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公元 15世纪末至 16世纪,即明王朝的弘治至嘉靖年间,甘肃东部出了两个举足轻重、影响时代的人物,他们是毗邻两府的庆阳的李梦阳和平凉的赵时春。 这俩个踌躇满志的近邻,都饱读诗书、满腹经伦,一腔报国的大志,可惜一生没遇上面,没有联手搞出政治上的大举和文化上的伟业。但整个生涯中的很多共同点,决非偶然的巧合。 李梦阳,庆阳人,字天赐,又字献吉,号崆峒子,年十八举乡试第一,明年弘治癸丑(公元 1593年)举进士,仕至提学副使。 赵时春,平凉人,字景仁,号浚谷,年十八试南宫第一,仕至右佥都御史。 这两个被当地誉为“神…  相似文献   

2.
茅坤(1512~1601),字顺甫,号鹿门,浙江归安(今湖州)人,明嘉靖时著名散文家,与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等同为“唐宋派”重要作家。茅坤于嘉靖十七年中进士,曾任青阳、丹徒知县及礼部主事、广西兵备佥事、大名兵备副使等职,但终因忤逆权贵,罢官乡居五十余年而卒。“其倜傥奇峭者既不得济于世,独敛缩而发于文”(明·王宗沐《茅鹿门先生文集序》),曾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史记钞》,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出生于明朝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逝世于明朝世宗嘉靖七年(1528年),享年五十七岁。王阳明出生在余姚,祖籍在绍兴。成长、生活也主要在绍兴。据《明史》载:“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第195卷第5159页)。他的再传弟子李贽在《续藏书》(第14卷第255页)中也执此说。其实不尽然,《绍兴府志》和《山阴县志》都说他“本山阴人,迁居余姚后,仍还原籍。其故居在山阴东光坊谢公桥之后,祠亦在焉。”(《嘉庆山阴县志》卷首·皇言·第61页)王文成祠“在府北二里东光坊。明嘉靖十六年,御史周汝贞建。”“初名新建伯祠,后改为王阳明先生祠”。到了清朝,“康熙二十九年,知府李铎修之”,又改为王文成祠,“有司春秋动支地丁致祭(《府志》入防护条》),薛应旗有告文,马如龙有碑记。”  相似文献   

4.
晨曦 《今日辽宁》2004,(4):30-31
世界文化遗产——福陵,安葬着英雄一世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却也安葬着这位帝王兵败宁远的遗憾。斗转星移,岁月不居,古城在时间中穿梭,当年的“宁远卫城”,如今改称兴城。这座古城,是辽西走廊上的一座名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名曰“宁远卫城”。此城由驻守这里的总兵巫凯.都御史包怀德为加强关外的防御、抵御女真族的袭扰而呈请督造的。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经明右佥都御史袁崇焕复修。  相似文献   

5.
张晋(字康侯,号戒庵)是清初甘肃有影响的诗人,今将有关传本与著录情况,考述如下。 一、张晋诗的编印流传情况 据孙枝蔚《张戒庵诗集序》张晋至丹徒之次年,即有人敦促他编刻自己的诗集。李楷序则说:“豹人孙子已刻其诗,又为之次其概略如此。”又乾隆已酉刻本前附有“原刻校订姓氏”十五人。则孙枝蔚所编张晋诗集当时是刻了的。然而临洮人李苞于嘉庆三年编刻的《洮阳诗集·凡例》中说:“康候仅存写本”,可见至少在甘肃并无原刻本流传。孙枝蔚《张牧公得树斋诗序》云:  相似文献   

6.
董康(1867—1947年),字授经,又字授金,自号诵芬室主人,江苏武进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历任刑部主事、法律馆纂馆馆长、司法总长、财政总长等要职。1926年任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抗战时期在日伪政权任职。此人在政治上固然不足称道,但在学术上特别是在古籍的搜集和整理方面却不无可取之处。他在政事之暇,“流连厂肆,阅二十年未尝或间,于宋元暨明嘉靖以前名刻略有所储。”自称“一生以影印异书为唯一之职志。”极为钟情  相似文献   

