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点讨论三毛中后期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揭示了三毛的生活经历对她作品风格的影响。三毛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展现出生活的原貌和生活中的智慧、趣味。此外,分析了三毛作品基于真实情感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2.
三毛形象意蕴探寻李红叶有谁来临这寂寞的路程这开始与结束之间的倾诉如花开且纷纷落——笔者题记三毛是一个独特的作家,她说:’‘我”写作只是我生活的记录。”三毛的作品是以“攻“为中心,“我”的生活世界和“我”的爱情及情感世界构成了三毛作品的艺术空间。她一生...  相似文献   

3.
台湾女作家三毛以其大起大落的漂泊经历,戏剧般的人生遭遇,对生活的追求与梦幻,以及她的真情与爱心,吸引和感动着成千上万个读者.独特的经历使三毛对人生产生了厌离态度,并反映在她的创作中.撒哈拉的流浪生活,带给了她创作的大丰收,开创了一代三毛文学.这些作品大多是率性、真实、积极的生活写照,展现了一个东方女子在世界各地的所见所闻及在异域的生活,她将传奇的浪漫生活和艺术的真实创作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构筑了三毛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渴望流浪的生活,如三毛般的流浪。三毛,这个尘世中的精灵,也许自她落入凡间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一生的漂泊。我很难用"热爱"这个词来  相似文献   

5.
一大批发表于一九五七年前后以“干予生活”和反映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的作品,经过二十多年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检验,以《重放的鲜花》为集名,重新和读者见面了。同时,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新长征以来,又有许多勇敢干予生活的作品如朵朵新花竞相开放在社会主义文坛的花苑。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文艺干予生活,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和斗争,揭露和战胜我们生活中的阴暗面,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同时,对于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也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文学内容的变化和发展,各种文学思潮和艺术流派的更替,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和产物。作为“干予生活”口号的提出以及一大批“干予生活”作品的问世,是由于文学发展的这个基本规律决定的。所以,我们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现  相似文献   

6.
如果让我评价文学作品,我要说,能够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时代)的作品才是好作品。真实是文学的生命。 这许多年,“写真实”三字差不多成了修正主义文艺的代名词,或者甚至就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同义语。这混淆,假若仔细追溯起来,恐怕不是从一九五七年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反右派”开始(那次是把许多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打成毒草的),而还要上溯到一九五五年的反胡风斗争。  相似文献   

7.
三毛 ,作为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读者眼里最富有传奇色彩和性格魅力的台湾女作家 ,无论在其生前还是身后 ,都存在着读者的“误读” ,如她的叙事作品 ,常常被当作“自传”或“传记文学”等等。本文从三毛在中国大陆读者中的影响及其创作历程出发 ,就其叙事作品的阅读与接受及其文本的艺术特征 ,进行了阐释与论述  相似文献   

8.
“新写实”小说消解了传统写实小说的庄严社会意义、政治意义,还原了普通市民的真实生活和生存真相,同市场经济全面推进后市民所形成的感性化、欲望化、平面化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追求具有趋同性。表现在作品以生活的“平常性”、“庸常性”、“平凡性”来呈现生活的原生状态,人物对知识分子精英身份的抵制和拒绝以及作品对浪漫爱情的消解。因此在这一层面将“新写实”小说视为市民文化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中“狭义的生活真实”主要指人物和事件合乎生活的常情常理 ,也就是合乎生活的可然律。广义的“生活真实”包括狭义的生活真实、历史真实和科学真实。文学作品中的科学性 ,即科学真实 ,指的是用自然规律来检验文学作品中的某些叙述和描写。要考虑作品中所写的景物、器物、人物的活动是否符合科学性 ,是否符合人与物的自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史实。对文学作品的真实性、严密性的思考不能不包含着对科学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无名的裘德》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的一部力作。作品中主人公裘德和淑的爱情悲剧和心路历程,反映了他们人格的弱点,资本主义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婚姻制度,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罪恶注定的他们不能逃脱的悲剧宿命。  相似文献   

11.
自然主义对茅盾小说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既表现在创作前的准备过程-对现实生活与把握的视角和素材的收集与整理上,也表现在创作过程中的创作心态与创作思路上,更具体表现在作品“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上,正是这种影响,使茅盾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风姿别具。  相似文献   

