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群体性事件中的危机传播已经成为风险社会中的"常态".新媒体的介入,人际传播的主体意识增强,多个利益主体、多种传播形式的并存,改变了传统媒介主导危机信息的格局,形成危机传播中的几种利益信息传播博弈的现象.在新媒体条件下,把危机传播的利益博弈看成是整个社会为取得社会共识而进行"利益协商",并把它看成是社会民主进步的一种标志,对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危机传播将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从传播学的角度介入公共危机的研究,是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公共危机的发生,不但破坏了整个社会的结构功能,也对整个信息传播系统形成某种冲击和干扰,导致信息传播的"失衡".考察"非典"危机和汶川大地震中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可以发现,公共危机中发生信息传播"失衡"的现象将导致危机的严重恶化.因此,作为处理公共危机的主体,政府及其控制下的传媒组织必须发挥积极主动的效用,正确引导危机信息的传播,避免信息传播"失衡"的出现,才能有效解决危机问题.公共危机中的信息传播"失衡"不仅是社会信息传播系统是否完善的问题,而且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之间的平衡稳定问题,与当前的"和谐社会"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中国遭遇的种种公共危机,在给我们带来种种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带来了学习、改进和创新的机遇.从"非典"危机到汶川地震的事实证明,中国的政府、媒体以及民众都在苦难中成长和进步,"多难兴邦"不仅仅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现实的鞭策.  相似文献   

3.
何光英 《天府新论》2010,(4):99-101
在公共危机发生时,信息的交流与传播对于政府消弭危机的负面影响至为重要,而政府在公共危机中的权威信息源对于危机治理则是关键.现实中,地方政府在危机治理中的信息缺位与失语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危机的破坏性影响.信息的及时传递对于公共危机的处理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不仅关系到社会心理的稳定,而且直接与危机的决策处理有莫大的关系.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是控制公共危机影响,解决公共危机的重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公共危机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重要现象之一.在新媒体时代,公共危机信息的传播表现出新的特点.由于媒介素养的缺乏,大学生接受公共危机信息时容易发生失真与畸变,影响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总结公共危机信息在大学生中的传播规律,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5.
网络时代信息权利和信息义务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人们在信息表达方面享有的自由度较之于传统媒体时代有了巨大的提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信息表达权利的滥用.但这种权利的滥用不是网络传播必然的结果,更不是限制人们信息权利的依据.网络的开放性为网民滥用信息权利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实现信息权利和信息义务的平衡提供了可能.从宏观的空间视角和较长的时间视角看,网络的网状传播特点正在不断推动信息权利和信息义务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突发性公共危机管理,把政府、大众媒体和公众卷入并展开各种博弈,而危机信息成为博弈的关键。政府对危机信息的隐匿与公开,媒体在政府主导下的传播与“集体失语”,公众在前二者管控危机信息条件下的传播机制与“信息流”等,成为多方博弈的论证内容。  相似文献   

7.
试论以利益平衡理论为基础的知识产权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产权制度是一种分配权利与利益的平衡机制。在信息的生产、专有和使用之间达成平衡,是知识产权制度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利益平衡因而成为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它涉及到智力产品的创造、传播之间的平衡、智力产品的创造和使用之间的平衡以及知识产权人的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等。知识产权制度本是一种确认知识产权人对知识产品的专有垄断权的制度,但通过其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围绕知识产品所产生的各种利益关系得到了均衡,从而保障了这种制度宗旨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危机公关中消解信息不对称的策略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不对称是危机产生及危机进程中常见的表现形式.在危机事件中,无论是信息的稀缺,还是信息的过度传播.都会引起社会受众的过激反应.因此,危机主体通过寻求"精确制导'式的媒体公关,使得其自身与新闻媒体及公众多方之间实现充分、及时的沟通,以最大限度地消减信息的不对称状态.  相似文献   

