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我国自古代隋朝建立的科举考试制度,同样也体现了一种教育公平的理念; 18世纪末,教育公平的思想已在一些西方国家转化为立法措施,在法律上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共同纲领》便确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新中国重视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然而,近些年来腐败却大举侵蚀校园,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腐败,使教育屈从于金钱和权势的淫威,造成了更多的"教育不公"——它在摧毁部分教育工作者道德和法律底线的同时,也玷污了孩子们纯净的心灵。教育腐败,已引起社会公愤,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2.
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坚定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观念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还能帮助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价值观以及群众观点,这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有效道路。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要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预防腐败的功能,增强社会反腐意识和反腐能力。本文主要是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预防腐败的功能及思想政治教育预防腐败功能的主要体现为基础进行研究,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防腐败功能的对策进行分析,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预防社会腐败现象的滋生,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岩 《公关世界》2022,(4):72-73
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学校基层管理者,工作在学生教育、生活的最前沿,与学生联系密切,是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四有"接班人的重要任务,然而实际中该群体教育"微腐败"问题时有发生,影响非常恶劣,因此,针对该群体开展教育"微腐败"整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整治过程中将问题前置,消除教育"微腐败"问题产生的动因,构建"不想腐"的高尚灵魂,从根源上杜绝教育"微腐败"问题的发生,并建立长效机制,筑牢高职院校辅导员廉洁思想防线,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4.
腐败是现今世界尚未根除的现象之一,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就是控制腐败.本文围绕着经济体制、领导体制、思想教育和法治问题对腐败进行了论述,并在综述反腐败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腐败治理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李保强 《公关世界》2023,(7):130-132
随着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技强国战略的部署,我国的高等教育也随之蓬勃发展,接踵而来的就是在高校教育发展中如何预防腐败,加强高校廉政风险的预警、排查和防控,将其腐败的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是我们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趋势,也是重点。高校构建廉政风险防控体制机制,是对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积极探索,是加强腐败的源头治理,根治高校腐败土壤的重要途径,是探索降低廉政风险,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同时指出,在坚持廉政的同时,注重治本、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这拓展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这是党的十七大针对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是我们党反腐倡廉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反腐倡廉工作理念的重大突破,为我们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指明了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本文仅就企事业单位如何开展廉洁从业教育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廉政教育越来越受到党中央的重视,比起大官“大贪”,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更令人厌恶。通过探究如何做好基层干部的廉政教育工作,从多个向度分析如何从思想层面引导基层干部廉洁自律、廉政为民,推动基层干部筑牢底线思维。  相似文献   

8.
“‘清水衙门’水不清,‘社会净土’土不净。”这是群众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腐败现象的“概括”。的确,近年来,一向被称为“清水衙门”、誉为“社会净土”的教育界,屡曝腐败丑闻。仅2001年,陕西省查办的高校腐败案件就有36起61人,其中处级干部22人。今年,沈阳市纠风办在其组织的一年一度的行风评议中发现,教育系统在被评议的30个重点部门中,群众满意度排名倒数第一。教育已经成为腐败的“重灾区”  相似文献   

9.
驻保高校大学生即将步入工作岗位,其在校期间表现出的各种各样的腐败亚文化行为,进入社会极易演变成真正的腐败。究其原因,主要有传统文化的糟粕和社会腐败现象的不利影响及对驻保高校大学生腐败亚文化认识的不足。当前和今后要紧跟国家反腐的大气候,把驻保高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的思想统一起来,形成遏制大学生腐败亚文化行为的合力,教育大学生对腐败零容忍,以起到对社会、国家正能量的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据国务院体改办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调查显示,社会风气败坏与贫富分化,是中国城市居民最不满意的两件事,不满意率均达80%以上。在社会歪风中,百姓最痛恨官员腐败。中国腐败问题自1993年以后达到顶峰:仅被惩处的县处级以上官员就有3.2万余人,腐败涉及的金额愈来愈大、级别愈来愈高、层面愈来愈广,而民众的怨气也愈来愈大——  相似文献   

