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内部存在着两个派别,即机械唯物主义和人本唯物主义,二者有不同的理论来源、理论特征和理论归宿.从研究主题的历史性转换这一视角看,唯物主义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形成了三种历史形态,即自然唯物主义、人本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真正批判的世界观",它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由于历史唯物主义内含着"否定性的辩证法",所以它又是辩证唯物主义.法国唯物主义一开始就反对"形而上学",但又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形而上学".真正终结"形而上学",并高扬人的主体性的是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
道德起源是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围绕道德的起源,有三个概念需要界定:道德、起源的范畴界定以及起源的历史考察。范畴的界定是道德起源研究的逻辑起点,而该问题的研究路径,乃是围绕道德究竟起源于人的经验,还是先验地存在于人的认知世界之外而展开。道德自产生后,作为一种文化,发挥着自己应有的规范作用。反思道德的起源,在于从道德产生的必要性及规范性中,反思中国现实社会的道德之维。 相似文献
3.
4.
一段思想因缘的解构——《神圣家族》的文本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供了作者所理解的“文本学解读”的一个范例。它将《神圣家族》置于马克思、恩格斯与青年黑格尔派之间复杂的思想关系演进中进行考察,对这一文本的产生背景、写作过程、文体结构、定稿内容、重要思想、传播途径与历史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梳理、考证、分析和阐发,最后从思想承续的关系、思想建构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的长远价值等方面对其现代意义予以客观定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和《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两个文本进行解读,重构出马克思自我意识哲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转向黑格尔哲学、成为一个青年黑格尔派,实际上是青年马克思在探索超越自身世界观危机过程中的一种艰难而被迫的选择;《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是马克思哲学思维走向成熟的一个思想实验室,正是在这里,他第一个独立的世界观即自我意识哲学得以形成;《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的本质并不是哲学史的而是哲学的,它实际上是马克思自我意识哲学的哲学史实现。在此基础上,文章对马克思自我意识哲学的基本特征作出了深入解析,从而厘清了唯物史观由以形成的理论起点。 相似文献
6.
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中,海德格尔把所有的人道主义思想都看成是形而上学.同时,他也把马克思的哲学理解为人道主义和形而上学.如何看待这一判断?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的误读是基于生存哲学的标准而产生的,这在客观上造成对唯物主义的误解,它低估了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存之维:经验视域与超验视域的分化与融合——关于建构生存哲学的思想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哲学史上生存论思想进行梳理和辨析 ,是我们在今天建构生存哲学的理论前提。本文分别考察了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发展的逻辑 ,指出 ,西方的前现代哲学就其对人类生存理解的差异来看 ,可以区分为两种思维向度或两种哲学类型 ,一是“经验”哲学 ,属“平常思”;一是“超验”哲学 ,属“异常思”,它们长短互见 ,构成互斥互补的关系。现代哲学尤其是马克思的生存实践观点则是对上述两种哲学类型的扬弃和辩证综合 ,它打通了“经验”与“超验”、“形下”与“形上”,将被人为割裂即“二元”化的世界整合为统一的生活世界 ,并为人们在这一充满矛盾的生活世界中的合理生存提供了“正常思”。较之西方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是基本上坚持了“天人合一”、“体用不二”的致思取向 ,没有形成明显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儒家尤为重视人在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安身立命。但中国传统哲学也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上产生很多问题。因此 ,在马克思生存实践观点的指导下 ,会通中西而又能扬长避短 ,应是我们建构合乎时代需要的生存哲学的正确抉择 相似文献
8.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无产阶级消灭私有制和在物质生产的背后人类创造历史的根本依据和理论底蕴——现实的人,达到了从能动的、实践的方面理解唯物主义的思想高度,从而划清了自己同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界限,为随后确立科学的实践观,为新世界观的最终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正是《神圣家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所做出的特殊贡献。当今时代,我们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强调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物质本体论,作为其出发点的“现存世界”是指自在世界、人类化世界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复杂关系。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应该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或“唯物辩证的实践主义”。 相似文献
10.
