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内语言学界通常将语言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等同于“语音与语义”的结合体,这根本违背索绪尔的符号价值系统观。能指是“音响形象”,不是“语音”。“能指-所指”一对概念集中体现着索绪尔的符号价值系统观,而“语音-语义”一对概念体现的是索绪尔所批判的分类命名集语言观。  相似文献   

2.
崔诚亮 《阴山学刊》2012,(2):111-113
荣格集体无意识概念的提出和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但是,集体无意识学说又不同于无意识理论,它是对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3.
符号、象征、象征符号,以及品牌的象征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号修辞格中的象征,使用得最多,意义却最混乱,且符号与象征二词常被混用,因此,清楚地定义符号,象征,以及说清两者重合的区域极有必要.这两者的混乱,不仅是在中文中,在西文中由于文化历史原因,更加混乱.再加上翻译者无法加以甄别,因此近年来的学术翻译中,在汉语中原先尚比较清楚的分界,变得更加模糊.因此,不得不从中西两个根源上加以清理.最后,从符号学角度,讨论了象征形成中的"使用原则",以及当代消费文化中,品牌商标象征化的文化符号学机制.  相似文献   

4.
作为象征表层结构的象征符号分别包括物化象征符号、行为象征符号、感觉象征符号、自然象征符号、社会象征符号、虚拟象征符号等主要的类型.而作为象征深层结构的象征意义则分别指涉人们在社会中长期形成的观念意识、心理状态、抽象概念以及各种社会文化现象等不同的意指对象.  相似文献   

5.
所指/能指的符号学批判:从索绪尔到解构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绪尔的所指/能指图式建立起结构主义的语言观,在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引起解构主义学者的发难。解构主义提出能指的漂移等话语,把文本视为一场能指的自由嬉戏。能指互相指涉,意义不断地被后移,从而否认文本有确定的意义以及稳固的结构。解构主义展开的符号学批判,将文本带入到一个无尽的开放性和永恒的运动中。然而对所指/能指的解构并不意味着解构主义站在了无可争议的位置,我们必须对此作出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保罗·利科在象征诠释的研究中,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进行了详细地哲学阐述。通过对梦的象征诠释,利科对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系统进行了补充,并从梦出发,探究语言的象征结构,对语言进行源头上的思考。他从伦理的视角,深入分析了神话中所蕴含的象征结构和早期人类心理现象,得出"象征导致思想"的结论。利科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补充性诠释,不仅体现了其理论的包容性,同时也丰富了象征诠释的维度[1]。  相似文献   

7.
8.
普通符号学作为符号学的分支学科,致力于建立关于符号的更具普适性和一般性的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大致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于索绪尔二元关系说和皮尔斯三元关系说的符号概念的把握;第二,以认知和交际为导向的符号基本功能的定位;第三,概括各类符号的特征,并建立相应的符号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9.
语言的任意性与现代性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索绪尔《普通语言教程》一书的基本思想加以清理 ,指出 :索绪尔从语言中能指与所指关系的任意性入手 ,引出语言是与言语相对立的 ,是一个自足的共时系统的结论 ,从而对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先验理性、主体、目的性、绝对精神等概念进行质疑 ,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现代性话题  相似文献   