11.
在未来,政府真正承担起义务教育的义务、确保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建立和维护市场环境中的教育秩序,禁止教育体制内借“教育产业化”的名行教育腐败之实的寻租行为,是解决教育乱收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高校干部腐败案件频发,并具有相对显著的共性特点。导致高校干部腐败案件发生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亦有客观条件的因素。通过加大教育力度、建立制约一把手权力行使机制、强化权力按程序公开透明运行、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等举措,做好高校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必将有效防范腐败案件的发生,促进高校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监督关口前移即将监督关口前移到权力腐败可能发生之前,前移可能会发生腐败的源头与环节上,将腐败消灭在未发生之前或者萌芽状态。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也在不断增加,纪检监察部门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贯彻党中央的从严治党方针,切实做好监督关口前移工作,将监督意识、监督主体作用、监督对象、监督时序、监督机制、监督教育工作前移,加强对权力运行过程的事前、事中监督,通过有力的监督机制,确保权力监督的有效性,保护好有勤政廉洁意识的领导干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职院校领导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经济转轨,一些意志薄弱者被物欲横流的现实所迷惑,腐败现象也不断四处蔓延,反腐倡廉工作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我们要以创新的形式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制度建设,从而达到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反腐倡廉建设目的。  相似文献   

15.
观察     
大学校长腐败的制度机理 《中国新闻周刊》10月21日的文章说,大学行政官员成为腐败的急先锋,令人震惊,但并不奇怪。整个中国教育的基本特征是行政化,政府管理大学采用行政化模式,把大学当作一个行政单位对待。正是这种制度给了政府利用大学追求教育之外目的的便利。  相似文献   

16.
吴玉刚 《现代妇女》2014,(11):123-124
腐败的滋生受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人性的两面性为腐败的产生找到了最好的主观原因注解。人性最大的弱点就是自私自利性,就是好逸恶劳、不劳而获,这是腐败产生的主观第一因。毋庸置疑,无论什么腐败都源于人性中对财物的贪婪攫取,对美色的疯狂追逐和对权力地位的极度迷恋。  相似文献   

17.
"腐败"一词原意指物质的一种化学状态,既事物由原初的纯粹状态而变质和腐败。《汉书·食货志上》云:"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在现代社会中,"腐败"概念一般作为"权力腐败"概念的简称,它特指权力职能的蜕变。人们已经认识到,腐败就像传染病一样,将伴随整个人类社会,要与其长期共存,又要长期博弈。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随着世情、党情、国情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党员干部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消极腐败的现象。围绕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党执政过程中存在着"消极腐败危险",结合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中国梦"理念,对我们党内腐败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对防范和克服党内腐败问题的基本对策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公婷  吴木銮 《社会学研究》2012,(4):204-220,246
基于一家中央法制报刊2000-2009年的腐败案件报道,本文试图通过数据来观察我国腐败现状及特征。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腐败规模处于上升状态,政府采购、工程承包成为腐败高发案件领域。土地腐败案件更为突出。同时,处、厅局级干部成为腐败的高危人群,不仅是受贿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问题的主体,还是索贿案的主要查处对象。因此,我国廉政建设更趋复杂和艰巨。为此本文提出若干廉政治理的对策。本文也指出腐败数据研究的难点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国家就像一艘漂流在大海的航船,有掌舵者、划桨者。掌舵者把握航向;划桨者各司其职。但是如果掌舵者没有统领能力,国家这条航船可能连一个荷塘也划不出去。因为腐败是划桨者向掌舵者统领能力发起的严峻挑战。腐败的演进逻辑腐败自然不是当代中国独有的问题,而是伴随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周期不断爆发的问题。由此,中国传统政治智慧对之多有思考。就腐败的演进逻辑,大致而言,腐败可分三重:一是人心的腐败,二是行为的腐败,三是财产的腐败。人心的腐败最先发生,行为的腐败次之,财产的腐败又次。品格下降、信念动摇,引发人心的腐败;底线模糊、举止失度,导致行为的腐败;臣服物欲、贪得无厌,触发财产的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