12.
文章探讨了与波德莱尔同时代的作家作品中恶的美学思想的变迁和演变,重点探讨了波德莱尔诗歌中的恶的美学思想的表现形式,以及恶的美学思想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论述了波德莱尔恶的美学思想所体现的诗歌现代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以艺术创作与审美感受的关系为切入点,从真实自然的生活积淀,丰富复杂的情感描述,纯真质朴的表现手法,坎坷厚重的阅历实践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三毛作品的艺术风格、艺术特色,说明一个有魅力的作家必须有个性,对生活有独创性的审美发现,并以独特新颖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创造出独树一帜,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4.
读了转载在一九八○年第四期《小说月报》上的《蛇仙》这篇小说以后,觉得主人公是一个启人深思的艺术形象。人是社会的中心,是生活的主宰,在文学作品中只有认真地写好人,写出人的鲜明艺术个性,才能真实、深刻地反映出时代生活的本质特征。《蛇仙》这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韩宝全“这一个”鲜明的艺术个性,通过他真实地反映了“史无前例”这一历史时代的某些特征,成为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 韩宝全是一个既受人爱戴,又令人可怜,可敬又可悲的阿Q式的人物。正如作品中所描写的:“韩宝全十一、二岁上就跟着爸爸同带有化学武器的毒蛇争高低了”。“他有一手捕蛇、医蛇伤的高超绝招;有“慷慨助人的善良心地”;有“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忘我精  相似文献   

15.
《于无声处》是一出艺术地再现一九七六年清明节前后,天安门广场革命群众运动的历史壮剧。剧本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尖锐复杂的戏剧冲突,真实写出了周总理与广大群众之间血肉相连的深切情感,讴歌了同“四人帮”作英勇斗争的时代英雄,鞭策了出卖灵魂的无耻丑类,把中国各阶级和各种政治力量在这场斗争中的面貌,以及这场斗  相似文献   

16.
在明确界定“字”与“声”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中国传统声乐作品中的“字”与“声”的关系。从中国传统声乐作品“字”与“声”之间关系的分析与解构入手,以“字”的语言语义属性、声调节奏属性等特征与“声”的关系为着眼点,以民歌《槐花几时开》为例,探寻演绎中国传统声乐作品之佳法。认为:中国传统声乐作品中,“字”同“声”的关系既紧密又复杂.既关乎“字”直接和隐喻铺叙的情感,又关乎吐字行腔、语韵声调;中国传统声乐作品的演绎虽是以“声”为最终形式表现,但如忽略“字”的语义、声调、语气、咬字吐字、行腔,不仅会在“声”的演绎中无法准确地表达音乐的真实情感,而且会因为“字”在韵腔上的不足而使“声”失色。  相似文献   

17.
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描写的是资本主义社会里“异化”了的人物形象;要理解其内涵和意义,就应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关系:1、主人公格里高尔同上司的矛盾关系;2.同家庭的关系;3.同自己“变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章继肃先生的诗词创作灵感均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切实体认,是一种对于生活的感性考察.这种感性,是造就其诗词作品独特美感的发端.章继肃先生的诗词作品最具辨识性的特征便是“无功利性”,这是其诗词审美的本质体现.章继肃先生的诗词作品颇具美感,“美”在其善于修辞,在其格式韵律,在其与读者之情感共鸣,在其意识形态之美,在其由内自外所散发出的追求真实之美.此外,其诗词作品体现了“兴”“观”“群”“怨”系列社会功能,既感发情志,又观照现实,具有催人奋进之力量.  相似文献   

19.
在《最慢的是活着》的作品中,乔叶通过对琐碎的现实生活的质朴还原,向读者展现了“我”的祖母王兰英平凡而真实的一生。更重要的是,作品对“母性”进行了有意识的言说,内蕴于作品深处的母亲原型得以在时光背后被挖掘出来,而以此为基点所延展出的对“活着”这件事的冷静观察与深刻思考则成为作品的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的东正教情结表现在其早期作品中。索尔仁尼琴认为,在宗法制农村的现实世界中,隐含着东正教圣像画艺术表现的宗教意义上的三重世界,并将现实生活、真实的农民与东正教中的三个世界、宗教中的圣徒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对信徒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家倡导宗教式的人道主义,把“劝善”作为使命,把善良、仁爱、克己的宗教思想作为行为准则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