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马英九参选国民党主席之考虑 马英九去年“五二0”宣誓就任“总统”后在国民党党内退居第二线,采取党政分离制度,严守宪政分际:尊重“行政院长”刘兆玄的行政权,重用竞选功臣吴伯雄总管党务。  相似文献   

2.
“有”和“无”的问题是世界各国思想家一直深思的一个哲学基本问题。把道家的有无论与西方哲学的有无观相比较,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到道家哲学的以“无”为本的思想与西方哲学中的以“有”为最高原则的主流派思想的差异性及与重“无”的非主流派思想的相互融通性。  相似文献   

3.
自1988年1月蒋经国死后,李登辉上台把持台湾地方的党政大权,尤其是1986年以来,随着民进党成立以及1987年“解严”,岛内的“台独”势力日趋活跃起来,在文化事业领域他们打着“文化”的旗号,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一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思潮和流派问题,不能不探讨以现实主义为旗帜的“人生派”。“人生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仅出现最早,队伍最广,而且成就和贡献也最大,影响最为深远。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派,也是并不过分的。所谓“人生派”,似乎可以有狭义和广  相似文献   

5.
王锐 《江海学刊》2022,(2):185-193
在探讨现代中国的政治进程时,国民党“改组派”的言说有着颇为重要的意义。为保持1924年国民党改组之后的革命性,避免国民党走向士绅化、权贵化、军阀化,“改组派”详细分析“清党”之后国民党变质的过程与原因,提供了人们审视“清党”前后国民党发生蜕变的绝佳视角。而为了重建国民党的活力,“改组派”成员在政治组织、意识形态等方面也进行了不少探讨。虽然他们的主张一定程度上切中时弊,从国民党内部来看极具批判性,但由于始终不敢直面现代政治活动与政党建设当中的关键问题,加之为了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进行区隔,导致其言说难以真正根治国民党的症结。重新思考“改组派”的政治主张,十分有助于审视中国现代史上的政党、阶级、意识形态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1981年10月“叶九条”发表不久,叶剑英接见应邀由香港到北京参加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大会的原蒋经国机要秘书沈诚①。沈诚到京前专程去台请示蒋经国,蒋经国对沈诚此行“既不鼓励亦不禁止”,实际同意沈诚去北京并嘱沈代他去溪口老家看看,“最好能拍一些现场照片”。叶剑英同沈诚探讨国共和谈的可能性,要沈诚向蒋经国转达中共的和谈诚意。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信蒋经国,希望国民党“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谈,达成国家统一”②,在海外引起强烈反响。8月17日,宋美龄在台北发表《给廖承志的公开信》,称第…  相似文献   

7.
在李登辉统治台湾的 12年时间里 ,台湾丢弃了孙中山思想 ,代之以“李登辉主义”。国民党派系分化 ,腐败成风 ,黑金政治猖獗 ,经济发展迟缓 ,两岸关系陷入紧张状态 ,李登辉的统治给台湾的发展遗留下了一系列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8.
蒋经国“建设新赣南”的真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统治区“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军队节节败退,官员腐败成风,百姓怨声载道的时候,在江西赣州这块地盘上,蒋经国自1939年夏到1943年冬,煞有介事地搞起了所谓“建设新赣南”,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对此,当时国民党控制的大小报纸就像捞到了一棵救命稻草似的,把它吹得天花乱堕,以致有的外国记者也跟着说了许多好话。那么,蒋经国“建设新赣南”,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初练拳脚:确立“太子”地位要知蒋经国“建设新赣南”的真相,就得从他由苏联回国后为什么要到赣州上任说起。1925年,孙…  相似文献   

9.
国民党是一个百年老党,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极重要的影响。1949年后,盘踞台湾,统治了台湾半个世纪,主导了台湾的发展和繁荣。就国民党在台湾的几十年而言,国民党的中心思想并非静止的、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渐进演变过程。尤其是在蒋经国去世以后,随着岛内外政治环境的变迁,以及国民党台湾化、本土化,其中心思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0.
马英九正式以党主席身份领导国民党后,他作为泛蓝阵营面向2008年“总统大选”的当然候选人的大势已定。而他也开始加强政策经营,政治整合和社会活动,为他的“总统”之路作出全面布局和准备。对于这种发展,迄今为止仍不知陈水扁接班人谁属的民进党所感受到的“政权危机”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1.
近日陈水扁与李登辉密切互动,关系升温,相当引人侧目,从五天四会到扁友会、李友会正式结盟,宣告2004年“总统”大选“扁李命运共同体”,充分体现了扁李命运共同体正是“台独,,命运共同体的缩影,正如陈水扁或民进党秘书长张俊雄所说,这是台湾对抗中国之战、也是“一边一国”抗拒一个中国战役,扁李勾结可谓是“台湾意识”的团结。  相似文献   

