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统计》2009,(2):85-86
2009年1月15日,由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以及五个区域经济委员会共同撰写的《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1月15日正式发布。报告指出,世界经济正进入衰退,国际贸易前景暗淡,发展中国家将受到深远影响,全球在减少贫困、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取得的进展可能大幅倒退。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最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探索现代化过程中得出的发展经验,已得到广泛认同。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汕头在今后发展中应当高度重视的战略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汕头未来10年,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人口为中心和关键、以资源为起点和条件、以环境为终点和目标,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达到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相似文献   

3.
试论森林安全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与发展是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森林安全是环境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从1992年的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到1997年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都强调了森林安全在环境与发展领域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邱琼 《中国统计》2023,(2):35-38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已成为最重要的政策问题之一。一方面,各国的经济活动对本国和全球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关切;另一方面,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保持经济增长和人类福祉离不开从环境获得的收益。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阐明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环境容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三十五届会议2004年3月2日—3月5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会议期间各国普遍关心和讨论较多的热点是:社会统计、国民账户、信息和通信技术统计、千年发展目标指标的监测、统计能力建设等问题。1.关于社会统计。联合国统计司提出了社会统计工作拟议方案。确定社会统计工作的长期目标是:制定一个全面的社会统计制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社会统计方面现有的标准进行评估、修改和补充。因此工作方案提出的具体目标是:以互补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对三大资料来源加以分别和综合利用。在这方面将尽可能在不同的来源之间推行统一…  相似文献   

6.
2009年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第三产业发展不够均衡和稳定、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仍不够强等问题,建议采取创新制度、提高控制水平、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力争上海在全球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中占先机。  相似文献   

7.
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是一切政府执政的基本目标。如何衡量或测度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与程度,既是一个统计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统计实践的问题。对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的正确认识和测度,同时也是我国保持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一、国内外对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统计测度的认识与深化"发展"一词源于欧洲,最初被用于生物学领域。后来,随着欧洲文明的演进,逐渐开始出现于社会经济领域。而对于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则经历了从"唯见发展,不见综合"到"综  相似文献   

8.
郭秀云 《上海统计》1999,(11):24-26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自1992年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以来,可持续发展战略正式成为世界各国的行动纲领,由此产生的环境统计问题也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建立独立的环境统计学,不仅有利于统计理论和方法论体系的完善,而且对于环境管理和国家环境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环境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尚不成熟,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本文就环境统计学的目标、研究对象、特点和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余芳东 《四川统计》2011,(11):44-45
2009年和2010年,中国贫困规模分别为8287万和6158万,各缩减了3313万和2129万,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确定的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说:“社区的发展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新情况。”社区问题是一个与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新问题,加强社区建设是中国走向新世纪,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目标的一项战略选择。社区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和2010年,中国贫困规模分别为8287万和6158万,各缩减了3313万和2129万,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确定的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王娟 《浙江统计》2009,(2):12-14
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与建设,浙江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源和环境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一方面,人口众多但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继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也面,隘着资源损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拳文从资源、环境和投资三个方面分析了我省资源环境状况,揭示了经济增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各种代价,引导人们关注经济、社会与环境的长远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 到本世纪末,山西农村经济的主要发展目标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的小康生活水平。小康目标是一个包含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农民收入的增长是达小康的前提和基础。从目前山西农村经济的实际来看,增加农民收入,到本世纪末农村实现小康仍面临以下几方面的主要矛盾与障碍。  相似文献   

14.
1992年6月,在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主体文件中明确规定,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目标为了扩大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环境和社会因素纳入该体系,至少所有会员国的核算体系应包括附属自然资源核算制度”.随着国际上“国民经济核算应当反映资源环境因素”日益成为共识,一个如何进行将环境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实际操作问题已摆到议事日程,成为当代社会经济研究中的一个重点、热点课题.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要关注的一大课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基本发展战略和行动指南,我国也相应制定了与此有关的一系列行动计划.我省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何实现我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特征日益凸现,四川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着较之以往更加严峻和复杂的市场竞争。市场竞争实质上就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又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竞争,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竞争,又完全可以归结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的竞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关系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面的高度关注。然而,企业生存与发展环境涉及的方面和内容较多,难以轻易判断。为此,我们拟借鉴国内外有关经济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求从战略高度审视居民健康水平,把保障人民健康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优先目标。文章通过构建医疗保险、社会资本与健康水平的模型,采用2010—2018年CFPS五年的追踪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医疗保险、社会资本与健康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医疗保险的参保类型会影响居民的健康水平,而在中国这样的传统型关系社会中,社会资本不仅对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可能加强或者减弱医疗保险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具体而言,"新农合"和认知性社会资本对居民健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城居保"和结构性社会资本对居民健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进一步地,结构性社会资本对"新农合"产生正面影响起到了阻碍作用,却充当了"城居保"扩大负面影响的缓冲剂。  相似文献   

18.
2012年成都市3个圈层区(市)县在"三圈一体"战略实施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今,成都"雁阵"递进排列、齐飞共进,各个区(市)县融合发展,头雁昂首而起,中雁紧随其后,尾雁蓄势待发. "三圈一体"总体发展情况 总体评价:城乡社会管理发展水平最高 2012年,成都市在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和城乡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的目标实现程度分别达93.3%、68.6%、73.3%、93.8%、82.3%和95.8%,分别比上年提高3.5、1.2、6.3、3.3、4.3和1.1个百分点.城乡社会管理是目前发展水平最高的领域,2012年目标实现度达95.8%;城乡产业发展水平最低,2012年目标实现度只有68.6%.2012年推进速度提高最快的是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领域,其综合评价得分与上年相比提高6.3%.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普遍认同、广泛关注的发展理念.以《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标志,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战略.与该项议程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匹配,形成了一整套指标体系,用以监测全球、区域、国别可持续发展进程和成就.以下拟从追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演变入手,介绍镶嵌于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这套指标体系的内容,最后对其数据...  相似文献   

20.
《青海统计》2008,(4):43-43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人口政策,努力构建和谐青海,全省人口控制与发展形势继续向好,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稳定增长,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为青海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和谐、宽松的人口环境。一、人口总量低速稳定增长据2007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7年底全省总人口为551.6万人,比2006年增加3.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4.93‰,死亡率为6.13‰,自然增长率为8.8‰。与2006年相比,人口出生率下降了0.31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下降了0.1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了0.17个千分点。自2004年以来,我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已连续4年在10‰以下。人口总量相对稳定的低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为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以及和谐青海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