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以下简称“革命转变论”),究竟是谁创立的?它是怎样随着革命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在理论上并没有得到科学的阐述,以致在我国近几年出版的《世界近代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科学社会主义》以及报刊发表的文章中,不时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9世纪40至50年代就已经创立了“革命转变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我曾经发表文章对所谓马、恩创立过“革命转变论”的论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在评述了美国资产阶级历史研究中过去两种主要趋向:所谓“科学的”历史研究和道德评价的历史研究之后,大肆鼓吹把这两种趋向结合起来。他满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使两者相辅相成,给资产阶级历史研究重新添上活力。这只能是枉费心机。我们知道,资产阶级历史学家标榜“科学”的历史研究无非是一种假借科学的名义来欺骗人民的把戏。资产阶级历史学家由于其所处的剥削阶级地位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限制,就使得他们不可能科学地、客观地去观察历史事变,也决计找不到合乎客观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来;而且他们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还往往故意歪曲历史发展的真象。所谓“成为反映独立的外在现实的一面光滑的镜子”不过是自我吹嘘而已。至于以道德批评家自居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他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下道德判断时所使用的是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道德标准,也就是本文作者所供认的实用主义标准。很清楚,他们依据这种标准下道德判断,目的是要为一切反动阶级的代表人物的罪恶行径进行可耻辩护。总之,不论是所谓“科学的”历史研究,还是道德评价的历史研究,它们都是伪科学的、极端反动的,它们都同样为帝国主义资产阶级效劳,而且濒于破产。而作者认为这两者结合就能看出资产阶级历史研究的前途,那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相似文献   

3.
如何评述辛亥革命时期历史的主体和动力,是辛亥革命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解放以来出版的有关著作,大都是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编撰的,并且流行着一种“动力集中”论,认为“资产阶级革命派……不但提出了资本主义的革命理想,而且为实行革命,在一定程度内进行了对工人、农民力量的发动。因此历史发展的动力在这时期是集中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手里。”或者说:“二十世纪开头至辛亥革命……单纯的农民战争已经过去。工人阶级还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资产阶级不但提出了发展资本  相似文献   

4.
论艺术象征     
作者在这篇评述西方资产阶级美学理论之一“表现论”的历史的文章中,一方面不得不承认旧的唯心主义的“表现论”已经行不通,另一方面却宣扬了“艺术象征论”,把它说成是“晚近的重大成就”,是“唯一有效和有前途的”。其实,所谓“艺术象征论”,只不过是把现代资产阶级“语义学理论”与旧的“表现论”结合起来而已。作者自己也明白地承认这种“理论”是把旧的“表现论”的两个极端,即“表现”和“意指”,加以“折衷”、“调和”,并且给予“新的解说”罢了。这就可以看出,它在本质上和“表现论”并没有区别,同样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事实上,“语义学派”的“美学观”认为一切艺术仅仅是“象征感情的符号和形式”,从而根本否定了艺术应当反映现实生活。这种“理论”只能使艺术创作走上脱离现实的形式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5.
<正>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否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这是教学中学生经常提出的问题,也是资产阶级自由化鼓吹者大作文章的问题.长期以来,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制造了大量迷雾,什么选择“失误论”、“超历史阶段论”、“违背历史规律论”等等.深入研究和回答这个问题,是解决学生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的需要,是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需要,也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上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西方世界有一种长方形的多米诺骨牌(domino),当其立排成一行之际,倘若碰翻了第一块,其余的牌就会一一翻倒。至于牌阵之绵长,有上《吉尼斯大全》者,令人叹为观止。这就是爱森豪威尔也曾着力研究过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多米诺效应”。“和”“穆”这两个小小的阶名,就是当今宫调研究者们手中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围绕这两个阶名的马拉松式的论争引人瞩目,谁也不肯轻易让它翻倒。白云悠悠,苍海茫茫。17年过去了。当年的有关学者如今已鬓发苍苍,而“和穆”的“多米诺效应”究竟如何了呢?一、“和穆”分歧之由来与发展随着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7.
历史迈入新世纪,如何正确认识当今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改革,如何正确看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者的前途命运,是摆在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历史课题。为此,笔者就资产阶级某些人的“趋同论”思想提出“同归论”观点,用以澄清人们对历史发展的模糊认识,从而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为实现社会主义全球化作出贡献。 一、“趋同论”的实质是“和平 演变” 所谓“趋同论”,是指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理论。其核心是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随着发展,相似点越来越多,最终将…  相似文献   

8.
趋同论一词来自拉丁语 Convergo——接近、会合。趋同论是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它认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社会制度相互接近,然后它们综合成为某种“混合型的社会”,从而把这两种社会制度的优点和长处结合起来。“趋同”一词,是资产阶级思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国家”论广泛流行。这一“理论”的基本原理被广泛应用于资产阶级政府的实际活动。一大批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诸如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希克斯(J·R·Hicks)、萨缪尔森(P·A·Samuelson)、托宾(J·Tobin)等人,都大肆鼓吹福利国家论,宣称美国已经是所谓全民福利国家。福利国家论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美国果真是福利国家吗?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战后,尽管资本主义在自身的发展中发生了某些变化,这并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然而,国内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少数人为了否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他们大肆宣扬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的“趋同论”。因此,认真剖析“趋同论”的反动  相似文献   