12.
70年代以来 ,美国政府一再公开申明“一个中国”政策。但令人不解的是 :在美国政府一再宣称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同时 ,又大量向台湾出售武器 ,向台湾做出安全承诺 ,乃至暗示台湾受到武力威协时 ,美国不会袖手旁观 ,这些显然起了鼓励李登辉和其他“台独”势力分裂中国、破坏一个中国的作用。有人把这种现象归结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本文拟就此问题作进一步研析。一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 ,以国际法律文件形式结束了中美两国长达 2 2年的对立僵局 ,打开了双边关系正常化的大门。在《上海公报》中 ,…  相似文献   

13.
关于实践美学发展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学派,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升为中国美学的主导学派.实践美学的主流派以李泽厚为代表,刘纲纪、蒋孔阳、周来祥为其中的非主流派.这一具有中国当代特色和原创精神的美学理论,致力于突破机械的反映论和非社会性的主客统一观念,而到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到人向人生成、自然向人诞生的历史进程中审察美与美感的发生、建构和流变,从而在人类学本体论层面对美与美感作了相当深刻的阐释和概括.  相似文献   

14.
《福建社科情报》2005,(4):25-25,24
1999年岁末,台北中正纪念堂。国民党举行台北市长选举造势活动,当时的国民党主席李登辉在数万人的集会上,突然举起马英九的手,告诉在场的民众说,马英九是正宗的“新台湾人”,大家要努力支持他。话音未落,全场欢呼声雷动。自此之后,“新台湾人”的概念不胫而走。  相似文献   

15.
马英九获国民党提名2008年“总统”候选人之后,围绕马英九的副手之争,国民党内的“假团结,真分裂”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是实现祖国统一的科学指南。中共三代领导集体高举爱国统一战线旗帜,为推进祖国统一作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重大进展。李登辉的“两国论”不代表国民党的一惯立场,严重阻挡了两岸统一的进程,最终葬送了国民党长期执政的地位。中国共产党的严正立场和台湾同胞的呼声,必然促使国民党内部政治主张的分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好方式,代表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新的台湾当局应当意识到“台独”的危险性。在爱国统一战线旗帜的感召和统一形势的推动下,中国正面临着和平统一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国民党在1929年6月制定了三民主义文艺政策,但第二年6月,这个党的实权派———蒋陈派又暗中支持发动了长达7年之久的民族主义文艺运动。政策和运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而矛盾背后又隐藏着深刻的政治原因:三民主义文艺政策的制定是孙中山思想影响和国民党政治惯性运动的结果,而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发动则是国民党实权派政治意志的曲折体现。  相似文献   

18.
民进党“总统”候选人陈水扁胜选,使因为李登辉“两国论”抛出以来空前紧张的两岸关系雪上加霜,祖国大陆在倾力争取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同时,必须认真准备武力制止“台独”。  相似文献   

19.
1928年冬,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出一个政治派别——“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即改组派。由于改组派指名道姓地反蒋,有人因此而产生了错觉,以为改组派反蒋是革命的。其实,尽管国民党改组派对蒋介石政权的批评愈来愈尖锐,但他们仍然没有越出“改组”的基线,对于国民党,他们既不要求“重建”,也不要求其改弦易辙,更不否定其“党统”和“训政”,仅只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今年年底的县市长及“立委”选举,是台湾地方“总统”选举后第一次关系到政治权力再分配的选举,是台湾各党派实力总检阅,有特殊的重要性,不仅修关民进党,亲民党,国民党的三党版图,甚至也将直接影响2004年台湾下一届“总统”选举的布局,所以国民党,民进党,亲民党从去年底就开始筹谋今年底的县市长与“立委”选举。各政党,各政治势力正竭力进行各自定位与炒作,岛内“台独”势力竭力将年底选举变成为一场统独对决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