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章太炎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和他在政治上走过的道路一样,是曲折而复杂的。在哲学上,他早期接受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思想,但到其思想成熟时期却建立了以佛学唯识论为基础的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的范畴,但和孙中山又有不少区别,反映出小资产阶级、农民小生产者的特征。他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中注意道德问题的突出代表,不仅专门写了《革命之道德》一文,而且‘他的伦理思想和道德主张成为理解他的整个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他的伦理思想既…  相似文献   

2.
一、民权政治—孙中山的行政管理思想孙中山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毛泽东称他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①。孙中山关于行政管理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民权主义”当中,概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权在民”论。即国家政权归谁所有,谁是国家的主人?孙中山主张“主权在民”,“主民仆官”。他说:“今日我们主张民权,是要把政权放在人民掌握之中”,“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也”,政府的权力,“不应…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与孙中山国防思想比较论略□宋力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形成了一整套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体系,国防思想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的毛泽东,对于孙中山十分敬重,始终给予高度的评价,他多次强调...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伦理思想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思想是孙中山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代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孙中山的伦理思想有其鲜明的思想特点,即主张改造国家与改造心理同时并进;熔古今于一炉,汇中西于一体;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即孙中山为什么提出“社会主义”口号?他“社会主义”思想真实涵义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文章指出:孙中山早年考察欧洲时,正值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十分高涨之时,他为时势所趋,考察了欧洲的下层社会,发现了西欧社会贫富悬殊的弊病,为了使中国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后避免出现西欧社会的这一弊端,遂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口号。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主要接受了美国亨利·乔治的“土地国有论”和单一税思想,实际是“平均地权”的又一提法,而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虽然如此,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在当时仍有巨大的历史意义:一是表达了他对工农群众悲惨生活的深切同情,二是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奠定了他后来“三大政策”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深刻地比较严复和孙中山伦理思想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伦理的转型.在国民道德改造论上:严复和孙中山都对近代中国国民道德中的劣根性进行了历史性的反思,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但是二人改造国民道德劣根性的具体方案不尽相同,具体而言严复主要主张新民德,孙中山则主要主张启发国民心性等.在利己与利他论上:严复主张合理利己主义,孙中山主张利他主义.在中西文化合壁论上:严复和孙中山的伦理思想中都汲取了大量的中西文化资源,对中西道德资源都有着理性的认识,但是他们在中西文化合璧论的大的基础上也有一些不同.在中国伦理史上是严复开启了中西道德整合的宝贵尝试,孙中山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他的政冶道德论,是18世纪法国伦理思想中独具特色的部分。批判地研究他的政治道德思想,对于理解18世纪法国伦理思想的特点和伦理学的一般理论,都有重要意义。一法的精神和理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林楠 《理论界》2006,(9):168-169
孙中山的伦理思想在中国近代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其鲜明的思想特点。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孙中山伦理思想的特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二元论色彩;熔古今于一炉,汇中西于一体;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的艰难碰撞。  相似文献   

9.
团结联合思想,是孙中山革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考察孙中山团结联合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早在孙中山的青年时代,在他“改良祖国,拯救同情之愿”的思想初步形成的同时,团结联合思想也开始萌生。1882年,孙中山从檀香山返国时,他利用一切机会向国人宣传:不能坐视贪官污吏统治中国,只要人们“靠着结合的力量”,就能改变自身的地位。在中法战争中,中国  相似文献   

10.
无政府主义大师克鲁泡特金(1842—1921年,以下简称“克氏”)有丰富的伦理思想。他认为,道德发展要经历互助→正义→自我牺牲三个发展阶段。本文就从三个方面论述克氏的正义道德观,也即道德发展的第二阶段。 一,克氏认为,正义范畴是从互助情感发展而来的。互助情感有合群、慈爱、休戚相关等多种情感方式,这些方式的发展就表现为“正义”的道德。这样,道德就从互助进入到一  相似文献   