10.
对"无意识"的注意,虽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却是由弗洛伊德系统地阐发出来的,并使之成为20世纪思想文化史上最有影响力、最具生产力性的一个元概念。本文提纲挈领地述说了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主要特点与荣格后来对这一理论的修正和发展,以及它们与美学的相关性,其中特别强调了以被压抑为主要特征的无意识理论对于反抗性艺术家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佛教禅宗最引人注意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语言观--不立文字,以及由这种语言观所带来的超常的语言实践.禅宗语录文本形式多样,具有口语通俗性、句型多样性、文字简练性、象征暗示性和乖谬怪诞性等特点,都是为更好地传播其思想服务的.禅宗的语言观,一方面深刻地揭露了直觉体悟与语言文字之间的矛盾和关联:一方面又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语言的哲学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对于商周及古滇国墓葬中出土大量海贝这一现象 ,主要持货币说、装饰说和象征说。本文运用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的基本原理 ,试图剖析海贝符号之中所隐藏的内外结构、对立结构 ,从而开显出海贝符号的巫术意识 ,旨在分析以上三说时 ,引出解释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从马克思一直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宣告了传统同一性辩证法理论的终结.柏拉图"思辨辩证法"的道路已经被证明此路不通,我们必须选择另外一条道路:返回到柏拉图早期对话中苏格拉底意义上的"对话辩证法".语言哲学发生的语义学向语用学的转向为辩证法的语言学转向提供了契机,辩证法的语言学转向并不是语义学的转向,在本质上是一种语用学的转向.这种转向的内涵就是"对话"作为一种以言行事行为,在一种完成行为式立场上,通过语言游戏,最终达到商谈共识,从而实现团结的目的.因此,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辩证法理论具有双重的意蕴,在语言哲学的意义上它是一种对话辩证法,在政治哲学的意义上它是一种团结理论.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辩证法作为一种"对话辩证法"实际上就是一种辩证法理论的语言学转向.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共同体的理论探究,缘于对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相互对抗的现实分析。马克思在历史逻辑中区分了"真正的共同体"和"虚假的共同体",分析了人类共同体建设的不同历史形式,在自由人联合体的系统阐述中完成了对社会共同体的理论阐释。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为我们讨论人类解放主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也为新时期推进建设人类共同体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5.
语言学所的成立是一件喜事,但我想关键是要在外语方面作出成绩来。北欧的语言学家叶斯珀森写了《English grammar)即《英语语法》,成为英国人承认的英语权威,中国也有个例子,高本汉,虽然他有的地方过时了,但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三大家联合起来翻译高本汉的著作,胡适之对高本汉非常佩服,反过来,我们研究日、韩语言让日本人、韩国人钦佩也是能做到的。为什么中国人拿不出来让外国人承认的外语权威成果呢,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所以,最重要的是拿出成绩来,别的都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16.
诠释法律的语言工具及其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晖 《文史哲》2004,(5):147-155
语言是诠释法律的最基本工具,与其他诠释工具相比,语言具有霸权主义特点。以语言诠释法律是通过"说"来完成的,体现出了法律诠释的大众化情节。语言是认知对象的客观规定性和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一种契通方式,通过语言诠释法律存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两种趋向。以语言诠释法律的效力是指语言解释法律的可能性问题,它存在于法律文本、解释者和听者(读者)三方,以及法律文本和解释者、解释者和听者(读者)这两组关系中。由于语言的模糊性、含混性以及人的意识的有限性,产生了语言诠释法律的无效问题。  相似文献   

17.
"道"作为其原始含义"导",类似于现象学的"指引"或"形式显示",它提示着一种拒绝被对象化的思维方法;"道"之生"天下万物",不同于西方的宇宙生成论,而从发生现象学这个角度可以得到更好的解释;老子一再强调"无知无欲",但他并不是笼统地反对"知"与"欲",而是只反对过分陷溺于一己之私的"知"与"欲",所以他这种强调类似于现象学"悬置"的思维态度并指向一种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8.
荣格认为,"精神现实"概念实质上是一种能量观念,这个概念是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基石。精神现实的终极性质至今仍然是未知的。精神现实的主要内容是无意识,其基本因素是信仰与信念、幻想与幻觉等,其基本特性是自主性与自动性。"精神"的根本意义在于重新为现代人寻求精神家园提供了基础与通道。  相似文献   

19.
陈忠 《东南学术》2000,(1):64-72
一、博士论文提要 本论文把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与西方解释学、西方历史哲学结合起来考察.力图在反思与比较中建构马克思的历史解释理论.……  相似文献   

20.
陈殿林 《学术探索》2009,(1):107-110
作为亚文化类型的山寨文化,既具有一般意义上亚文化的风格特征:抵抗,在器物层面、文化理念层面、文化产业层面,山寨文化向主流文化叫板,以图建立自己的认同;也具有由我们这个特定国情多种因素决定的风格意义:揶揄,它是传媒策划者和社会小资本所有者的社会小众诉求着快感满足和平民化,借助于破坏既有符码和表达新符码的方法,创造特别意义,揶揄着主流文化的惰性和刻板,宣告着草根阶层的生存方式,同时,由于利益动力,加快山寨文化成型化,使之及时地表达了草根阶层对社会现实的文化诉求。然而,无论山寨文化如何风光,都必然逃脱不了亚文化的宿命:缴械与收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