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钟嵘,字仲伟,颍川长社人,生年不详,大约卒于天监末年(公元518年)前后。他生活的这个时代,正是形式主义文学风靡一时的时代。他几乎对晋、宋、齐、梁在诗歌领域中出现的种种不良倾向都——进行过批判。他的《诗品》这本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钟嵘标明《诗品》的写作目的主要是“辨彰清浊,掎摭利病”,通过分品以显优  相似文献   

2.
殷璠《河岳英灵集》的选编理论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钟嵘《诗品》,具体可从五个方面管窥:《诗品》“网罗今古”与《河岳英灵集》“审鉴诸体,委详所来”的“编纪”观、《诗品》“文质”论与《河岳英灵集》“文质半取”的芟剪标准、《诗品》“掎摭病利”与《河岳英灵集》选本中植入品藻的编集体例、《诗品》“宗流”观与《河岳英灵集》源流比较法、《诗品》“警策”论与《河岳英灵集》的摘句品次。研究《河岳英灵集》选本理论与《诗品》的关系,可以探究《诗品》的传播与接受,也可以追溯殷璠选本主张的文化渊源,更好地认知《河岳英灵集》的诗歌批评特点。  相似文献   

3.
钟嵘的《诗品》问世1400多年来,评家纷起,毁誉参半。郭绍虞先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说:“《诗品》和以前批评风气不同的地方就是显优劣、有品第”,“所以能提高鉴赏的标准,同时也开创新的历史的批评之方法”①。美国汉学理论家丁·刘若愚则认为:“刘勰同时代人钟嵘,主张表现主义诗歌观。”“钟嵘认为诗人以情感反映外界事物,并把这一反映,以诗的形式表现出来……《诗品·序》把表现观列为第一位。这一事实本身说明了表现观是钟嵘批评思想的核心,他的主要用心在于实用批评和文学史,因而对一般的文学理论的贡献不大。”②清代的王士认为,…  相似文献   

4.
钟嵘《诗品》对汉至齐梁时代的一百多名诗人加以评论,并将他们分为上、中、下三品,这一大胆的创举,是针对当时“王公缙绅之士”论诗“随其嗜欲”、“准的无依”的不良风气,企图纠正文学批评界谈长讳短、优劣不辨的状况的产物。郭绍虞先生说“《诗品》和以前批评风气不同的地方就在显优劣,有品第”(《中国文学批评史》第60页)并给予肯定的评价:“所以能提高赏鉴的标准,同时也开创了新的历史的批评之方法。” (同上,第61页) 对于这一文学批评专著,后人讥其品评不当者甚多。清代王士祯著《诗话》,极论其品第之间,多所违失:  相似文献   

5.
俗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而“文以流别”是自然之事,也必然为学者所关注。自晋代挚虞撰《文章流别集》并为之论,齐梁有钟嵘《诗品》,以下因流别或流派而论文学者代不乏人;尤其近年先后有若干就某一流派作个案剖析的优秀之作问世,乃至1 992年钟林斌、李文禄主编,辽宁大学出  相似文献   

6.
《诗品》之所以成为百代诗话之祖 ,与它兼收并蓄的“点悟式”批评方法关系最为密切。这种批评方法包括比较、象喻、摘句、以及“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等 ,传达的是批评主体对诗歌内在意蕴的直觉印象 ,注重于对作品整体风神的把握 ,给读者留下极为广阔的再创造空间。历代诗话大多承袭这种“点悟式”批评方法 ,并使之不断完善 ,成为民族诗歌批评的瑰宝。  相似文献   

7.
高迎刚 《江淮论坛》2006,(3):156-160
《二十四诗品》是一部以诗歌形式呈现出来的诗歌理论著作。其“诗化”的批评方式不仅体现在其外在形式的诗歌化,更体现在其理论文本内在批评理路的诗歌化。近代以来的中国古代文论史家大多从西化的理论模式出发,以西方的理论框架来理解《二十四诗品》,其实恰好掩盖了其批评模式的“诗化”色彩。而通过彰显《二十四诗品》批评模式的“诗性”特征,则可以揭示出这种批评模式在推动我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的积极对话方面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诗品>之所以成为百代诗话之祖,与它兼收并蓄的"点悟式”批评方法关系最为密切.这种批评方法包括比较、象喻、摘句、以及"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等,传达的是批评主体对诗歌内在意蕴的直觉印象,注重于对作品整体风神的把握,给读者留下极为广阔的再创造空间.历代诗话大多承袭这种"点悟式”批评方法,并使之不断完善,成为民族诗歌批评的瑰宝.  相似文献   

