社会保障状况;劳动技能总体水准下降;程度不同的边缘化等。中国社会主要群体弱势化的显著特征:一是社会成员基本权利的保护问题占据突出的位置;二是与特定的阶层结构化过程密切相联;三是其弱势化有进一步加重甚至加速发展的趋势。中国社会主要群体弱势化趋势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其可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发展的意义,削弱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主要社会基础,严重削弱经济的拉动力,危害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等。应对之策主要是确立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矫正“原始积累不可避免”、“国家财力不堪重负”、“重视社会公正会妨碍效率”等错误观念,注重维护和保障社会成员的基础生存权利,建立初级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7.
作为政治精英的“干部”与非干部的“群众”之间的关系,在任何共同体中都是至关重要的阶层关系之一,尤其是在处于转型期的现实中国。当前,我国的干群矛盾呈现出如下特征:它是当前中国突出的社会矛盾,在基层或者一线尤为尖锐、利益矛盾甚于价值矛盾;缺乏调解及缓冲机制,往往与其他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我国干群矛盾凸显主要有以下原因:一些干部擅用公权力与民争利;一些干部没有确立公共服务者的角色;行政力量往往代替司法力量主导纠纷调解;社会管理不足容易导致干部与群众对立。  相似文献   

8.
灵活就业者阶层是在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新兴社会群体,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演进、数字经济发展等的现实反映,诸多概念、认识问题亟待厘清。灵活就业者由个体劳动者、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自由职业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四大类群体组成,在结构上呈现出“双圈—双层”的特征。一般来说,可将广义灵活就业者视为规模达2亿人的一个“群体”,狭义灵活就业者可规定为一个“阶层”。目前,围绕这一群体的劳动法规体系、社会保障制度、利益表达渠道、整合服务能力还较为欠缺。这种独特处境,限制了中国阶层结构弹性的发挥。灵活就业者阶层的健康发展,要以促进阶层关系“包容性发展”为基本方略,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政治整合、公共服务及舆论心理引导等方面寻求突破。在此基础上,深化、细化对现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通过阶层理念、阶层福利、转型中国、福利国家、社会保障的价值、社会保障的“阶层化重构”,六个角度切入社会结构,可以得到社会福利为核心的阶层分析新视角。从理论模型上,运用“阶层”与“社会福利”两个变量分析“阶层的社会福利”问题,并通过分析得出中国各阶层福利分配不合理的结论;为使社会福利的“天平”平衡,为社会保障的健康、有序、科学、成功的发展,须对社会保障进行“阶层化”调整,而阶层化调整的成功要素就在于“中间阶层”的扩大和其社会福利的加强,使之成为中国人口的主体和社会保障所保障的主要方面,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完成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0.
快速转型时期的利益分化与社会矛盾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着高速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社会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得不到有效的遏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本文认为,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已收入分化进入利益分化阶段,形成了以利益集团和强势阶层为主导的刚性利益配置机制,纵观当前我国出现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强势阶层和利益群体对其他阶层和群体进行利益掠夺的反应和结果。如果不从制度和法律上遏制利益群体的贪欲,制约他们的无作非为,压缩他们的利益空间,隔离他们之间的利益交换,那么就不可能遏制中国当前不断扩大的利益分化势头,更无法缩小收入差别,更不能调整利益分配格局,使社会变得更公正、更和谐,社会矛盾更少的状况中来。  相似文献   

11.
侯艳霞  张万强 《理论界》2008,(5):183-184
随着辽宁老工业基地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成员的利益结构不断调整,社会阶层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社区阶层化趋势增强,阶层贫富差距继续扩大,阶层之间的冲突和利益矛盾也有加剧态势,对和谐社会建设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12.
张永春  王力 《人文杂志》2004,(4):167-174
本文从社会分层的角度来综合分析转型时期我国的就业问题。我国有就业需求的人群已呈现出阶层化、个性化、联动化的特征。我国目前就业的形势非常严峻 ,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已进入攻坚阶段。造成我国巨大就业压力的社会阶层包括待业青年、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党政机关分流干部、复员转业人员、离退休人员、谋求第二职业人员、农民工九大社会阶层。我们应遵循“集中—分散—集中”的原则 ,发挥各自阶层的优势 ,实行阶层互助和联动 ,全力抓好就业这一民生之本。  相似文献   

