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的哲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世界解释是由量子力学"测量难题"出发,基于不同视角和方法提出的一种关于整个量子力学的解释理论。该理论并不是一种单一的解释理论,而是多种解释理论的集合,包括相对态解释、德·维特理论、多视域解释、多心灵解释、多历史解释和多纤维理论等。多世界解释存在着共同的物理框架和哲学基础,每种解释在理论纲领和思想内核上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多世界解释的理论贡献一是超越还原论,走向整体论;二是解构二元论,回到一元论;三是消解非决定论,坚持决定论。然而,在量子力学解释没有得到最终的确认之前,寻求量子力学在哲学上的合理解释仍然是一条艰辛而漫长之路。  相似文献   

2.
最近二三十年来,英美哲学也表现出了对理解和解释的浓厚兴趣,并形成了所谓的解释主义。不过这种解释主义尽管也关心解释学的许多问题,但主要的旨趣则在心灵哲学方面,特别是心灵的解构方面。丹尼特提出的解释主义一反传统的实在论思路,将心灵问题看作解释问题,认为心灵是人们为解释的需要而构想出来的纯观念,在心灵哲学界引起了广泛而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3.
后马克思主义是以后现代主义为其主导精神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批判精神的同时,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范畴进行解构,并显示了强烈的建构意图.经济学语境下的后马克思主义也有与此相同的特点.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解构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抛弃了马克思本质论的研究方法,把研究的视角转向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7,(3):33-40
在当代英美分析哲学竭力拒斥乃至取消内在心理世界的背景下,戴维森却尝试恢复用主体意向解释行动这一古老的行动哲学传统。为实现此目标,他提出了事件本体论的核心主张。在事件本体论中,戴维森一方面从个别事件的时空区域化本质出发,坚持唯物主义的物理性世界立场;另一方面又在区分事件本身与事件描述的前提下,通过把心理摹状词视作心理事件标签的方式,赋予内在心理世界存在的合法性,以及利用心理性事件解释物理性行为的合法性。在事件本体论的视域下,戴维森的行动哲学看似调和了决定论与自由意志、科学世界观与常识心理学、唯物主义与二元论之间的对立,但最终却因心理事件的语言学特质与诉诸心理解释的工具主义方法论,陷入心理副现象论、目的论因果观以及非命题态度等问题的困境中。  相似文献   

5.
戴维森以约定-T作为联结真和意义的一般形式,提出了一条外延性意义理论的行动方案;他将真、意义、信念等要素融入其经验解释的理论框架中,赋予约定-T以解释力,使其理论呈现出形式理论和经验理论的有机结合的特色;戴维森的意义理论体现了充分利用逻辑分析手段的理论特色;戴维森的意义理论已涵盖语义学、解释理论、行动理论的相关内容,它始终以真和意义的关系为主线,充分论证了约定-T表征意义理论的必要性、可行性、可靠性和普适性,提出了一系列革命性的语义论思想,表明了其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6.
梁义民 《浙江社会科学》2012,(7):105-110,158,159
戴维森意义理论具有明显的思想继承性,主要表现在:弗雷格的真值条件论是其基本立足点,塔尔斯基真之语义论的约定-T模式充当其形式表征基础,蒯因的彻底翻译理论成为其经验解释的理论基础。正是由于戴维森善于借鉴这些影响深远的思想成果,使其意义理论呈现出一种解释性的真理论而潜在地具有非凡的理论优势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戴维森的事件因果论,将行动的能动性还原为欲望、信念、意图等心理状态或事件对于行动的因果效力。将行动的理由看作行动的原因,在一定意义上使得关于行动的一种传统看法得到复兴。然而,作为戴维森行动哲学之形而上学基础的异常一元论所遭遇的副现象主义的困难,向我们提示了只从心理和物理两个维度理解行动可能会带来的问题。亚里士多德在关于行动的讨论中,除了理由和原因两个维度以外,还有一个目的论的维度。亚里士多德关于生命活动的合目的性的思想,一方面构成了行动的理由解释之为因果解释的基础,同时也蕴涵了生命与心的连续性论题。我们虽然不能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找到解决当代问题的现成方案,但是,亚里士多德的方案对于我们反思当代行动哲学所采取的某种意义上的二元论预设以及由此带来的困难,并在自然主义的方向上推进关于行动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争实质上是意义理论和真之理论之争.从对以戴维森和达米特的意义理论之争为蓝本的这场争论的考察中,我们发现,戴维森既不是达米特所说那种典型的实在论者,也不是罗蒂所说的那种典型的实用论者,而是一个"人性化"的实在论者和反实用论者.戴维森拒绝达米特意义上的实在论和反实在论,认为前者是不可理解的,后者不仅可能失去"真",而且要牺牲真与意义的联系、真与信念的联系这两种强烈的直觉.其绝对的真之理论和三元组式的解释理论,使真既具有客观性,又体现了它与理性动物的态度、信念及其主体间相互理解和交流的密切联系.这种思想既拒斥了怀疑论的诘难,又克服了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困境,具有明显的理论优势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9.
梁义民 《浙江社会科学》2015,(1):100-106,99,160
戴维森的绝对真理论有别于相对化的真理论,其中的真理谓词是一个未被定义的初始表达式,这种理论应当充当意义理论的普遍形式。江怡教授对该理论的否定性评判意见多有不实或不当之处:戴维森"意义倚重真理"的做法是源于他对意义理论的基本主张,他没有取消意义概念,因此无以形成"悖论";"真理概念的非定义性"并不表明戴维森无法讨论该概念和用它来建立一种自然语言的意义理论;"无指称的实在"是一种整体论的实在,并非"非经验性"的理论构造。该理论的基本观点还是可靠的,它们从语义学及其经验基底有力地说明了这种理论表征意义理论的理论可靠性和合法性,从而为戴维森纲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欧阳英 《东岳论丛》2007,28(2):175-179
作为解构主义的创始人,德里达的政治哲学是潜藏于其解构理论之中的。在对逻各斯中心主义进行解构的基础上,德里达最终建立了一种文本化与语境化的政治哲学。他倡导了一种以解构理论为根据的伦理—政治观,围绕着“它在”概念,不仅重新规定了公正问题,而且还重新解释了民主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戴维森强调意义的解释不能基于说话者的具体命题态度,这决定了其意义理论解释路径的外延性解释模式.彻底解释为意义理论的确证提供经验证据.令人满意的意义理论应该对被解释者所有实际的和潜在的话语提出解释,这预设了意义理论的整体性.外延性解释模式提供了意义解释的客观基础;经验解释模式中彻底解释设定保证了主体间信念的一致性;整体论确保其意义理论的融惯性.这三个维度的阐释揭示了戴雏森意义理论的解释力和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12.
葛恒云 《兰州学刊》2006,(12):5-6,70
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某种批判性倾向的新思潮。它肯定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和理想,特别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传统,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了新的探讨和分析。但又主张解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力图通过解构,重新激活马克思主义的传统。后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彻底拒绝,对辩证法的彻底抛弃,在哲学立场上滑向唯心史观,是一种极端的文化决定论立场。  相似文献   

