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午战争期间赫德与英国远东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因中日两国实力的变化,英国借助日本之力维护远东现状的新远东政策取代了利用中国稳定远东局势的旧远东政策。这一转变对远东格局的变化以及清政府的外交政策和中国的国际地位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一过程中,赫德活动积极,作用特殊,确保了英国远东政策的执行和外交意图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师范教育产生于近代社会。早在十七世纪末,西欧一些国家就出现了专门培养师资的师范学校。如1694年,德国就开设过师范学校。直到十九世纪末,中国才开始仿照日本建立师范学校。因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士大夫和统治阶级中部份有识之士认识到“师夷”的必要,并懂得要想利用“西夷”之长技,必须开办与中国古代教育不同的现代教育。而要办现代教育,发展新式学堂,必须有受过现代学校教育的教师.于是,中国开始向外国派遣留学生,请外国教习到中国来办学授课。“戊戌”变法失败后,人们对开办新式学堂的要求更为强烈,清政府亦被迫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宣布“废科举,兴学校”,并完  相似文献   

3.
英国与“一·二八”事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斗和角逐首先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展开,使远东问题在现代国际政治中居突出位置,而中国问题则为其核心。英国“是唯一在远东拥有较大利益的欧洲国家。”然而,大战严重地削弱了英国,加速了其衰落的历史进程。这迫使英国政府将对外政策的基调从不断扩张转向维持现状,避战求和,维持既得利益。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英国远东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努力维护华盛顿体系所确立的远东现状,维持和发展在此的利益和势力。在中国,面对咄咄逼人的日本,英国在华推行的政策是针对日本的防御政策,以防日、限日和避免与日本发生冲突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 工人阶级是近代大工业的产物。中国工人阶级是伴随着外国资本、中国早期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这三种近代工业而产生和发展的。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产生于19世纪中期外国资本在中国开办的企业中。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在中国建立了他们的近代企业,进行以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为主要方式的经济侵略。英、法、俄、美等外国列强相断在中国开设船舶修造、轮船运输、轻工业加工和公用事业企业,到1894年甲午战争前久,外国资本所设的工业企业共达100余家,雇佣工人约34000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30  相似文献   

5.
在现有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世界体系的视域下研究甲午战争,可以看出,甲午战争的爆发是日本国内资本主义扩张的逻辑必然,是东亚朝贡体系的式微和日本崛起的结果,也是列强争夺远东与殖民中国的进一步演进。  相似文献   

6.
“二战”期间中英关于香港归属斗争中的蒋介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期间中英关于香港归属斗争中的蒋介石张宝善(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七队南京210003)内容提要: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摧毁了英国在远东的殖民体系,给中国政府收回香港带来了契机。蒋介石根据英国在远东有求于中国的事实,向英国提出进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  相似文献   

7.
四自1882年至1895年,容闳侨居美国十余年。他的美籍夫人克洛于1886年5月因病逝世,留下两个男孩,一个九岁、一个七岁。因而此后近十年间,容闳“以严父而兼慈母,心力俱付劬劳鞠育之中。”在这十多年中,自中法战争(1883——1885)以后随着外国侵略者不断侵犯我边疆领土,民族危机渐趋严重。1894年又爆发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形势更紧张。容闳虽身在几万里外的美国,但十分怀念苦难的祖国。他在爱国心的促使下,一连给曾任驻美公使馆参赞兼翻译的老朋友蔡锡勇发了两封信,提出应战的建议。建议之一是中国宜向英国借款一千五百万元购置铁甲舰,雇用外国军队五千人,由太平洋抄袭日本之后;其二是将台湾抵押给西欧任何强国,借款四万万美金作为陆海军继续作战之军费。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兴起的洋务运动,持续时间达三十年之久。洋务运动是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但重点是“强兵”,洋务运动就是首先从军事工业搞起,而后推衍到民用工业的。在“自强”的口号下,洋务派推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如整饬海防,建制造局,设厂造船,筹建海军,等等。在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经历了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这两次反侵略战争,就是对洋务运动“自强”目的的检验。其中,尤以甲午战争与洋务运动关系至大,它宣告了洋务运动的最后失败。因此,从甲午战争来考察洋务运动的性质及其失败,应该是洋务运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于沛 《北方论丛》2015,(2):16-24
中国的“世界历史”学科,和其他任何学科一样,都有自己的学术史,都有其萌生、发生、发展的历史。自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甲午战争前约半个世纪,是中国世界史编纂的萌生时期,尽管只有短短的四五十年,但已鲜明地表现出这一学科发展的某些规律性内容。它是中华民族危机日趋加深催生的产物,“救亡图存”是其担当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0.
<正> 各国与中国的金融关系由来已久,但在辛亥革命前后,无论是金融机关的结构,还是金融机关的功能和性质,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改变是伴随着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而产生的.甲午战争之前,列强对华的掠夺,是以商品输出为主的.十九世纪末,各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过渡,资本输出就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对华的掠夺,就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了.这时,在华外国银行的性质也随之改变,即从过去主要替工商业担负支付中介的职能,变成了与工业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金融资本统治的中枢.这样,在华的外国银行就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执行机构和指挥机构,以致形成“某一国家在中国的势力与政治影响,不仅决定于它参加中国对外贸易的流转,而且决定于它投资的规模,决定于该国各大企业、公司和银行在中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1894年到1895年的中日战争(甲午战争)是近代史上的大事,对中国、日本和远东都具有深远影响。北洋陆海军的溃败,暴露了清政府的无能和中国的积弱,招致了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大祸。日本一举战胜中国,占有了我国的台湾,局部控制了朝鲜,使它得以挤进帝国主义的行列,极大地改变远东国际形势,加剧日俄争夺我国东北的矛盾和斗争,终于不到十年爆发了在中国土地上的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日俄战争。战争的结局日胜俄败,进一步加强了日本在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刘晓莉 《中州学刊》2008,(2):175-177
晚清驻英公使是甲午战争前被清政府派至英国的常驻公使,他们是当时驻外公使中重要的一个群体.使英期间,他们对英国先进而良好的政情进行了考察,了解了英国政治中关于议会和政党的相关情形,同时反思了当时中国落后的政治体制,提出了有利于中国进步的一些合理化建议.他们的考察和反思为国人了解英国政情开启了一扇窗口,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思想的进步和政治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说: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方列强的入侵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利弊兼具的双刃剑。在此,我们就英国侵略对清代西藏经济的影响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反对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近代世界禁毒的先驱。1839~1840年间,他在广东收缴外国鸦片237万多斤,这是他一生中最具时代特征的光辉篇章,赢得了中外进步人士的广泛赞誉。可是,国外也有一些不同评论,如认为收缴鸦片只是一种“虚幻的胜利”、勒令烟贩缴出鸦片是中了义律的“圈套”、禁烟“引起”鸦片战争等。大量事实证明,无论从现状、历史以及世界全局来看,收缴鸦片都是一个伟大的成就。所谓“缴烟”中了义律的“圈套”,是一种倒果为因的谬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而且作了精心准备,决非禁烟引起。  相似文献   

