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主义文学是审美现代性对现实世界的否定甚至抗议。它以一种深刻的精神的真实来否定和超越已经日益变得虚假的生活世界。为此,现代主义文学要把现实世界想象为离散的、碎片的、非中心、非和谐的等否定性的形式和意象,并以此来抗议现实世界的独裁。东西方现代主义作家分别通过对"孤独而恐惧的人"和"性的人"与"政治的人"的描写,为现代主义文学的想象力提供了新的领域。现代主义文学的想象力倾力于内向性领域,它将悖谬、梦幻、怪诞、反讽、变形等技巧与意向纳入自己的"领地",从而扭转了文学想象力拘泥于客体的"现实化"取向。现代主义者真正洞察到了现代文学想象力的自由价值。  相似文献   

2.
科幻电影的假定性与想象力问题的思考,是从文艺美学领域“假定性美学”命题的一次“接着讲”。20世纪以来,文艺领域“假定性美学”的突显带来非理性的想象力表达和怪诞夸张、超现实的美学风格,成为现代—后现代文艺思潮中非常重要的一脉,也为当下科幻电影的想象力消费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假定性美学有着源远流长的理论渊源和清晰的发展脉络,并灵活多样地体现于各种文类的艺术创作中。从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关系的角度看,科幻电影的本质是对现实的超越性想象,夸张、变形、拼贴、时空跨越,也是对现实的一种超常的假定性架构。基于此,假定性美学与科幻电影想象力消费之间相关性的内在逻辑,可在文艺总体观的视野下被打通。科幻假定中的时间、空间关系与世界观的各种关系,是通过一系列叙事系统表现的,具体呈现为与科幻电影想象力层级对应的几种叙事类型。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与社会学想象力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给社会学研究范式提出了哪些挑战?主流社会学历来将社会等同于民族国家。本文首先分析了民族国家作为社会分析的给定框架的局限,以及国家本身作为研究课题的重要性;接着介绍了几种有关全球体系的结构性特征的理论模式,旨在表明影响社会生活的因素可能源于超越民族国家的力量;最后,我们以社会不平等为例,指出社会学想象力不仅在所关注的社会结构上需要拓展到民族国家之外,而且基本的思维方式也需要作出调整。  相似文献   

4.
曹艺峰 《理论界》2007,(1):203-204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声音是看不见的,但表现情感的声音却是可感受的,想象力有助于唤起欣赏者的情绪进而产生美感。音乐语言的开掘则是启动想象力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宋秀葵 《东岳论丛》2012,33(5):86-90
当代人文主义地理学家段义孚关注人的终极命运,以人之生存为核心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他一方面认为,环境建构中,脱离道德的人类想象力会导致种种恶果;另一方面提倡在道德规范之下,人类通过想象力创建注重人性化、内在道德美和通向真实感的人工景观以及有助于升华人性和数化风俗的艺术世界,体现了段义孚主张想象力与道德平衡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既要使学生受到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其中包含着想象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选人中学语文教  相似文献   

7.
张文曦 《东南学术》2011,(6):284-290
诺斯罗普·弗莱是加拿大乃至整个北美最富盛名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他对加拿大文学与文化的评论始终贯穿在他的整个学术生涯之中,并与其理论形成相互呼应,唇齿相依的态势。本文通过分析弗莱对加拿大文学与文化的评论,尝试阐释不同时期弗莱对加拿大评论的侧重,展现其对加拿大文学及文化认识的循序渐进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炜的《古船》、《外省书》、《我的田园》展现出一条乡土叙事的诗性追求之链,即从苦难承担到逆行外省再到田园重建,最后走向自我放逐。这一过程体现的是张炜向着乡土回归而上下求索艰难跋涉的精神追求,并最终超越了善恶、城乡、虚实等简单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使精神臻于诗性升华之境。  相似文献   

9.
历史文学作品由表及里包含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重建历史世界。历史本身不是文本,不是真实叙事,但如果历史文学家不借助历史文本的话,那么就无所依凭,创作也就无从谈起。这是一个悖论:历史文本不完全真实,可不借助历史文本创作就没有根据。历史文学家要把握历史精神完整地重建历史世界,不要为历史文本所束缚。第二层面是隐喻现实。隐喻是一种修辞格,它是指某个言语过程中,此物被转移到彼物上面。尽管此物与彼物是不同的,但差异中又具有相似点。历史文学用言语写历史上的人与事,这就是“此物”;但这人与事中隐含的历史精神,通过心理联想,被转移到现实,这现实就是“彼物”。第三层面是哲学意味。这哲学意味是自然的,是作者从生活体验中提炼出来的,而不是生硬灌输进去的,更不是在作品中写哲学讲义。  相似文献   

