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7 毫秒
1.
职业院校的学生们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外,一定要掌握一些求职的礼仪知识与技巧。本文从面试前的礼仪、面试过程中的礼仪、面试后的礼仪三个方面,分析了在求职过程中学生应该掌握的礼仪知识。  相似文献   

2.
礼仪是人类在长期的交往活动中产生并逐渐积累起来的一种行为规范,在当今社会交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社会活动中必不可少内容之一.体育课中人际交往活动频繁,需要有一定的礼仪加以规范.本文提出了体育课礼仪的概念,辨析了体育课堂纪律与体育课礼仪的异同,归纳了体育课礼仪的主要内容,分析了体育课礼仪的功能,提出了体育课礼仪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理念与仪则之间——先秦儒家思想中的礼义与礼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先秦儒家思想中礼义与礼仪的界定,分析了礼义与礼仪的含义与社会作用,并提出在现代社会中,礼义仍然有存在的意义,礼仪则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相似文献   

4.
礼仪作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渊薮和基质的文化现象,因其发端久远、内涵丰富、影响深广,备受今人重视和探究。本文通过具体的历史考察和理论分析,将中华礼仪的发萌时间追溯到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同时对原始鸿蒙时期的礼仪文化形态作了较为完整的介绍,从而证明,中华礼仪从萌芽起便开始浸润整个社会,与人们的生活历程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5.
在以跪坐为主要居处坐姿的历史时期,跪拜礼仪盛行于贵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成为表达重要人际关系的身体符号。跪拜礼仪中的稽首、顿首、空首及稽颡等礼仪各有其使用空间及意义,君臣僚属之间均依身份不同严格遵守相应的礼仪,而且所有仪式均是双向与对等的。这充分体现出古代贵族分权体制下尊卑有序与一体化的君臣关系。然而,秦汉以后,跪拜礼在皇权政治体制之下不断地发生变化,逐渐演变为臣对君、下对上的单向不对等礼仪。在两千多年的帝制体系下,跪拜礼仪成为君臣共同尊奉与遵守的皇权政治仪式。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在耶稣会来华传教期向发生了所谓的“名词、礼仪之争”.尽管罗马天主教当局与帝制中国之间因固有的义理和利益冲突而不可能不发生冲突,但“名词、礼仪之争”毕竟提供了中西思想文化平等对话的一少见的历史机缘.本文对“名词、礼仪之争”的来龙去脉及历史意义作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礼仪》课程目前在高职院校的设置现状,探讨了5个教改内容与解决途径:校企合作开发教材、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创新考核方式、开发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提升专任教师的礼仪素养。课程采用全新开创的“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服务礼仪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8.
所谓偏执型观赛礼仪是只为胜利和夺金者欢呼、鼓掌,只为本国的运动员欢呼、鼓掌,只为获胜、夺金的本国运动是欢呼、鼓掌的狭隘、势利行为。偏执型观赛礼仪可能会给运动员乃至整个体育运动事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影响国民乃至整个国家的形象。中国人正在远离偏执型观赛礼仪。在北京奥运会上,偏执型观赛礼仪已经基本上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充满着理性之光和洋溢着人文精神的崭新观赛礼仪,这种观赛礼仪充分体现了奥运精神,展示了中国观众崭新的观赛风貌。  相似文献   

9.
礼仪是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话题, 然而又是常常被忽视的问题。本文探讨礼仪在教育中的作用, 强调教师礼仪在学生中的示范性、沟通性, 提出教师礼仪应从态度、装束、举止、语言等各方面入手, 全面提高自身礼仪修养  相似文献   

10.
关于加强大学生礼仪学习与修养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强大学生礼仪学习与修养,是造就现代化人才的需要。作为大学生政治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礼仪教育及指导大学生礼仪修养方面多作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1.
北宋与唐朝皇帝丧葬礼仪的关系及其对南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北宋与唐朝的皇帝丧葬礼仪进行了比较,认为笼统地提“宋承唐制”是不妥当的;马端临是史学大家,但白壁微瑕,亦有失误;南宋偏安一隅,皇帝丧葬礼仪有两大变化,一是以浅埋待过北宋旧陵地为光复中原的号召,二是宗教对丧葬礼仪的影响更深了。  相似文献   

12.
目前各个企业的礼仪培训越来越多,但在培训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这些误区有来自于企业的,也有来自于礼仪培训师的。企业的误区在于过分期盼短期礼仪培训的效果、一拥而上,别人培训我也培训、不明晰礼仪的作用,无正确的估价、无后续教育,培训不系统、走过场,完全形式表面化、仅依靠外来的培训力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述了社交礼仪学的概念及含义,分析了礼仪产生的历史、社会地位和重要作用,论述了社交礼仪在人才培养及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功能和效力,同时指出了该学科的建设和加强中所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晚清中外约章对地方外交礼仪的规定包括三部分:与外国官员往来礼、与传教士往来礼及与其他外国人往来礼,其中与官员往来礼仪规定最详,涉及公文格式、称谓等方面。这些规定从礼仪方面体现了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外交局势的深刻变化。地方官十分重视礼仪的作用,将其作为处理地方交涉的重要辅助手段,如借助外交礼仪抵制列强索取约定之外的外交特权,借助外交礼仪推动中外关系的发展等,都是他们重视和运用礼仪的表现。地方官对外交礼仪的重视和运用体现了他们对新的外交关系模式的应对和适应。  相似文献   

15.
丧葬活动中包含着丰富的礼仪,这些丧葬礼仪和意识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在甘肃陇中地区的丧葬习俗中,现代性的丧葬礼仪程序不多,却保留着丰富的传统丧葬礼仪。在该地区形式多样的丧葬礼仪背后潜藏着人们的几种意识,这些意识包括灵魂意识、亲情意识、恐惧意识和狂欢意识。丧葬活动中的这种礼仪和意识之间的关系,在民俗学和民间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外儿童交往礼仪教育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素以讲“礼”重“仪”著称。但是,在现代社会,我们的传统礼仪受到了一些不利因素的冲击和挑战,我们有必要向其他国家虚心学习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礼仪教育策略和方法。美国、英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在礼仪教育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国礼仪教育“四有特色”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三个缺乏”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学习和使用礼仪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校园文明的重要途径。但是,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为礼仪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礼仪教学一定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真正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礼仪教学才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宋金对峙时期,双方聘使往来一直未断,并且在不断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交聘礼仪。如:使节携带什么形式的外交文书;进入对方境内,接、送伴使按何种礼仪接伴和送伴;到达对方京城,馆伴使按何种礼仪陪伴;以及如何设宴、巡游、用乐、朝见、进国书和对方皇帝如何接受国书等,都有一定的礼仪规定.甚至于使节的立、坐位置,都有严格要求.本文不想对宋金交聘礼仪做全面探讨,仅就宋金关于外交文书和接受外交文书礼仪的斗争略加论述。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图书馆服务语言礼仪的重要性,通过工作实践中读者投诉的典型案例分析了图书馆服务语言礼仪缺失的现状,点评了应注意的语言运用原则和技巧。探讨了图书馆服务礼仪建设。  相似文献   

20.
礼仪是一个区域内人们在交往时所认同的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概括地说,礼仪属于道德的范畴,礼仪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和人们相互交往的枢纽。文章阐述了礼仪与道德修养的关系,礼仪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对礼仪及其社会作用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作了高度的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