15.
甲午战争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结束,日本达到了对华战争的目的.然而日本企图一举占有辽东半岛的行径,直接触犯了沙俄南侵的目标.于是,这个老牌侵略扩张主义国家就联合德、法两国,演就了一出“三国干涉还辽”的闹剧.沙俄对于远东地区早就怀有觊觎之心.它所以修筑西伯利亚铁路,旨在随时可以“饮马于黑龙江”,“并指向朝鲜或印度境界而先开事端”.这固然同日本“攻取朝鲜,以制辽东”的战略方针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但沙俄在亚洲争夺霸权的主要对手是英国,所以沙俄在朝鲜的问题上所采取的政策是:利用日本削弱中国,进而牵制英国.在“中国愈弱,对俄国愈有利”并乘中国削弱之际“在太平洋沿岸获得自由通路”的这样一种复杂心理的支配下,沙俄政府或多或少在中日战争一触即发的情况下起了纵容日本对华侵略的作用.中日战争结束后,沙俄政府为中国的惨败而感到高兴,沙俄外交大臣罗拔诺夫曾进言俄皇道:“中华帝国在今日被破坏的情况下,即使北京政府会进行一些必需的内政改革,亦很难  相似文献   

16.
甲午战争前夕李鸿章对局势的判断论析马敏(华中师大历史所教授,博士)有关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前人论述已多。有人从明治维新以来中日国力差距迅速拉大的远因进行论述;也有的从中日双方军事指挥的得失进行分析。固然,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被东洋“小国”打败,其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九月二十二日联合国大会上,帝国主义者美国代表洛奇忽然以历史学家的面孔出现,侈谈起中美关系史来,说什么美国“对中国从来没有实行过任何帝国主义政策”,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始终是使中国不受外国支配”。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俱在,决不是洛奇之流所能歪曲和抵赖的,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一百七十多年来的中美关系史吧。一七八四年美国的第一艘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开始侵略中国。从一八四四年签订第一个中美不平等条约——“望厦条约”到现在已有一百七十四年的历史。和英国一样,美国也是最早运鸦片到中国来的鸦片贩子。远在鸦片战争前二十年,美国就是贩卖鸦片的主要国家。一八三九年,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在缴获的鸦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出自美国人之手。一八四○年鸦片战争爆发,美国支持英国侵略中国,并由美海军统领加尼率领一个海军舰队驻在中国海面直接加入战争。鸦片战争  相似文献   

18.
<正>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后,“倭人肇衅,论者纷纷,忠愤之怀溢于词色.”时人所论,大致有速胜论和持久战两种主张.本文拟对甲午战争中的这两种主张略作评论,以求教于同行师友. 一历史上的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结,这是民族的耻辱.但中国的失败并不是必然的.在甲午战争的第一阶段,中国本有可能速胜. 就近代中日两国力量对比来看,毫无疑问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忽略这一点是完全错误的.但力量的强和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两者是能够相互转化的.甲午战争既因朝鲜问题而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它使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在甲午战争后面临着新的国际国内情势。(一)外力冲击的进一步加深中国传统手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商品侵略的全面接触,开始于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强迫中国开放的通商口...  相似文献   

20.
(一) 武汉工人阶级、特别是产业工人,是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与本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相继侵入我国内地。1858年,英国的兵舰第一次闯进武汉。1862年,根据中英天津条约第十款,英国在汉口开设商埠,并辟租界。中日甲午战争后,德、俄、法、日等国也纷纷在武汉设立租界。资本主义列强通过控制海关,开设洋行,源源将商品输入武汉;同时,为了利用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又直接在武汉开设工厂。1863年,第一个外国人、沙俄资本家巴提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