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欧盟的扩大与土耳其入盟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欧盟前几次扩大不同,土耳其加入欧盟问题从提出至今,历时之长、不确定因素之多、在欧盟内部引起的争论之激烈、其最后结果实质意义与象征意义之重大,的确与此前特别是冷战后加入欧盟的任一国家不可同日而语,从而成为世人瞩目的热点。欧盟在土耳其入盟问题上的立场受到诸多因素的掣肘:历史与现实利益的纠葛、土耳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基督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互沟通的障碍、欧盟社会与土耳其不同的生活方式、冷战结束带来的世界格局的变化等,使问题的解决极为复杂。尽管欧盟扩大的大方向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土耳其最后能否入盟还取决于未来欧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欧盟自身的定位,同时也取决于土耳其社会内部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欧盟是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积极倡导者。在2012年里约+20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欧盟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欧洲议会通过的《关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议的欧盟共同立场的决议》体现了欧盟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共同立场,也表明了欧盟关于可持续发展体制和绿色经济的基本观点和主张。  相似文献   

3.
持续恶化的中东时局对美国现行中东政策提出了严峻挑战 ,美国中东问题决策陷入战略困境。美国应反思其在中东问题上扶植和偏袒以色列不公正立场的错误 ,面向新世纪 ,为实现中东永久和平与繁荣美国应改变其中东政策。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初,中东的局势发生了很多重大变化,世界主要力量的中东政策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美国在小布什时代实施"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奥巴马上台后开始调整为"巧实力"外交;俄罗斯更加重视地缘外交和经济合作;欧盟奉行"发展至上"战略,力图通过推进中东发展缓慢改进中东整个社会;中国则实施"全面交往,适度介入"的政策,与中东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系,进行了更积极的介入。  相似文献   

5.
中东是国际政治中的“热点”地区。海湾战争后,处于世界新旧格局交替过渡时期的中东,在阿以冲突与中东和平问题上既出现了新的机遇,又面临新的挑战。由于未来中东政治格局的发展将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内外各派力量对中东的争夺亦不会减弱,因此,海湾战争后的中东仍将是一个动荡多变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中东和平进程是国际社会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东和平进程的一系列突破,使人们看到了和平的一线曙光,但随后中东和谈的停滞不前与屡陷困境,又给和平蒙上了重重阴影。从实质上讲,中东和平进程是旨在以政治手段解决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关系问题,其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但它不仅仅牵涉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两方,还与国际社会的影响密切相关。为此,本刊继续上期的话题,分别就联合国、美国、欧盟、叙利亚等对中东和平进程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东和平进程是国际社会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东和平进程的一系列突破,使人们看到了和平的一线曙光,但随后中东和谈的停滞不前与屡陷困境,又给和平蒙上了重重阴影。从实质上讲,中东和平进程是旨在以政治手段解决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关系问题,其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但它不仅仅牵涉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两方,还与国际社会的影响密切相关。为此,本刊继续上期的话题,分别就联合国、美国、欧盟、叙利亚等对中东和平进程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东和平进程是国际社会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东和平进程的一系列突破,使人们看到了和平的一线曙光,但随后中东和谈的停滞不前与屡陷困境,又给和平蒙上了重重阴影。从实质上讲,中东和平进程是旨在以政治手段解决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关系问题,其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但它不仅仅牵涉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两方,还与国际社会的影响密切相关。为此,本刊继续上期的话题,分别就联合国、美国、欧盟、叙利亚等对中东和平进程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东和平进程是国际社会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东和平进程的一系列突破,使人们看到了和平的一线曙光,但随后中东和谈的停滞不前与屡陷困境,又给和平蒙上了重重阴影。从实质上讲,中东和平进程是旨在以政治手段解决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关系问题,其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但它不仅仅牵涉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两方,还与国际社会的影响密切相关。为此,本刊继续上期的话题,分别就联合国、美国、欧盟、叙利亚等对中东和平进程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30年代被迫加入殖民全球化之后,中东地区的地区政治、安全关系被深刻卷入了国际体系,并深刻受到跨国因素,尤其是全球因素的影响。二战结束至今,中东地区因为频繁的地区冲突、贫困问题、难民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成为全球治理中的薄弱环节,也落后于东亚等其他发展中地区的地区治理。当前中东地区的主要治理网络既包括全球层面的联合国系统、美国试图领导的美国“帝权”下的治理,也包括欧盟在中东的合作伙伴计划和海合会的治理实践,但这些治理模式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要更好地实现对中东地区的治理,需要根据全球治理的合作实质,以及依靠合作网络来进行管理,把全球治理中的中东难题“地区化”。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伊朗与美国关系经历了相互攻讦、谨慎接触以及"9.11"后激烈对抗三个阶段。伊美为了各自的战略和安全利益,在中东和平进程、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伊核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展开激烈对抗,其实质是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与伊朗的地缘政治战略利益、美国的中东战略利益与伊朗的国家安全利益之争。受伊美国内政治、伊核问题、伊朗与以色列关系及中东和平进程等因素的影响,未来伊美关系难以得到实质性改善。  相似文献   

