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新媒体背景下政府危机传播的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诸多公共危机事件中,新媒体为公众提供了"发声"的平台,为民间话语和官方话语之间的博弈提供了可能.而借助于新媒体,公众正成为传播格局中正在崛起的新生力量.公众在危机传播中主体地位的确立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垄断,弱化了政府对社会信息的控制力.政府要积极与公众进行互动对话和权力分享,使民间力量充分、全面地参与到危机传播中,在双重话语空间的冲突与调和中尽可能地掌控话语权的"制高点",从而在危机舆情收集、危机舆论引导和危机决策中与公众进行沟通与协商,最后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传播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使其在危机传播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新媒体是危机潜伏期的"预警者"、危机爆发期的"信息源"、危机蔓延期的"扩散体"、危机模糊期的"辟谣者"、危机结束后的"反思者"。发挥危机传播中新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应加强新媒体与政府的互动,及时公开信息,反映真实舆论;加强新老媒体的融合,强化危机传播的效果;将舆论引导的优质化与社会主义的法治化相结合,发挥法律规范的功用。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承的现实困境与创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4,(12):233-238
我们正处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数字技术拓展了我们获取资讯的渠道、丰富了我们交流的方式,也改善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然而,随着网络新媒体终端的广泛使用,依托报纸、书籍、杂志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文化传承直接受到来自大众文化传播、外来文化输入和数字化娱乐推广的冲击。面对冲突和挑战,必须融合新媒体数字技术,依托新媒体传播平台,提升传统媒体的传播影响力,不断开辟出新的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之路。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政府危机传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政府危机传播具有了网络化、全球化、移动化、交互化、生态化和颠覆性等特征.在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媒体、大众等主体之间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具有多元、共生、演进等特征的生态圈,这促使政府危机传播策略从“危机管理”向“危机治理”的过渡.当前可从危机传播周期、危机传播生态治理和传播保障体系三个方面建立政府危机传播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如何确保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让传统媒体的声音成为时代"最强音",提升自身的传播能力成为传统媒体的必然选择。在话语权的争夺中,传统媒体必须在议程设置能力、叙事框选能力、移情说服能力和整合传播能力上进行综合提升。将"众声喧哗"转化为理性对话,让主流声音不仅"入眼""入耳",而且"入脑""入心",使人们获知真相,彼此信任,达成认同,在认同中实现传播力和影响力,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职责所在。职业新闻生产者面临着新一轮能力的重塑,以适应当前新的、急剧变化的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媒体传播技术也乘势实现了质的飞跃,传统媒体中单向的传播形式几乎在一夜之间转变为新媒体中双向的传播形式。虽然新媒体势不可挡地在当前的媒体格局中崭露头角,然而传统媒体因其权威性、深刻性、严谨性而无可取代,仍然在全媒体阵容中牢牢地占领着一席之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非"势不两立"的两股对立力量,而是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地共同发展着,并且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融合倾向。这是一个媒介融合的时代,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传播形式更丰富、传播内容更多元,这要求传统媒体记者必须与时俱进,在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有清晰认知的同时,勇敢地进行采访形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新媒体工具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将传统媒体的严谨和深刻与新媒体的迅捷和新颖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采访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新媒体崛起冲击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种媒体形态有效融合,将打开传统媒体新的发展空间,增强新闻传播力,加快传统主流媒体转型升级为新型主流媒体。经济欠发达省份青海的传媒业尤其是主流传统媒体,应当围绕关键环节破局融合困惑,把握融合定位做强新闻产品,不断创新驱动实现融合流程再造,适应新技术与信息传播发展趋势,在与新媒体融合路上推进后发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8.