9.
“十七年”间臧克家的诗歌选本批评,反映着这一时期诗人诗歌活动的某种悖论:一方面,臧克家通过选本的序跋写作与选本删改等批评活动,鲜明地表达了他紧跟时代步伐的激进姿态;另一方面,透过这些诗歌选本批评的某些言说及其策略,显示出臧克家作为一个诗人真诚的一面.臧克家诗歌选本批评中的这种“说”与“被说”,折射出“十七年”诗歌批评的某种矛盾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一“新美学——历史批评”的最基本的理论根据和来源是恩格斯的“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即恩格斯在《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一文中和《致斐·拉萨尔》一文中多次提到的著名的观点.在前一篇文章中,恩格斯说道:“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我们并不是用道德的、政治的、或‘人的'尺度来衡量他.”又在后一封信中说:“我是从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以非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国古代文论中,有许多含义独特的文学范畴。“滋味”,以其丰富的内涵而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今,当我们融现实视界与历史视界为一体时,就更能看清它的文学合理性。“滋味”第一次正式被突出为文学的标准,实为钟嵘的功绩。“滋味”是他诗歌理论以及实践的最高理想和准则,他说:“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在批评玄言诗时他也说: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诗品序》)。值得一提的是,“味”在钟嵘的《诗品》中,触及了文学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作为在“指事造形,穷情写物”(《诗品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文学意蕴,即“滋味”,或称“意味”。这一点在中国古代文论的长河中影响很大,后来的“意境”说,就滥觞于此。而另一方面则是从文学审美鉴赏的品味、体验意义上来讲的,如“使味之者无极”(《诗品序》),它属于鉴赏论的范畴。钟嵘在《诗品》中重点是谈的前一个方面,所以本文也只是对前者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茅盾的“作家论”批评文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年代末到30年代前期,是茅盾文学批评第二个活跃的时期。他这一时期的批评与“五四”时期“表现人生指导人生”的批评有精神上的贯通,却又更多地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滋养,摸索形成了“作家论”的批评文体。这一文体与相应的批评方法充分适应了那个激进的时代,并对社会一历史批评流派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元好问是金代杰出的诗人,也是最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晚年在《答聪上人书》一文中论及自己的文学道路,自称“学古诗一言半辞传在人口,遂以为专门之业,今四十年矣。见之之多,积之之久,挥毫落笔,自铸伟词,以惊动海内则未能;至于量体裁,审音节,权利病,证真赝,考古今诗人之变,有憨直而无姑息,虽古人复生,未敢多让。”可见他把自己的诗歌创作和诗歌评论相比较时,对于后者的自信和重视程度。元好问的诗学理论,对诗歌传统、诗歌原理、诗歌创作和诗歌批评等诸多问题均有论述,且自成体系。本文仅就其诗歌批评论略陈管见。元好问的…  相似文献   

14.
一、《诗品》的理论系统关于司空图《诗品》的理论系统,迄今,学术界仍未取得一致的看法。苏东坡在《书黄子思诗集后》里说:《诗品》是司空图“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依此看来,他认为《诗品》并非是一部有系统的诗歌理论著作。但是,  相似文献   

15.
钟嵘诗评观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嵘《诗品》序及正文在对诗歌的具体品评中,注意作到对诗歌的内在方面与外在方面兼顾。其批评生兴,尚直寻,推重风力、丹采合一,欣赏哀怨之美,重视诗人才性、身世、时风与创作风格的关系,他反对谈玄、用事、注重声病的诗风。  相似文献   

16.
30年来有关文学“批评方法”的论述,主要集中为两个“甄别”和一个“评介”,即对于方法与“方法论”的甄别,对于哲学方法、逻辑方法、具体学科方法三个层级的甄别;以及对于各种批评流派和批评方法的介绍和评说。“方法的自觉”,就是强调从社会实际和文学创作实际出发,把三个层级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到批评实践中的自觉。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科方法是逻辑方法的横向维度,逻辑方法是学科方法的纵向维度,当文学批评以关注民生、社会进步为己任时,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就一定是学科方法和逻辑方法不能脱离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词学批评流派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学批评进入 2 0世纪后 ,其流派规律发生了变化。按照词学观念与词学方法的不同特征 ,2 0世纪前半叶存在着传统派、现代派、新变派三大流派 ,若简单地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派势必会隐蔽词学批评的新变及现代色彩。建国后由于社会政治批评的极端化 ,流派成为“流弊”。新时期词学批评流派呈“泛化”状态 ,但是其形成还是可以预见的。从地域来看 ,国内只能以群体出现 ,国际上则有中式批评派、日式批评派、西式批评派等三大流派。以高校与研究机构为中心 ,或者以老学者为中心通过师承 ,也有可能形成流派。这一切都与词学批评的现代化进程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文化转型期对知识分子的事业格式和角色认同的审慎反思,王光明的文学批评有一个从“中心”意识向“边缘”立场、从“批评”到“学术”的转向,确立了发现“问题”、深化“问题”、开放“历史”的诗学方法。王光明的诗歌批评实践,从诗的本体之思出发,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走过了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轨迹:“本体之思→现代经验→现代汉语→‘现代汉诗’(诗之本体形态的命名)”。  相似文献   

19.
在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理论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关于文学的"外部"批评正在回归。无疑,这将成为一个跨世纪的命题。所谓"外部"批评,就其模式说,主要是指对文学作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考察,承认文学与历史的必然联系;就其具体形态、流派说,既包括古典的实证批评,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历史批评,还包括当代西方的新历史主义批评。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文学理论的历史,是一部接受与反抗西方当代文论"话语权力"统治的历史,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上演了一出"三岔口"式的喜剧,所谓"内部"批评与"外部"批评的舍弃就是如此。人们…  相似文献   

20.
朝鲜王朝是朝鲜历史上诗歌理论发展的顶峰时期。这一时期的许筠诗歌批评涉及到了唐、宋、明诗以及朝鲜历代诗歌。他以唐诗性情本质作为诗歌批评的标准,崇尚唐诗,轻视宋诗,肯定明诗。在对朝鲜历代诗歌的批评上,体现了他的民主、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