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不”的语法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汉语中的否定副词“不”,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常用词。本文仅对它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功能进行一些探讨。 “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组合成偏正词组“不V”,“不A”。(动词和动词性词组用“V”表示,形容词和形容词性词组用“A”表示——下同)。本文主要从“不V”、“不A”这两类组合中去观察“不”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2.
一、智子: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智,做动词用,是意动用法.意动,又叫意谓性动词,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名词、形容词可做意动词,它与后边名词的关系是动宾关系而不是修饰关系,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是前面的名词、形容词的性质、样式或状态.如智子,不是以“智”修饰“子”,而是认为儿子是智慧的.名词、形容词做修饰语(定语)还是做意动词,从形式上看没有区别,主要是从上下文意和词语结构上来分析.智子疑邻,“疑邻”是动宾词组,而在这种结构中,“智子”与  相似文献   

3.
“之”字是古汉语中词性和用法都较为复杂的一个词,《马氏文通》站在语法学的高度,详细而系统地论述了其语法特点:用于名词性偏正词组之间;用于形容词、名词组成的偏正词组之间;用于代词、形容词组成的偏正词组之间;用于名词、动词组成的偏正词组或主谓词组之间。此外,马氏还对“之”字的固定用法进行了总结,进一步阐述了其搭配功能。尽管在对某些问题的认识上,马氏有时欠妥当,但也有许多超越前人的精到见解,对后人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略论先秦动词带谓词性宾语的语法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先秦动词带谓词性宾语的语法特点陈克炯所谓谓词性宾语,是指由形容词和形容词词组或动词和动词词组(包括动宾词组和介宾词组)充当的宾语。在古代汉语中,谓词性宾语句与名词性宾语句,无论就谓语动词、宾语或由动宾结构所生成的语义关系,都各自具有明显的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5.
“S V_1 V_2”代表“S V_1 V_2”型的句子。其中,“S”代表主语,它一般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V_1”代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V_2”代表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词组。“V_1”~“V_2”可合起来讲,它们代表的都是谓词或谓词性词组:进一步讲,“V_1”与“V_2”连用,在意义上各自都能与S发生主谓关系,V_1与V_2间没有语音停顿,也没有关联词语。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这样的一种动宾结构——“动词 +复杂宾语”。在这种动宾结构中 ,动词所带的宾语必须是一个名词性偏正词组 ,也就是说 ,宾语中的定语是必现的。这种“动词 +复杂宾语”现象主要是动词和宾语互相制约的结果 ,这种制约不但体现在语法上 ,而且还体现在语义、语音和语用上 ,其中 ,语义在大多数场合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汉语的词语根据它的语法功能可以分为名词性词语和谓词性词语两大类.名词性词语主要是指:名词、数词、量词、大部分代词(如“我”、“什么”)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联合词组(如“学生与教师”)、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如“勤劳的人民”)、用名词或人称代词作定语的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如“会议的召开”、“他的到来”)、“的”字词组、数量词组(指数词和物量词的组合,如“三本”、“五个”)、指量词组(指示代词与物量词的组合,如“这个”、“那件”)等.  相似文献   

8.
“很”作为副词,其语法作用是经常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高,有时也用在助动词、心理活动动词以及动词性词组之前,表示程度高、多量或强调语气。(注①) 但是,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很”的用法还要复杂得多。比如:“很”修饰动词及动词性词组有哪些类型?“很”在不同的结构类型中表示什么样的语法意义?“很”除了一般的语法作用之外有无特殊的表意功能?总而言之,我们对副词“很”的用法有必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1.汉语的三大主干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虽然都能充当主语、宾语,但后二种的机会却很少.<左传>中,名词作主语共出现了14179次,动词结构276次,形容词47次.名词作宾语共出现了21735次,动词1266次,形容词423次①.而且,这里所说的动词、形容词还包括谓词性词组.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用作状语。例如:“我们八点钟上班。”“八点钟”是个时间名词,充当状语,修饰动词“上”。其他种类的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见,它直接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如“土崩瓦解”、“星罗棋布”、“血红”、“雪白”……这些名词用作状语,实际上已经与后面的动词、形容词组成了一个固定词组或短语。然而,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而且其他种类的名词也都可以用作状语。《过秦论》一文中就是大量的名词活用为状语。例如;(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  相似文献   

