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文章对北部湾经济区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总结了北部湾经济区物流金融的发展特点、发展环境及相关政策,详细研究了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物流金融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金融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已经成为制约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重要"瓶颈".针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发展所面临内外部环境的优劣势、机遇与挑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采用区域合作战略、港城一体化战略、协同发展战略、人才小高地战略、保税物流园区发展战略及绿色物流战略,促进物流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成渝经济区城市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渝经济区城市化发展现状,成渝经济区城市化发展的比较分析,成渝经济区城市化发展目标、战略重点以及推进成渝经济区城市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现代物流体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成渝经济区的构建和现有经济实力为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奠定了基础;现代物流体系的建立又将作为支撑力量促进成渝经济区的更快发展。建立成渝经济区现代物流体系必须改革现行物流管理体制,依靠成、渝两地政府的共同努力,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构建“两极、三层、四线、多业态”的现代物流网络。  相似文献   

5.
“蓝黄”国家战略的实施,对山东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文采用综合加权评价模型,对2009-2011年“蓝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与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评价与分析.总体来看,“蓝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整体呈优化趋势,但近两年“黄区”的金融生态环境无论是整体水平还是优化速度都要高于“蓝区”.针对评价中展现出来的问题,下一步应继续推进和深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与地方政府科学发展政绩考核的联动机制,落实有奖有罚的责任制,形成“政府主导、央行参谋、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目标核查、奖惩明确”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低碳物流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低碳物流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关于低碳物流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也初步涌现.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新形势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获得迅速发展.文章在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把研究低碳物流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调整与振兴的方向,并结合广西区情,提出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低碳物流的发展路径.通过发展低碳物流,促进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社会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蓝黄规划协同实施和蓝黄两区协调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面临共同的科学发展主题和示范试点责任,政府应树立整体性治理理念,在协同协调发展上寻求突破,以把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规划与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动力,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区域协调发展.蓝黄规划协同实施和蓝黄两区协调发展应实施六大重点战略.在战略对策上应科学确定协同发展中的政府定位;全面推动蓝黄两区发展的对接;努力构建协同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完善蓝黄两区建设协调推进制度;科学制定协同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期间,作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引擎的蓝黄战略,提出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快建设生态和安全屏障,推进海洋环境保护由污染防治型向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型转变的要求,这意味着,依靠消耗大量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的山东海水养殖业面临新的转型升级。海水养殖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它不仅仅是经济开发,还关系到海域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海水养殖业需要以系统经济模式为导向,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出发点,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集约化、组织化水平和产业体系的运行效率,实现海水养殖业与相关产业部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的协同耦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安徽物流空间布局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对当前安徽省物流业发展存在集聚不明显,规模经济尚不突出,物流中心空间体系尚未形成,物流产业调整步履艰难,物流资源整合不力,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弱,物流市场被周边省份瓜分的局面,本文拟从分析当前安徽省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全省物流、地域物流、各城市及城市间物流量三大方面对安徽省物流空间布局进行回顾,指出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是安徽省未来物流空间发展的方向,安徽省物流产业应以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为目标,从点、线、面三个层次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信息化发展存在物流信息化建设程度不足、物流信息化建设缺乏新技术的应用等问题。对此,可构建包括数据交换子系统、物流信息发布子系统、业务交易子系统、行业监督管理子系统四个子系统在内的"一站式"物流信息平台,建立高效的数据库、提高物流数据处理能力,并增强区域物流信息化保障机制建设,保障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陈光 《东岳论丛》2012,33(7):51-55
蓝黄“两区”的发展应着眼于整个环渤海区域,这既与蓝黄“两区”发展规划出台的原因有关,也为“两区”的自身发展所必需.蓝黄“两区”是环渤海区域发展的两个重要推手与增长极,应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积极参与环渤海区域立法.环渤海区域发展所需法律包括硬法和软法两种形式.建立在平等协商基础上的合作立法是环渤海区域立法较适宜的模式.蓝黄“两区”可较自主地决定软法规范的供给,同时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到环渤海区域硬法的制定与完善过程中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战略,其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互动发展、协调促进是山东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新方向,顺应了全球化背景之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在分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互动合作战略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两区共性和特点的蓝黄海陆统筹发展机制,构建了蓝黄互动评价模型,旨在为区域分工合作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为正在规划和建设的各类经济区联动发展提供实践的范例,并使我国各地区尽快融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当中.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巢湖市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拟对巢湖市物流运输网络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系统优化原则对物流园区进行选址,构建合理的物流运输网络,从而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物流集中发展区布局规划对提高区域物流的组织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广西物流集中发展区布局规划首先应明确其区域物流宗旨、目标、规划原则与战略定位;其次应以广西原有的经济布局为基础,以物流节点的类聚分析为手段,形成相应的物流空间布局;最后以区域的物流量和重要交通枢纽为依据,形成物流战略规划及产业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15.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公共安全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诸多挑战,直接影响着区域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应当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法律体系,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加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加强公共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保障区域的公共安全,为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17.
蓝色经济区以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为其鲜明特色,蓝色经济区是国家海洋经济最集中的区域.蓝色文化是人类发展到21世纪,强调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蓝天碧水、经济文化、科技人文等有机结合的、立体的、全方位的经济文化发展模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以海洋生态文明为基本要求,以海陆统筹为基本途径.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以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椎动蓝色经济区建设,形成经济、文化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多中心多层次城镇网络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经济区建设以中原城市群为载体和核心,因此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和中原经济区进入正式实施阶段,中原城市群发展已提到首要位置。从中原经济区现状和战略构想出发,应用区域经济学理论、断裂点理论及主成分分析法,可对中原城市群发展提出具有崭新意义的战略构想:即一方面要尽力尽快把郑州培育成一个"龙头"型的特大中心城市、把洛阳培育成副中心城市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另一方面要着力构建豫中、豫北、豫南、豫东、豫西五大组团的多中心多层次的城镇网络体系,从而优化中原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9.
台湾海峡经济区的形成属于区域经济整合的过程,海峡经济区北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南连珠江三角洲,是国内最大的经济区的联结点.海峡经济区的积极构建和发展,既可以促进其自身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大中华整体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又可以加深互信、互动和互利,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的民族团结.当前海峡经济区的发展需要注重七个方面的问题,加强闽台产业分工协作,加快闽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不断提高两岸的产业水平,促进本区经济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加强沈阳经济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于形成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域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沈阳经济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效率较低、产业结构趋同、产业链较短、区域经济聚合力小等问题,影响了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必须着眼于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按照统筹规划原则,引导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按照精益化战略,提高开源与节流各个要素的精益程度;按照集群化的发展方向,整合利用矿产资源;按照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