7.
明末农民革命战争的杰出领袖李自成,祖居陕西米脂县(今横山县),但他开始举旗起义是在甘肃省榆中县(时称“金县”)。 崇祯元年(1628)冬季,李自成因交不起当地官僚地主艾举人的高利贷,被县令晏子宾“械而游于市,将置之死”(徐鼎《小腆纪年》),山人解救出狱后,杀死艾举人,同侄儿李过于崇祯二年(1629)二月来到甘肃甘州(今张掖)(据清·吴伟业《鹿樵纪闻》、计六奇《明季北略》、《小腆纪年》)。当时,梅之涣任甘肃巡抚,杨肇基任甘州总戎(即总兵)王国任参将(即参戎,位次副将)。李自成叔侄就在“杨肇基麾下”,王国营中当了兵。不久,李自成升为把总(时为三大营职)。是年冬季,满州兵入关,包围了北京,明王朝急调  相似文献   

8.
人们一般认为,明代的嘉靖皇帝是一个极为奢侈、腐朽、残忍而又崇尚道教的昏庸君主。其实,嘉靖帝是洪武、永乐以后明朝最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他革除前朝鲜政,整饬朝纲、吏治和军备,扭转和挽救了武宗时的颠危之势,重开了“中兴之局”。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武宗朱厚照驾崩,其弟朱厚 继位,是为世宗,第二年改元嘉靖。嘉靖帝接收的是一个烂摊子。原先武宗不理政事,批答章奏尽归太监①, “事无大小,任意割断”②,于是宦官专权,变乱政局。同时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皇庄、王庄尤为民害。皇室繁盛,冗员颇多,需费甚巨③,加之朝廷奢侈无度,财政发生困…  相似文献   

9.
试论徐光启     
徐光启(1562-1633),明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是我国卓越的政治家和科学家。他生于嘉靖四十一年,早年在江南、广东、广西等地游学教书,随处留心考察,并与西洋传教士接触。万历三十二年(1604),四十三岁,成进士,后授翰林院检讨。”此后十几年中,他在北京作闲曹冷宫,同时继续探索富  相似文献   

10.
此书收《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即《传习录》中篇,系阳明重要论学书札之一。《阳明年谱》载此书于嘉靖五年丙戌条下,谓“八月答聂豹(文蔚)书。”按《阳明年谱》嘉靖三年甲申条记:“十月,门人南大吉续刻《传习录》。《传习录》薛侃首刻于虔,续刻于越。”钱德洪《传习录》中篇首序云:《答聂文蔚》之第一书属“元善(南大吉)所录之旧,”钱氏仅照此移录。故此书不可能成于嘉靖五年,只能成于嘉靖三年十月以前。此书已倡致良知,《年谱》正德十六年辛已条云:“是年先生始揭致良知之教。”故此书又当成于正德十六年以后。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问世400年来,可以说出现过两次“《金瓶梅》热”,一次是其刚问世的晚明时代(清初是其延续),一次就是最近几年。最近几年的“《金瓶梅》热”(吴晓龄语)是一个值得思考,也是值得重视的文化现象。丹纳说:“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或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或那种艺术的出现。”从创作和接受的两极来说,《金瓶梅》产生于晚明(至少在嘉靖以后),并引起当时传抄,阅读、出版之热,都与晚明(至少是局部地区)的文化背景(商业发展、城市风貌改观、社会心理之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变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社会思潮、文学潮流)有关。清人入关以后,《金瓶梅》的日趋沉寂,不光是统治者禁锢的问题,也与社会传统经济秩序的恢复,理学的重倡,以及文学中理性主义、古典主义重占主流有关。读者失去了和作品的心理对应,自然“热”不起来。今天的“《金瓶梅》热”不光表现在出版和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的行政体系中,直至明代的嘉靖朝以前,吏部都以掌铨选、权势重而使其尚书在朝中地位尊崇。明世宗嘉靖朝因"大礼议"及其他礼制改革的要求,礼部尚书成为一个备受荣宠的群体,有半数的礼部尚书进入内阁,其中有四人成为首辅。礼部尚书独重是突变的,是嘉靖朝政治发展内生的产物,对嘉靖朝政治格局的演变、官员迁升路线的影响、政治斗争的激化和当时及后世仕风的影响,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也是解读嘉靖朝政治的一个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3.
甘肃新闻学会于一九八○年在兰州市成立,是群众性学术团体。成立时由甘肃日报新闻研究所兼管学会工作,没有专职工作人员。登记会员约五百人。主要是省内各新闻单位及各地县党委报道组、广播站的专业新闻工作第一届理事会者。理事三十五人,设常务理事十五人,会长一人,副会长三人。订立了“甘肃新闻学会章程”。一九八二年,甘肃新闻工作者协会、甘肃新闻研究所经省委省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准十五名编制。从一九八三年  相似文献   