13.
阶层分化研究中的若干争议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文探讨了阶层分化状况、阶层分化原因、阶层分化趋势方面的几个有争议的问题 ,认为工人阶级是“老大”和产业工人是“老八”并不矛盾 ,因为“工人阶级是老大”是政治策略型分层的结果 ,而“产业工人是老八”是经济状况型分层的结果。市场化改革过程中 ,从绝对值看 ,政治权力的经济回报一般会升值 ;而从相对值看 ,政治权力的经济回报可能会贬值。阶层结构两极化是必然趋势 ,而阶层结构橄榄化是必然结果。抑制贫富两极分化、培植中间阶层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浅议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会阶层分化加快,并呈现以下主要特征:阶层分化的自我主导型有所加强,阶层的“体制内分化”与“体制外分化”同时进行,阶层分化与阶层整合发展不同步,尚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中间阶层”,阶层分化地域性差异明显.针对阶层分化政府应采取相应对策,协调各阶层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的巨大变迁激活和重组了农村的各种利益关系,最为明显的是土地流转的日益频繁。伴随着土地流转的大量发生,村庄出现明显的经济社会分层,主要包括富裕阶层、"中农"阶层、半工半农阶层和贫弱阶层。这里的阶层分化不仅仅是职业意义上的,而且与基层治理主体直接相关。其中,半工半农阶层与"中农"阶层的形成和互补,构成了当前乡村治理的阶层基础;通过这两个阶层的流动性与互补性,并且最终以"中农"阶层为载体,中国农村的发展就找到了最有力的支持力量。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认识中国新社会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既受政府引导、市场推动 ,又是社会结构转型的结果。相对于过去的二元社会结构 ,我国日趋多元化的社会结构可称为“新社会结构”。其中 ,知识阶层、私有阶层、管理阶层都是新兴社会阶层 ,他们和工人阶层一样都呈扩张态势 ,只有农民阶层的规模在不断缩小。新兴社会群体的阶层化、基本阶层的局部弱势化、先富群体的政治化、中等收入者群体的扩大化 ,是新社会结构的主要发展趋势。新社会结构的运行机制 ,表现为人力资本日趋制度化的显性升值 ,同时也出现了部分权力“资本化”与非制度化的隐性升值现象。当前 ,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目标 ,是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的规模 ,形成中层较大、底层与高层较小的“橄榄型”结构。同时 ,促使社会结构进一步弱化刚性、扩大弹性 ,增强社会阶层的“换位机制” ,建立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阶层分化与认同视野中的“无直接利益冲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德薇 《学术界》2012,(3):55-65,283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近几年来我国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矛盾形式。当前的研究提供了三种解释范式:"体制论"或结构论范式、"利益论"或利益博弈论范式、"发泄论"或宣泄论范式,分别代表了政治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的学科视角。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阶层论"或阶层认同论的解释范式,认为社会阶层分化、阶层意识形成过程中出现的阶层认同矛盾、社会集体认同分裂是导致"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的深层原因。减少阶层冲突,使社会阶层结构趋于合理化,构建和谐的阶层关系,重塑社会认同,是防范和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结构变化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旭东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6(12):105-111
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变化最大、最深刻的是工人阶级.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其阶层的变化来体现的.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内部由于在经济、政治、职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利益主体,出现了群体分化现象,形成了不同的阶层.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普通工人阶层在经济、社会地位上与社会其他阶层差距越来越大,确立和维护这部分工人群体的权利,努力提高他们的经济、社会地位,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要求.  相似文献   

19.
阶层关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型时期我国阶层关系出现了多样化表征,经济利益博弈是各个社会阶层的主要活动内容,政治资源角逐加剧了阶层关系冲突可能,阶层流动与意识形态统一趋于困难。建构阶层关系和谐的路径可以分从多个视角考量:首先要分好财富“蛋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其次要合理配置政治资源,提升政治民主水平;最后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各阶层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20.
村庄结构分化及其社会治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分化及阶层分化的程度不同,不同区域村庄内部形成了不同的阶层社会结构。分化程度高的富裕村庄,阶层结构多元化,阶层差距拉大,阶层矛盾、阶层利益复杂化;中度分化村庄则资源有限,社会性竞争异常激烈;以偏远地区为代表的低度分化村庄阶层结构单一,阶层关系缓和。农村阶层结构具有区域差异性,创新农村社会政策需高度重视不同村庄的社会阶层结构及治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