布鲁诺·鲍威尔片面夸大了黑格尔哲学的自我意识方面,把自我意识提高为历史发展的独立主体,为了确立自我意识的普遍性,鲍威尔批判自我意识之外的一切独立实体,鲍威尔的自我意识概念是同自然相分离的人的漫画。鲍威尔把全部人类历史都归结为自我意识形成的历史,把群众置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对立面,其对精神和群众关系的理解是黑格尔历史观的漫画式的完成。鲍威尔扭曲了黑格尔思辨哲学中自我意识与实体的关系,把黑格尔具有现实内容的哲学变成了毫无内容的漫画,是"以漫画形式再现出来的德国思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中 ,首先通过否定青年黑格尔派 ,揭露其仍然是思辨哲学的实质 ,确立了批判的任务 ;接着又肯定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立场 ,架起了批判的桥梁 ;而正是在此基础上 ,马克思开始了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建设性批判 ,实现了从黑格尔的实践唯心主义向作为新哲学观的实践唯物主义的过渡 ,并为后来建立完备的实践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科尔施在<卡尔·马克思>一书中揭示了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同资产阶级社会理论的根本区别,阐发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特质和内涵,分析了政治经济批判对于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地位,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唯物主义哲学和历史观内在统一的革命理论.本文最后对于如何理解科尔施后期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观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5)
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具有批判上帝拯救人的价值取向,是对抗宗教神学的理论武器,是对封建专制统治的间接打击,但它只能达到对市民社会的直观。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不只因为它是消极被动的认识论,更是针对它对市民社会理解的非批判性。费尔巴哈采取感性直观和宗教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把实践当作犹太人带有宗教性的功利主义活动。他用孤立个人的静观取代实践,回避了对异己的社会关系的批判和改造问题。马克思阐明,只有变革市民社会,达到劳动和所有权的统一,才能实现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14.
《神圣家族》是唯物史观诞生的奠基性文本,对于理解唯物史观及其创生来说意义重大,而这又是通过批判思辨唯心主义来完成的,后者特指以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通过考察思辨唯心主义的性质与方法,马克思揭露了思辨哲学的幻想,彻底认清了思辨唯心主义的本质;他还批判了其英雄史观,初步提出了自己的唯物史观思想,最终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即实现“人类的普遍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铲除了最“危险的敌人”。 相似文献
15.
《否定的辩证法》是法兰克福学派主将阿多尔诺晚年的一部重要论著。我已经说过 ,这本书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终结的标志 1。尤其是该书说明阿多尔诺哲学理论前提的导言 ,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在该书导言的前半部分 ,阿多尔诺是以否定性的言谈横扫了自德国古典哲学以来的一切西方哲学 ,这甚至囊括了已经给 2 0世界思想史带来颤栗的克尔凯郭尔和海德格尔。为的是想说明 ,只要哲学还在同一性的总体逻辑之中 ,哪怕它具有再大的颠覆性 ,它却仍然是一种骗局。哲学的真谛是要真正逃出概念拜物教体制的罗网 ,真正申张一种来自人的生命深处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哲学理论形态的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因为它关系到对一个科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的把握.当前主要有两种流行观点: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或简称"辩证唯物主义";二是"实践唯物主义".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认为,马克思哲学即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惟一理论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这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特别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充分的论述.历史唯物主义以现实世界为视野,实践性和辩证性是其两个本质特性. 相似文献
17.
"古典自然法学"在中国法学中一直是一个暧昧不明的范畴.海因里希·罗门的<自然法的观念史和哲学>(上海三联出版社2007年出版)是关于古典自然法传统的重要著作,它第一次将形而上学的古典自然法同唯理主义的近代自然法传统区分开来,认为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以形而上学为基础.罗门认为摒弃形而上学传统的近代自然法最终导致了实证主义的胜利,而极权主义的出现是实证主义发挥到极致的产物,唯有复兴古典的自然法传统、回归形而上学的思考,才可能对抗极权主义. 相似文献
18.
“古典自然法学”在中国法学中一直是一个暧昧不明的范畴。海因里希·罗门的《自然法的观念史和哲学》(上海三联出版社2007年出版)是关于古典自然法传统的重要著作,它第一次将形而上学‘的古典自然法同唯理主义的近代自然法传统区分开来,认为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以形而上学为基础。罗门认为摒弃形而上学传统的近代自然法最终导致了实证主义的胜利,而极权主义的出现是实证主义发挥到极致的产物,唯有复兴古典的自然法传统、回归形而上学的思考,才可能对抗极权主义。 相似文献
19.
历事的研究者对马克思的《神圣家族》着墨不多,然而,这部写作于1844年9月至11月的著作对马克思新哲学观的形成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却不容忽视。由于以下两点,这部著作很值得深入探讨:(一)它写作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间。如果说《手稿》是马克思新哲学观的萌动,《提纲》是马克思新哲学观的确立,那么,《神圣家族》则提供了这一从萌动到确立的过渡环节。(二)在马克思一年之内写作的这三部著作中,只有《神圣家族》是正式、公开并及时发表的,其余的两部则或是手稿或是提纲,并且都在马克思逝世之后才得以问世。因此,它必定以提炼的文字和严谨的思想表达了马克思的哲学观发展的一个特定的阶段,从这个特定阶段与它的前后联系中,可以理出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凯·尼尔森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对《哥达纲领批判》进行了较为本真的解读,认为马克思葆有一种正义观,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被理论渗透的经验论述和道德评价。马克思的正义观要求我们应当根据具体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产方式判断社会现象的正义性。共产主义两个阶段有着与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正义原则,无产阶级的正义诉求绝不是追求所谓的“消除一切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而是消灭阶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