11.
论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思想蒋懿菊“天下为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呈现出动态态势,每一时代的思想家都为其添砖加瓦,构铸着时代的新内容。《礼运篇》中,关于“天下为公”的思想,反映的是生产力极端低下时期原始民主制的一些内容。孙中山在...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的民权理念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 96年孙中山在伦敦受到英国社会各界全力营救的传奇经历 ,对他确立民权理念关系甚大。与其说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论”与梁启超的“开明专制论”一脉相承 ,还不如说陈天华的“开明专制论”与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论”一脉相承。倘若适当回顾辛亥革命准备时期孙黄关系、孙章关系的波折与同盟会分裂之起因 ,不仅有助于总结孙中山与革命党人的成败得失 ,而且有助于考量孙中山本人的民主素质。  相似文献   

13.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政治思想的结晶。他在追述“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时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门“因袭”传统文化是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过程中,孙中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创新思想。‘“民族主义”在“三民主义”政纲中影响巨大,是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旗帜。在关于“民族主义”的诸多言论中,孙中山从传统文化中广泛吸取有益于革命需要的东西,并适时地赋予其新的意义。从“驱除邀虏,恢复中华”中,可以看出,孙中…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主张“拿来主义”的,他的这一主张,针对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化遗产,当然也包括传统伦理思想遗产在内。鲁迅作为一个思想家,在伦理思想方面所接受的影响是多元的,既有西方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想,又有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精华,这些影响加上鲁迅在战斗实践总结出来的思想理论,才构成了鲁迅丰富的伦理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5.
论孙中山经济思想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山的经济思想博大精深 ,而他的经济思想是在古今中外多种经济思想或流派的影响下形成的。本文认为 ,促成孙中山经济思想的形成 ,主要有三个理论渊源 :一是对中国固有思想的“因袭” ;二是对西方近代经济学说的“规扶” ;三是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6.
刘琳 《晋阳学刊》2009,(2):36-39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对古典“经济人”思想的批判,是马克思在科学唯物史观的视野中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的经济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不仅批判了古典“经济人”思想的抽象性质,而且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从抽象的“经济人”思想出发来“对一种他不知道历史来源的经济关系的起源作历史哲学的说明”(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辩护论思想,并由此出发展开了对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伦理价值观的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17.
<正>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是中国的千古名训。张磊同志在“二十初度”的亢奋之年便开始从事孙中山研究,经过三十年的风风雨雨而不懈其志,终成大器。当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张磊同志研究成果的集锦《孙中山论》问世,为春色满园的孙中山研究园地增添了异彩。 事实上,张磊同志的《孙中山论》也给中年史学工作者提供了一面镜子。张磊同志少年投身革命、青年奋志于学,是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在他身上集中了他那一代人的某些特色。他崇信马克思主义,并力图在研究工作中充分运用这一理论;他热爱科学事业,对自己从事研究的课题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受过名门严师  相似文献   

18.
经济平等思想是孙中山平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三民主义思想形成的基础之一。孙中山经济平等思想主要来源一是古代大同思想和洪秀全的均贫富思想,二是他在西方国家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孙中山“经济平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孙中山经济平等思想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孙中山所主张的经济平等是建立在富裕基础上的均等,认识到通过振兴实业对实现全民经济平等的重要性。局限性是平均地权仅涉及分配领域,未触及所有制制度,“节制资本”带有不可克服的矛盾和缺点,同时孙中山对实现“经济平等”目标的过程存在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9.
论严复对西方近代伦理学的研究陈国庆(西北大学文博学院)严复(1854—1921)是中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在宣传介绍西学的过程中,他深入研究了西方近代某些伦理学说,主要有:与天争胜的进化伦理思想;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思想;“开明自营”的利己主义思想以...  相似文献   

20.
从孟子伦理思想的内在逻辑看,性善论、仁政思想、义利观和道德修养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这几个方面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础,以“内圣外王”为主线,以道德修养论为实现“内圣”的基本路径,以仁政为实现“外王”的方略,突显“仁义”伦理的思想特质,构建了一个系统性很强的思想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