11.
在《暂拟系统》里讲到“名物化”用法时曾经说过,当名词或代词借助词“的”的帮助限制动词或形容词的时候,或者名词直接作动词的定语不需要“的”的帮助的时候,这个偏正词组中的作为中心词的动词或形容词就失去动词或形容词的一些特点,有了名词的一些特点。动词或形容词的这种用法叫作名物化的用法。例如: ①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建设。 ②老马的不谦虚真让大家扫兴。 ③他的突然出现是料想不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前言 现代汉语的定语、状语是修饰语。在句子中起形容、修饰、区别、限制等作用。其语法意义在于限制或描写中心语。如何正确区分定语和状语,这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至今仍未圆满解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提出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专家、学者及语法学界的同仁。 1.当前语法学界的观点 1.1 什么叫定语、状语?《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持这样一个观点:“名词前的修饰语是定语;状语是修饰动词的。”这与“中学暂拟语法系统”的观点一脉相承;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下的定义是:“名词性偏正词组中的修饰语叫做定语;动词性偏正词组中的修饰语叫做状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的观点是:“定语是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古汉语中,动词前面的疑问词“何”主要起修饰动词(或动宾词组)的作用,宾语前置只是其次要的语法功能,凡“何”在动词前,能做状语处理则应尽量作状语处理。“何有”格式在上古使用也很普遍,不同场合中的“有”表示不同的意义,而“何”字作状语亦相当明确。“何P之有”这一句式,应与“何有”贯通解说,统一处理。  相似文献   

14.
副词“很”修饰粘着动词时很有特色。粘着动词不能单独受副词“很”修饰,后面必须要带上相应的成分。粘着动词受“很”修饰时,后面所带的名宾成分不能用介词结构提前作状语。粘着动词受“很”修饰后,其宾语语义选择受构式制约。“很”修饰粘着动词结构层次为“很+VO”,而不是“很V+O”。  相似文献   

15.
兼属动词和名词的兼类词单独充当下列几类动词的宾语时,应当看作动词(但有人认为是名词)。充当这几类动词宾语的兼类词,在它们的前边和后边,根据需要,有的可以加上状语,有的可以加上定语,有的可以补上宾语,有的可以补上补语。加上状语的,是动词作宾语;加上定语的,是名词作宾语。也可以把整个词组当作宾语,动词性词组和名词性词组。例如: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好”可以修饰形容词、心理动词、某些其他动词和数量词.“好”表达的是一种现实的(realis)情态,其主观化程度介乎“太”和“很”之间;“好不+形”的解读涉及说话人心理上的正负期待.程度副词“好”来源于并列式“好+形”的重新分析,其动因是转喻;通过类推机制,“好”从最初修饰形容词扩展到修饰心理动词、某些其他动词和数量词.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汉语语法里,根据词的意义和词的语法特点,把词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类别,叫作词类。不同词类的词,有着不同的语法功能。象名词,一般都能充当句中的主语、宾语,可以受数量词、形容词修饰。象动词,一般都能充当句中的谓语,可以受副词修饰,有些动词作谓语还能带宾语。象形容词,一般都能充当句中的谓语和定语,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象副词,主要是充当句中的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别的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在古代汉语里,某一个词一般都属于一个比  相似文献   

18.
“小句”的说法,始见于刘复(1920)的《中国文法通论》。也有称之为“主谓词组”、“主谓短语”、“子句”、“句子形式”的,为叙述方便,本文一律称小句(引进作者原文时例外)。汉语动词带宾语的情形相当复杂。其中有些动词可以带小句宾语(即小句作动词的宾语),有些动词则不能带小句宾语。目前,人们对带小句宾语的动词的研究情况究竟怎样,本文作一综述,以便在此基础上对这类动词作更好地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先秦汉语中,"弗"作为一个一般性的否定副词,它的语法意义并非单纯地体现在用于省去宾语的外动词和介词之前.在先秦不同时期的各种典籍中有大量的例子表明,它不仅可以用来修饰带有宾语的外动词和介词,甚至还可以用来修饰内动词、形容词以及状词.因此,"弗"字既不是"不之"的合义,也不是"兼摄了代词宾语的职能",它不可能是"一个含有代名词性的宾语的否定词".它是一个单纯的否定代词.  相似文献   

20.
关于现代汉语的介词的性质及其用法,近年最为通行的说法是:介词主要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前面,共同组成“介词词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介词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总要组成介词词组。介词词组主要作状语,有的还可以作补语、定语。 张静先生批评上述说法,认为:“介词是一种表示语法关系的虚词,是专门介绍一个实词(或词组)作另一个实词(或词组)的附加成分,是偏正关系的一种语法标志。……介词只是介绍者,是一种语法手段。介绍者不能参加被介绍者的行列,不能包括在词组成分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