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作为文化变迁表现形式之一的课程改革,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文化品格,在其进程中必然会萌生一定的文化张力.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张力具体表现为旧课程文化与新课程文化的张力、西方课程文化与本土课程文化的张力、多元课程文化与一元课程文化的张力及网络课程文化与传统课程文化的张力.面临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张力,我们应采取有利、积极、合理的文化政策,让课程改革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文化品格并保持适度的文化张力,这既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在诉求,也是其课程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课程编制与本土文化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文化在学校文化中居于重要地位,课程在传递、传播文化的同时,还具有发展文化、维护本土文化的重要功能。本文通过对课程理论及其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当前我国文化处境和教育价值取向,试图构建一种突显课程文化性尤其是本土化价值的课程文化体系,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中为维护本土文化安全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3.
曾文婕 《学术研究》2007,(2):144-148
课程的文化基础,是指课程与文化之间事实上存在的各种关系,以及对其进行认识而形成的观点、理论和思想,它们构成了课程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维度的事实依据和基本原理。课程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复杂关系,决定着课程文化基础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文化基础的研究,需要关照“价值观的同构与交互”这一核心问题,重视“文化因素对课程的影响机制”和“课程领域里的特殊文化现象”这两个基本问题,聚焦科学化、卓越性、教育公平、农村教育、道德社会重建、犯罪与法制、家庭需要、公共社会参与和民族教育等热点问题,同时需要发展与开拓课程文化学、课程社会学以及课程政治学的路向。  相似文献   

4.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与差异性,遵循幼儿园课程的文化属性,实现有差异的教育公平,就是实现每位幼儿生命的平等性成长.在教育公平的背景下,幼儿教育必然要以“文化”为纽带,从文化与人、课程与文化、教育公平与文化的关系出发去揭示影响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客观元素——文化.文章从幼儿园课程本质的文化学论证、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归属、教育公平与幼儿园课程文化属性的关系和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应有的价值取向四个维度探讨教育公平视域下幼儿园课程的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5.
曾敏 《天府新论》2012,(4):158-161
教育是传递、传播和创造文化的手段和工具。外语教育的过程是对异国文化的选择、重组、改造和传播的过程。课程文化也是一个文化的子系统,并且是一个不断变化之中的动态生成性系统。现代理念的外语课程教学,应该是具有人文意识的、文化和知识相互碰撞的文化意识的完善与生成的工程。外语课堂不仅享有学习共同体的美称,从课程的本质上看,外语课程就是构建一个场,构建一个容认知、文化、社会、政治、伦理、实践于一身的多维空间。在外语课程和文化联姻中,必将诞生出跨文化语言体验的个体,能用独特的声音表达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纬度内的生命强音。课程必定脱胎于文化,以智慧的表达形式回归于文化,融入人类社会的文化建构和新向度思维。  相似文献   

6.
课程向多元文化转向是幼儿、教师和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必然诉求.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理念是人们进行课程实施的指导性思想,是对课程实施整体过程理想状态的追求,是课程实施观念体系的总称,表现出对课程实施的理性认识和愿景的最佳结合,它深刻地影响着课程实施乃至课程研究的整个过程.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实施秉持主体性、主体间性、生活性、生态性、多元性等理念,体现出对幼儿与教师的尊重,对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尊重.  相似文献   