传媒经济的实质是议程经济,只有议程经济可以联系传媒传受即供需双方,实现传媒经济均衡。议程经济发挥作用的机制是传播的乘数效应,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生态下,媒介生产方式体现出全新的特征。信息的倍增效果产生的正反作用对传播的议程经济的取得提出了新的挑战,值得高度重视,有必要深入研究以网络信息传播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规制原则和方法,才能确保传媒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论新媒体传播传受主体及其关系的转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不断发展的传媒技术产生了很多的新媒体,它们改变着社会的传播理论、传播生态及人们的媒介使用心理,使传媒市场的传播格局被重新划分.以网络传播和手机传播为主体的新媒体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人同时参与的传播基本实现,传播主体与受众主体的关系由明晰变得模糊,形成一种多极的混沌的碎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企业要做好信息时代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对接,在做好传统媒体的同时,引入做强新媒体,才能使两者相得益彰,这是企业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大势所趋。大庆石化公司党委宣传部针对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与挑战,积极探索研究如何科学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种手段、两种平台,为企业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以适应公司当前新闻宣传、舆论引导、文化传播的新需要,进一步做好新媒体条件下的宣传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事件中的危机传播已经成为风险社会中的"常态".新媒体的介入,人际传播的主体意识增强,多个利益主体、多种传播形式的并存,改变了传统媒介主导危机信息的格局,形成危机传播中的几种利益信息传播博弈的现象.在新媒体条件下,把危机传播的利益博弈看成是整个社会为取得社会共识而进行"利益协商",并把它看成是社会民主进步的一种标志,对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危机传播将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博客"的传播学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从博客的概念和发展史入手,从传播的模式和传播形态两方面,探讨了博客作为一种新媒介的传播学意义.文章分析了博客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共生互补关系,并提出了初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的概念区别于传统媒体,并以全新的技术形态为基础。它所倡导的自由、平等、互动的传播理念,极大地冲击了以电视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消亡,或许它将成为另一次历史机遇,电视媒体要想在新媒体语境下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传统媒介的自我优势,在与新媒体的合作中开拓空间,并积极转变自我观念,才能在大众媒介的竞合时代里保持活力。  相似文献   

14.
数字时代的媒介互动与传统媒体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与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相对比,才具有意义;换言之,传统媒体因为新媒体的崛起而被赋予某些其原本不具备的象征意义。同样地,新媒体也是在与传统媒体的对比中凸显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在数字化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既竞争排斥又相互依存。同为大众传播媒体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身处相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无疑面临某些共同的困惑和相似的选择;同时,作为相对比而存在的两极,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又面临着各有差异的受众,代表着不尽一致的利益诉求,因而必然承载着不同的社会心理期待,在一些问题上又必须作出不同的选择。作为社会公共传播机器,新旧大众传播媒体除了相互印证而获得其存在的价值之外,随着人人皆媒体时代的到来,还与日益兴盛的自媒体传播构成竞争。这使数字时代的传播格局变得更为复杂微妙。如此,传统媒体便又多了一重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传统媒体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媒体的快速成长改变了媒介生态,并对传统媒体的生产体系、商业模式和价值标准提出了挑战。当地理、时间、国界不再成为信息传播的障碍时,信息流动变得更加自由,社会舆论快速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面对新环境提出的越来越多的挑战,传统媒体应该以主动的姿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传统媒体的角色定位有的是原有角色的重新归位;有的则是媒体角色在新环境下的转型或再造。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公众具有更多的话语权,城市形象传播也打破了传统媒体时期媒体给受众“灌输”信息的现象.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集合了更多动力。在新媒体环境中,推动西南地区形象更加立体、全面的传播,应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形象植入式传播策略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的发展受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作用和影响。新技术支撑下出现的新媒体发展速度和影响力远超传统媒体,其对旅游发展有着更为广泛和深远的影响。研究分析表明,新媒体与“游客凝视”实质上是表现为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新媒体对游客“凝视”起着先导作用;反之,游客凝视并非一成不变,游客对差异化事物的追寻和实地的旅游体验反馈亦可反作用新媒体这一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文章以重要新媒体微信为例,解读新媒体与游客凝视双向互动关系,并探讨二者的互动机制:微信主要从定点性、及时性、偶然性、定制化、微内容五个方面影响游客凝视;游客凝视通过聚合性、时效性、扩散性和反馈性、丰富性来影响新媒体。并据此提出从危机的应对与补救、地方文化特色的保持、凝视域的全面兼顾、虚实对比的感知平衡四个方面来解决二者互动时出现的问题,使其保持持续有效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陈菁晶 《理论界》2013,(5):191-192
面对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已经意识到:媒体的生态环境和基本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报业已经走到了必须积极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传播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历史关头。德国报业在困境中发挥自身优势并借助新媒体特长,重筑自身的媒体价值,为媒体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比较分析"阜阳劣质奶粉"和"三鹿问题奶粉"两个高度同质的危机事件的传播扩散过程及其传播本体、散播路径、扩散时间和社会系统等方面的变化可见,当前我国危机传播扩散呈现出明显的加速趋势.其中,新媒体是推动危机传播扩散加速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新媒体,提高快速应对危机的能力是职能部门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在传播与社会转型的议题上,中外存在诸多差异.文章以国际传播学会会议论文为切人点,集中论述了健康传播与环境问题,政治、社会变革与全球传播,特殊群体与新媒体使用,新媒体与受众及效果研究,国际媒体、政治传播与国家形象,危机公关与品牌传播,文化产业、媒介政策与社会变革,区域文化传播与社会发展等前沿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