10.
文学的本质是诗性的,对于文学的任何一种发现与追问,都必须回到文学的诗性本质上来,并真正"为了文学的目的"来面对文学.因此,在文学疆界不断扩大的今天,中国文学的"诗性批评"传统,对打破唯科学主义思维,真正回归文学的文学批评与研究,更加有着充分的可借鉴、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哲学社会科学的诗性使其走出了与自然科学不同的方法论路线。人工智能以技术和方法的革命实现思维和诗性的革命。智能置顶开启了人类反思的二级范式。人类理性创造了算法黑箱,但无法解释黑箱,而黑箱方法又解放了理性。传统哲学的主客二元之争在智能新主体诞生中获得弥合。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第四范式"带来了哲学社会科学方法的"透明计算"。  相似文献   

12.
13.
由于没有发展出成熟的逻辑系统,柏拉图往往借助于想象的类比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其最具代表性的idea学说可以视为想象力的产物。面对客观世界与idea世界的分离,柏拉图提出了分有说和摹仿说,试图通过想象力而建立起二者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既然柏拉图将idea视为独立于可感事物的更为真实的存在,那么这种内在联系的获得就不可能建立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而是一种观念的构造物。正因为如此,柏拉图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理性主义者,在很大程度上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并最终发展出一套轻扬的本体论。这种本体论的建构并不是建立在逻辑推演的基础上,而是一种借助于想象力来完成的本体论承诺。  相似文献   

14.
何秋萍 《南方论刊》2007,(2):103-104
谈谈想象力的作用,然后从朗读、提问、写作、情感四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以体现新课标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诗性"和"语言"应是文学的两个鲜明而突出的表征,也是衡量文学作品价值的重要标尺,同时也应是"定义文学"时两个必须抓住的关键因子。令人颇感遗憾的是,综观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创作,却存有"小说诗性缺失"和"文学语言水准不高"两个颇大的隐忧。针对此两者,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论述,并提出了可行性的解决策略,认为"定义文学"不应忽略其"诗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恩斯特·布洛赫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视角,全方位考察了乌托邦的功能与作用。乌托邦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范畴和艺术范畴,也是20世纪一个重要的哲学—马克思主义范畴。虽然在布洛赫之前,就有了各种文学乌托邦类型和社会乌托邦构图,但是布洛赫第一次把"具体的乌托邦"上升为哲学—马克思主义范畴,使其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马克思主义不仅为人类描绘了一幅共产主义自由王国的美好图像,而且动员人类筑梦—追梦—圆梦,让人类世世代代的美好梦想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相似文献   

17.
谈谈想象力的作用,然后从朗读、提问、写作、情感四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以体现新课标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周宁 《东南学术》2011,(5):4-20
跨文化形象学研究西方的中国形象,理论分析在形象、类型、原型三个层次上展开。个别文本中的中国形象是直接分析的对象,但研究问题却是个别形象在总体形象类型中的程序化过程。类型是跨文化形象学的关键概念,是分析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的基本功能单位。原型表明形象谱系自身的继承与关联关系,是形象史中最基本的、超越个别文本与时代的、深入到集体无意识心理中的普遍可交流的领悟模式。乌托邦化与意识形态化两种意义原型,为诠释西方的中国形象提供了基本的意义模式,同时也对应着西方中国形象的历史演变过程。跨文化形象学最终落实在文化心理深处富于表现力与创造力的原型上,关注作为西方现代性话语实践的中国形象中包含的知识与权力及其体现在现代性世界观念秩序中跨文化交流的话语霸权上。乌托邦化与意识形态化中国形象原型,分别指向两种"东方主义"。而两种东方主义两极之间形成的张力,赋予西方文化扩张发展特有的活力。这才是我们在"文化自觉"大命题下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霍俊国 《阴山学刊》2004,17(2):21-24
文学是一个由语言场、形式结构场、意义场、形象场等共同构成的整体,阅读文学就其本质而言,应是观照文学整体,把握和体验文学质.复现和创造构成了复杂的阅读行为.阅读作为一种象征,它代表了人类复现和创造世界的两种能力的整合,意味着文学世界的永久性存在和文学被重新阐释的可能性的统一,理论家们对文学阅读的探讨就集中在对复现和创造的争论方面.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二十年来世界华文文学史料学的建设历程 ,虽然取得一批成果 ,但与整个学科发展的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推动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海内外学者应从专题性研究史料等几个方面入手 ,联手共建一个完备的世界华文文学资料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