7.
课程文化释义:一种分析框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黄忠敬 《学术探索》2002,(1):102-104
课程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 ,本文从作为方法论意义上的课程文化和作为对象化的课程文化对其进行释义 ,前者关注课程的功能 ,着重讨论“能够怎样”的问题 ,后者关注课程的意义 ,着重讨论“实际怎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笔者基于浙江农林大学人才培养修订方案,指出课程体系途径实现学院多元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亚文化课程语境微观聚亚文化主体对课程认知、体验、形成其课程文化。通过学生课程单元主题语料展示,局部考察亚文化风格的“拼贴”、“同构”构建形成其独有风格的“表意实践”。亚文化主体文化“仪式抵抗”由此凸显。体现了课程、文化与人类的互为关系。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任重道远,肩负培养国家合格建设者的重任,应充分结合高校课程体系建设需要,重视高校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建设,这对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感,帮助大学生系统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校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建设过程中,应根据目前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通识课的课型发展具体要求,以文化自信与“课程思政”为理念完善课程建设,打造体系化课程,融入地方文化与学校特色,拓宽与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与途径,依据课程需要构建师资队伍,深入思考高校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建设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高校传统文化通识课程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都有重要意义。对传统通识课程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分析传统文化通识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提出传统文化通识课程体系构建策略;以期为完善高校传统文化通识课程体系、更好地实现课程教育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外语教学中涉及本族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从课程类型角度来划分,外语专业的文化教学分为基础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和为高年级专门开设的文化课程。在以夯实语言基础为中心任务的听说读写译课程中渗透文化内容,可使学生通过了解文化内涵来全面准确地学习语言。在西班牙文化类课程中,文化成为学习的目标,在跨文化交际中实现对语言的完整认知。在各个阶段实现文化的良好运作是实现外语教学目标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关于学校“课程”的定义,教育学家给予了许多不同的阐释。在人类学家的视野中,他们将学校“课程”视为人类“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定义表明,课程并不是人类文化的全部,但是它却应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尤其是面对一个多民族有不同族群文化的国家,我们应将何种文化放到教材中去作为一门课程,并以何种形式进行代际文化传承?在学校教材编写与课程设置上,如何处理主流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如何处理国家一体化与族群文化多样性的关系?这是本文想阐述的,也是我们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学校立足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课程思政目标,依托国防兵器学科专业优势,开展特色化"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倾力打造"大国兵器"课程思政示范课。通过构建"系统化课程思政核心理念体系、多样化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体系、高水平教师思政能力提升体系",将以"太行精神"为核心的办学文化、"致知于行"为校训的育人文化和"国家利益至上"的军工文化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提升学生的综合国防素质,增强学生"军工报国、科技强国"的意识和情怀。  相似文献   

14.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特别是对外汉语口语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在口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释词是对外汉语教师教学的难点。从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出发,从传统文化因素的介入、方言和地域文化因素的扩展以及异质文化因素的对比三个方面探讨对外汉语口语词汇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因素的导入,以期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铺开。课程改革与教师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教师文化是学校教师共同的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的综合。本文阐述了新课程对教师传统文化的挑战,探讨新课程所需要并追求的教师文化,寻求塑造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优质的教师文化,提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构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视野从课程教育向文化认同转换的必要性体现在课程理论发展的基本现实和课程教育的目标设定原则的回溯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视野从课程教育向文化认同转换的原则包括:在德育实践中坚持对“规则边际”的关注;对教育情境的设定坚持过程视野和开放眼光;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重视显性课程的主渠道作用,也重视隐性课程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文化的升温,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相关英文教材和读物日益增多,但针对不同地域设计的地方文化概论英文教材却依然非常匮乏.文章结合当前地方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了编写地方文化概论英文教材的必要性,并依据地方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要求,提出了地方文化概论教材应遵循通用性、系统性、特色性、建构性、针对性、参与性扣开放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再现性是教育文化生态系统的基本属性。针对教育文化生态系统诸许多失调现象,可以从教育目标文化、教育行为文化、课程文化和制度文化及方面加以协调。  相似文献   

19.
奚玲 《理论界》2009,(7):186-187
校园文化在高校德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作为无形的德育课程,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内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试图对校园文化的四个方面,即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网络文化的隐性德育课程建设进行全面的探讨,进而为其充分发挥育德育人的作用提供理论上的引导.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后奥运时期<奥林匹克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成果.以<奥林匹克文化>课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奥林匹克文化>课程的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改编,充实<奥林匹克文化>课程教材的内容.在课堂教学方面,调整教学方法,加强互动环节,对学生考核采用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教学评价结构等三方面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了该门课程的授课质量,希望文中提出的观点能为完善这门学科的良性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普及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理想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