11.
我为什么要写以下这篇东西呢?或者有人会说:这是为了泄愤;内中列举了许多人的真实姓名,这是欲得而甘心,准备报复的。……不是不是,谁都知道:过去的事过去了,一切都向前看,注意未来,用不着背了过去的包袱,影响前进。并且有意与我为难的人,当时并不知道运动的究竟,他们亦受蒙蔽,莫名其妙。至于我对某些人有“微词”,不满之处,也只是当时的感觉,未必正确,还请他们谅解。我的认识水平虽然不高,却还能勉力相从,不敢落后。  相似文献   

12.
如何评述辛亥革命时期历史的主体和动力,是辛亥革命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解放以来出版的有关著作,大都是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编撰的,并且流行着一种“动力集中”论,认为“资产阶级革命派……不但提出了资本主义的革命理想,而且为实行革命,在一定程度内进行了对工人、农民力量的发动。因此历史发展的动力在这时期是集中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手里。”或者说:“二十世纪开头至辛亥革命……单纯的农民战争已经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三个部分,即现代国际冲突的根源究竟是什么,“中国威胁”论的背后,冲突还是融合,论述了在该如何看待当代世界及其冲突,评论了美国学者塞谬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认为他的论点经不起理论、现实、历史的检验。本文认为,国家利益的对立是现代国际冲突的根源,把它归罪于文明的差异是不能成立的;炮制根本不存在的“中国威胁”论是为了给西方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辩护,把不同文明圈的国家作为敌手来对待是危险的;文明间的“差异─—碰撞─—冲突─—重构─—融合”是世界文明发展的总趋势,文明间的冲突将永世长存的悲观论调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国家”论广泛流行。这一“理论”的基本原理被广泛应用于资产阶级政府的实际活动。一大批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诸如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希克斯(J·R·Hicks)、萨缪尔森(P·A·Samuelson)、托宾(J·Tobin)等人,都大肆鼓吹福利国家论,宣称美国已经是所谓全民福利国家。福利国家论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美国果真是福利国家吗?  相似文献   

15.
理解时代,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列宁说“只有首先分析了从一个时代转变到另一个时代的客观条件,才能够了解我们面前发生的极其重大的历史事件。”列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还说过:“不理解时代,就不能理解当前的战争!”这就是说,正确认识时代,是我们正确认识历史事件、了解历史事变的必要前提,当然也是我们研究当前国际事务、正确制定战略方针的指导思想和重要依据。列宁在1915年把近世历史时代划分为资产阶级上升时代(1789——1871年)、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6.
正统悖论     
本文作者指出:正统既是一个政治概念,又是一个宗法概念,宗法原则是正统观念的精髓;历史上五花八门的正统观,鼓吹的都是“君统论”,实质是为“万世一系”的“家天下”服务,成为维护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一个思想武器;在分裂割据时代,大一统观念成为促进国家统一的一面旗帜,客观上符合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我们今天在重新考察这一命题时,应以科学为武器,用“民统论”取代“正统论”,也就是说,谁代表人民的利益,谁就是真正的“主权国家”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论孙中山的“以人就法”原则──兼论孙中山辞职、让权的思想原因杨学东在以往孙中山研究论著中,有个重大问题值得重新研究:孙中山多次辞职、让权,究竟是资产阶级“软弱性”的表现?还是“以人就法”的楷模?笔者认为:在评论孙中山辞职、让权问题上.不能脱离孙的“天...  相似文献   

18.
通常把历史时代划分为三个时期:(1)1789—1871年;(2)1871—1914年;(3)1914—?。……第一个时代是从法国大革命到普法战争,这是资产阶级上升的时代,是它的全盛时代。……第二个时代是资产阶级绝对统治和衰落的时代,是从进步的资产阶级变成反动的和最反动的金融资本的时代。这是新的阶级即现代民主派准备和慢慢聚集力量的时代。第三个时代才刚刚开始,在这个时代里,资产阶级处于第一个时代的封建主所处的“地位”。这是帝国主义时代,帝国主义动荡和由帝国主义引起的动荡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无产阶级当权以后,接受人类社会过去所遗留下来的历史遗产和文化遗产,这是无产阶级的重要的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不否定过去阶级社会文化中的那些有价值的东西。资产阶级为了污蔑无产阶级,曾经大声疾呼地说无产阶级不要历史遗产,不要文化遗产了;好象只有资产阶级才是这些遗产的真正的“保护人”。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特别是60—70年代,“福利国家”一度风靡于西方社会。当时,一些资产阶级学者把它称为“全民福利国家”。有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学者竟把一些“福利国家”吹捧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国内也有人认为,随着“福利国家”的发展,无产阶级的贫困已经不存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贫困的理论已经过时。果真如此吗?本文拟就什么是“福利国家”、战后“福际国家”的发展、以及“福利国家”的本质等问题浅陈管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