9.
在上市军工企业的信息披露过程中需要解决国家安全和投资者利益的冲突问题.两种利益的平衡要在动态中实现,要体现在实体规范和程序规则两个方面,在必要时要有所侧重.具体而言,在确定信息披露的范围、把握信息披露的质量标准、进行信息披露执法、企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时都应设法谋求国家安全和投资者利益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委托代理理论、契约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资本市场效率理论、公平理论、印象管理理论等为基础,对公司信息需求者和提供者的信息需求和提供的动因进行了理论阐释,从信息供需视角构建了公司信息透明度变化的环境制约分析框架,探究公司信息透明度发生变化的机理.研究揭示了公司外部、内部环境变化影响公司信息系统,导致公司信息披露变迁的过程.当环境各因素发展不协调并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发危机事件(如南海事件、1929年经济危机、安然事件等),应对危机事件政府会对相关法律制度加以调整,其他各方面也会有相应的变动调整直至达到新的协调状态,而这个过程也恰是公司信息透明度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信息公开对于公共危机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收集是政府危机决策的依据,信息发布是稳定社会情绪、调动社会力量共攘危局的手段,但是,政府、媒体和公众基于不同的利益诉求形成了对于信息公开的不同态度。信息公开的过程就是政府、媒体和公众三者之间利益博弈的过程。只有整合利益、达成共识,提高公共危机中信息公开的水平,才有利于促进公共危机的治理。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时代出现了一种认识论转换,即从基于因果性法则的认识论,转向更强调数据与数据之关联性与交互关系的认识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公众透过便捷的信息通讯工具,生产与传播了大量信息数据。其中既有有利于救援与防疫的数据流通,也出现了因信息过载而带来的风险与危机;诸多新媒体与自媒体在未受专业把关的情况下所生产的信息,加重了信息风险与恐慌情绪。这些现象是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生产与传播表现,更是其认识论表现。以此为视角,可以解释公众与新媒体因生产单个信息数据、忽视深层的因果性而导致的信息风险,或谣言是大数据时代的认识论的必然后果;不过,面对重大疫情,基于这种认识论转换,结合现实案例还能开启对信息传播与媒体机制的反思,并为公共卫生沟通提供某些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共享信息面临着一定的隐私风险.共享信息的隐私风险,主要是因共享信息的传播突破了特定的共享范围或特定的共享背景而导致的.共享信息虽然具有一定的公共性,但这种公共性是受到一定的语境限制的.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如果脱离共享信息的原有语境来传播、利用共享信息,就会产生某些负面的道德后果.而共享信息隐私权的确立,则可能导致或促进某些正面的伦理价值.因共享信息隐私权的确立而可能导致的伦理价值,也就是主张共享信息之隐私权的道德依据.正因为共享信息的隐私权可能造就这样的伦理价值,或者说,正因为这些伦理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共享信息之隐私权的确立,所以,我们有充分的道德理由主张确立共享信息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14.
信息网络传播权和信息资源共享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这也是《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所体现的利益平衡思想。《条例》扩大了著作权的保护范围,体现了"先授权、后传播"的原则,与图书馆合理使用空间缩小形成了反差。虽然图书馆对信息的使用在《条例》中得到了法律的保障,但是《条例》也有"遗憾"的地方,这些"遗憾"正是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冲突体现。本文将在分析信息网络传播权与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和分析二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5.
考察新中国建立后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信息公开和舆论状况,大致可将此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的阶段中,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信息或未公开,或未充分公开,或未充分如实公开;社会舆论其实就是由官方通过官媒形成的舆论,民间舆论在多数情况下不甚活跃。"文革"期间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的舆论呈畸形状态。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信息公开和舆论调控方面出现了历史性进步,但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存在不平衡现象。在新媒体勃兴后,因网络舆论而改变事件走向的事时有发生,舆论状况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6.
话语权表达作为一种重要的利益实现途径,正在为大众所认同.然而,农民作为这一场域下的"弱势群体",由于种种历史以及现实的原因,话语权却处于相对缺失状态,这不仅与民主发展的实质相抵触,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政治的权威合法性和稳定.而其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信息传播网络的"短路",农民的"话语"无法通过有效的传播路径到达政治决策层,从而也就无法影响政策制定,满足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下的社会科学信息资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玉华 《中州学刊》2004,(4):206-208
资源共享所带来的利益和义务,加速了信息资源建设的社会化.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与网络的易传播性,显示了强大的服务能力.社会科学信息机构须面对现实,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寻求生存与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环境危机的日益加剧,环境侵权救济中的利益平衡原则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分析了利益平衡原则在环境侵权救济中运用的原因及国外在环境侵害排除中的运用,并对我国在实践中运用利益平衡原则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深刻地影响着信息的传播方式,相伴而来的大量版权侵权行为往往披着“技术中立”的外衣更具迷惑性.对比技术中立原则的域外立法实践,我国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领域适用技术中立原则存在着诸多局限,如认定侵权标准单一、帮助侵权的责任未细分、替代责任未规定、利益与负担不均衡等问题.应当明确技术中立原则适用的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侵权责任认定规则,平衡因网络技术发展而引发的互联网领域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在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处置中,互联网信息传播及治理是危机处理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政府危机公关成败的关键。从研究河南省重大突发性事件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现状入手,结合传统马克思新闻理论与西方传播、媒介理论,建构了符合河南省网络舆情的传播框架,并以目前的互联网信息传播体系为基础,提出了充分体现政府主导性、媒体客观性、公众理性参与性从而实现维护社会稳定的三方互动网络信息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