14.
西北师大古籍整理研究所是我省唯一的一家古籍整理研究机构,它自83年成立以后,就决定整理有关甘肃文学,历史、地理、民俗等古籍,编辑出版“陇右文献丛书”。 “陇右”之名,盖起于汉季魏晋间,当时大体指陇山以西至黄河以东之地。唐设陇右道,辖今陇山以西至新疆东部一带。自此以后,朝廷虽再无以陇右为地方区域之名,但积渐成习,陇右遂成今甘肃之代称。甘肃是丝绸之路的要道,陇山西侧的麦积山石窟和河西走廊东西两端的炳灵寺石窟,敦煌莫高窟,是镶嵌在甘肃狭长地带上的三颗明珠,昭示着这块由干旱和沙漠凝结而成的黄土地上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光辉灿烂。在中国古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的文坛上,能占一席之地的甘肃作家为数不多。清代诗人吴镇以其诗歌创作的突出成就不仅“颇负盛名”于当时,而且对以后的创作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不但在甘肃古代文学史上写下了绚丽的一页,而且也对祖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东汉时期陇上夫妻诗人秦嘉和徐淑,不独在甘肃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就是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也是第一对有影响的夫妻诗人。根据现在有关资料我们知道,秦嘉和徐淑大约生活于东汉桓帝(公元174—167年)时期,其生卒年已很难考定,但根据《甘肃新通志》和《通渭县志》等史书,我们知道他们二人都是东汉汉阳郡平襄县(今甘肃省通渭县)人。秦嘉字士会,曾为陇西郡(治所狄道,今甘肃临洮县南)的椽史。后以本郡“上计吏”的身份,奉使赴京城  相似文献   

17.
倭寇之患,从明初以来就一直困扰着明王朝,及至嘉靖中叶,由于朝廷政治腐败、权臣专擅、武备废弛,终于导致涂毒东南达20年之久.的倭寇之乱、中国人民为了抵抗倭寇侵扰,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抗倭斗争、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起,倭寇侵扰东南沿海逐渐猖獗,到嘉靖二十一年.倭寇和东南沿海的海盗相勾结、大举进犯,“滨海数千里同告警”①,直至嘉靖末年(1566年)始告剿灭。认真考察这段抗倭斗争的历史,我们发现,除了人民群众的奋起抗战外,明朝内部逐渐形成的将帅集团,在抗倭斗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是明朝抗倭斗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力量。本文拟对这一…  相似文献   

18.
文种姓文名种,字禽(或少禽、子禽),楚国郢人。生年不可考,卒于公元前472年。楚平王时曾任宛令,是当时楚国著名的才士。任宛令时,结识了“狂人”范蠡,成为密友。当时的政治形势是许多国家分立,齐国曾经强大,但这时已经衰落了,晋楚继而强大起来,为了称霸诸侯经常打仗。晋为了战胜楚,便派人连络吴,并带上中原先进的战车、武器和战术,鼓励吴叛楚(吴当时是楚的属国),侧击楚国。当时楚越关系也很密切,楚也派人助越攻吴,以减轻吴对楚的压力。文种、范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到越国去的,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风风雨雨,文种锻炼成为一位善于谋略、擅长内政外交、善于理国的卓越的战略家、思想家,为越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宁波天一阁     
天一阁位于宁波西南的月潮之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素有“江南书城”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一阁肇建于明代嘉靖末叶。创始人范钦,字尧卿,号东明,鄞县人,嘉靖  相似文献   

20.
论吕祖谦     
吕祖谦(1137—1181)是宋代的理学家,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浙江金华人,曾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与朱熹、张栻齐名,人称之为“东南三贤”,“鼎立为世师”。他在学术上力图调和“朱学”与“陆学”之间的矛盾,并“兼取其长,而复以中原文献之统润色之”,另一方面又接受永嘉学派经世致用的思想,“合陈君举(陈傅良)、陈同甫(陈亮)二人之学问而一之”,从而自成一个学派——“吕学”,在当时的思想界颇有影响。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