12.
张宏  岳杨 《国际论坛》2011,(4):6-10,79
本文从剖析以色列核力量、伊朗核力量及部分阿拉伯国家"核热潮"现象入手,分析了中东地区核军备控制的历史和现状,解析了中东地区核军备控制推行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应对的办法。经过分析得出结论,中东地区核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以色列、伊朗和部分阿拉伯国家的"安全困境"所致,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相关国家应完善对话机制、强化互信措施、加强国际合作,全面改善地区政治和安全环境,从而达到核军控的全面建立、核扩散的有效遏止、核安全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3.
冷战时期美苏博弈中东石油及其现实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期间 ,美国和原苏联展开了对中东石油的博弈。 2 0世纪 6 0~ 70年代 ,苏联打入美国中东石油势力范围 ,但未能动摇美国石油财团的优势地位 ;“两伊战争”期间 ,美苏不同程度地对战争施加影响 ,美国不仅遏制住“两伊”争霸海湾的企图 ,而且通过压低油价的战略从经济上拖垮了苏联 ;2 0世纪 90年代初 ,美国借助海湾战争和苏联的解体最终实现了中东石油霸权。回顾和反思美苏争霸中东石油的过程与结局 ,能够获得有关中国石油安全的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敏敬 《国际论坛》2011,(1):73-78,81
伊战后,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政治上高度自主,经济迅速发展,军事力量不断壮大。由于受伊拉克库尔德问题影响,土耳其反分离主义的困难加大,伊朗库尔德反对派以建立联邦制作为新的政治目标和动员口号,标志中东库尔德问题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库尔德自治也导致伊拉克民族矛盾从国家政治层面蔓延至民间层面,伊拉克库尔德人的地区影响力扩大,从而形成两伊、土耳其和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三国四方"的地区关系格局,进一步影响未来伊拉克和中东库尔德问题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以色列建国后与伊朗的关系曲折反复。目前,两国关系因伊朗核计划进一步紧张甚至相互威胁。面对伊朗核问题对自身的安全挑战,以色列有经济制裁、军事打击和与伊朗“核共处”三种选择。以色列采取何种选择不仅对两国关系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对中东地区甚至世界将产生重要影响。就目前形势看,促使国际社会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是以色列的首要选择,但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以色列不得不做出与伊朗“核共处”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中东恐怖主义的发展与宗教和战争两大因素相关。伊斯兰名义下的暴力恐怖活动与反对帝国霸权和侵略战争紧密相连,恐怖主义的行为主体不仅仅是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一方,还包括美国和以色列在侵略战争中所实行的国家恐怖主义。这种态势决定了中东恐怖主义现象的复杂性。认清这种复杂性,明确伊斯兰名义下的恐怖主义与伊斯兰复兴、伊斯兰教的联系与区别,避免误解和混淆,将有助于对中东形势及整个国际政治有准确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海湾战争以来,伊拉克与美国之间围绕制裁与反制裁、"颠覆"与"反颠覆"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9·11事件后,美国怀疑和指控伊拉克参与和支持恐怖主义活动、拥有和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欲对伊动武。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其短期目的是推翻萨达姆政权,控制伊拉克;其中、长期目的是独霸中东,制约欧、亚大国,主导世界事务。伊拉克战争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伊拉克变得面目全非,中东地区动荡不安,欧洲出现裂痕,亚洲一些国家受到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8.
罗斯福的世界蓝图对战后的世界局势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它是战后世界总体格局的蓝本 ,同时它也给一些地区性问题 (如巴勒斯坦问题 )的产生、发展和走向制定了一个框架 (或曰游戏规则 )。通过分析罗斯福蓝图的中东部分 ,回顾战后阿以冲突的产生、发展 ,指出了罗斯福的构想对阿以冲突的演变产生的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01年“911”袭击发生后,华盛顿认为中东某些国家独裁专制的政治制度是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于是高举“反恐”大旗,接连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并加大了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核武器扩散的遏制.德黑兰对这两场战争分别做出部分配合支持和强烈反对的不同反应.高举反恐大旗的华盛顿对伊朗的核发展也疑虑重重,认为伊朗此举是对地区安全的挑战,基于此种认识,华盛顿在伊朗核问题上对德黑兰实施了强力遏制政策,这也使得美伊对抗加剧,“伊朗核危机”生成.不管是美国乔治·W·布什总统时期,还是奥巴马任职以来,美国伊朗对抗一直在延续,但是华盛顿已经越来越不倾向于以战争的方式推翻伊朗现政权.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06年3月伊朗核问题被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给联合国,伊朗核危机愈演愈烈,美国和伊朗的冲突也随之升级,战争的威胁再次降临到伊朗人头上,伊朗的国家安全正处于危急之中。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后,伊朗国家安全环境一直比较恶劣,这更加重了伊朗目前所面临的压力。对伊朗而言,企图通过联合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同对抗或制衡美国的策略不会有什么实质性成效,其自身的力量也不足以在战场上战胜美国。在如此严峻的情势下,伊朗的国家安全只能寄托于现政权在核问题上做出妥协,这也是目前伊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