13.
薛立伟 《理论界》2022,(6):29-35
知觉信念的辩护问题在当代知识论和心灵哲学中存在持续的争论。戴维森认为,知觉经验是个体持有知觉信念的原因而非理由,不能为知觉信念提供辩护;麦克道威尔则认为,知觉经验具备了关于周围环境特征的客观表征内容,能够为知觉信念提供辩护。实际上,两人观点的分歧比他们所认为的更大:首先,麦克道威尔认为,融贯论会导致知觉信念失去外部世界的限制,是对戴维森的误解;其次,虽然两人都拒斥单调的自然主义对知觉信念的解释,但给出的替代方案是截然不同的。并且,麦克道威尔对其概念论中的理论困难的回应不充分。因而,戴维森可以针对麦克道威尔的误解及理论困难予以更有力的反驳。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家族企业的创新活动对于家族企业的长期生存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资源基础观和委托代理理论主要关注家族企业在创新领域的独特优势,社会情感财富理论关注家族企业不利于创新的特点,这些二元论视角的研究结论各自给出了家族企业创新行为的片面、单角度的解释。研究基于结构与行动关系的二重性理论提出了一个综合考虑家族企业结构特性与创新行为限制和使能关系的研究框架,缝合了二元论造成的研究裂痕。  相似文献   

15.
解构思想是德里达最重要的哲学思想,它的内容主要有:解构、延异是事物结构的差异运动,是事物的内在属性;解构是一种普遍方法和策略,是防止虚无主义的有效手段;解构思想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德里达的解构思想深刻揭示了事物结构的解构性质、解构方法和解构的实践路径,为后现代文化建设、应对文化霸权主义和其他极权主义提供了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6.
作为当代西方心灵哲学中的第一个唯物主义理论,哲学行为主义带着消解二元论的目的,在心身问题的研究中开启了语言学转向,这种研究路径影响深远。继哲学行为主义之后兴起的唯物主义理论心身同一论、取消主义、异态一元论和解释主义无一例外都将语言向度作为探究心身问题的主要路径,探寻利用语言分析方法摆脱二元论纠缠、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可能路径,在广度和深度上大大拓展了对心身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学综合运动和后现代社会学解构热潮的背景下,经典社会学理论被指责为制造了结构范式和行动范式的对立与不可调和性。经典理论中的结构范式和行动范式在解释立场和解释路径上的确是相互对立的,但两种范式在各自的逻辑起点和前提上却又相互提供了解释性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典理论是对立的,但同时又是相互贯通的。  相似文献   

18.
当代语言哲学中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是围绕着语言的意义问题而展开的,其争论的焦点是语句的真值条件是否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以戴维森为代表的实在论坚持以真理概念为基础的真值条件语义学,而以达米特为代表的反实在论则坚持以证实概念为基础的辩明条件语义学,两种理论的分野在于是否接受二值原则。其中反实在论以抛弃二值原则,诉诸直觉主义而表现出鲜明的后现代特色,体现了某种革命性变革,具有深远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戴维森隐喻理论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苡丹 《理论界》2010,(12):165-166
在维特根斯坦晚期之后,营造了关注语言使用的大环境,隐喻作为语言的独特用法自然进入分析哲学家们的视野。戴维森是一位在隐喻研究方面较有影响的分析哲学家,他反对多数语言哲学家对隐喻的看法,认为隐喻所表达的只是其字面意义。本文试从后期维特根斯坦意义观入手,通过分析戴维森的隐喻理论对后期维特根斯坦意义用法论的继承,对戴维森的隐喻理论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0.
现当代是科学至上的时代,只有一致于科学的理论才有存在的资格。热衷于心灵哲学研究同时又有神秘主义倾向的科学家和哲学家设法在科学上攀亲拉故,于是在灵魂的神秘主义探究中便出现了"科学化"的走向,这便为当今本来就较兴旺的、有不计其数的理论形态并存的二元论家族增添了新的一员。本文以西方心灵哲学中的基于对有关科学成果的解读而形成的带有神秘主义倾向的二元论为个案,探讨了西方心灵哲学的现状和走向,尤其是二元论的走向及特点。神秘主义的心灵哲学理论在本质上是一种二元论或多元论。它关于离体灵魂、续存、不朽、转世、轮回的"理论"是难以找到能在实验条件下予以重复的根据的,因此自然为持科学主义、自然主义立场的思想家所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