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晓莹 《社会》2003,(9):28-30
引语:人情与人情消费 中国历来是一个重视人情的国家。对于“人情”,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翟学伟指出,中国人际关系的概念由人缘、人情和人伦构成,其中“人情”是其核心,指包含血缘关系和伦理思想而延伸的人际交换行为(翟学伟,1993)。孙春晨认为,“人情”是礼节应酬和礼物馈赠;是公众认可的日常交往行为准则;是情面和恩惠(孙春晨,1999)。李伟民则认为“人情”包含的意义可分为三种:人之情感;人与人之间进行社会互动和交往时与对方进行交换的资源(可以是物化、有形的,也可以是非物化、无形的);人与人交往相处所应遵守的规范准则,即人与人相处之道(李伟民,1996)。  相似文献   

2.
刘晓红 《学术交流》2012,(5):107-110
我国农村居民衣着边际消费倾向较低,呈倒U型,说明农村居民收入增量中用于衣着消费的增量下降;农村居民衣着收入弹性大于0小于1,缺乏弹性,呈折线式下降趋势,说明农村居民对衣着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减慢;农村居民衣着消费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居民衣着消费是一种基本生存需要,还没有达到精神需要。我国要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尤其是低收入户收入,要针对农村居民对衣着不同层次的需求,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要疏通农村流通渠道,增加衣着供给网点。  相似文献   

3.
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以伦理为核心的文化现象,是一种价值取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西方消费方式的交融,尤其是受西方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影响,在我国引发了消费伦理的变革。传统的节俭型、分配型和储蓄型的消费伦理,与我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计划经济体制以及物质的相对匮乏相适应。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消费伦理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特征也随之发生变化,享受型、信贷型、绿色型和符号型消费伦理观产生。从国情出发,我国现阶段消费伦理要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相适应。构建国人自己的消费伦理观应着眼于:消费者肩负起合理的消费责任;通过消费伦理体系的正确导向,对青少年进行消费教育;构建适度消费的消费新观念。  相似文献   

4.
熟人社会:村庄秩序机制的理想型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柏峰 《社会》2011,31(1):223-241
熟人社会中的“人情”体现为感情、关系、规范和机制等层面。在人情的作用下,熟人社会成了一张微观权力关系网,因此也被整合为对内纷争较少、对外团结一致的亲密社群。在熟人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围绕着人情关系展开,行为准则是人情规范,这种人情取向的行动规律就是“乡土逻辑”。因此,“乡土逻辑”可以用来分析当前村庄秩序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消费质量是研究消费经济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市场经营战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提高消费质量,已经成为我国关系全局性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问题。一、消费质量的内含消费质量是由消费支出和消费收益两方面的内容与比较反映出来的。消费支出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实物形式和基金形式。消费收益是消费某种消费品以后所获得的效益。其质量高低,是通过物质生活和文化精神生活所得收效检验的。居民消费质量内含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它是消费已达到的水平,满足居民需要的程度,以及消费结构本身所完善程度的某种指  相似文献   

6.
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后遗症主要有:世界经济受到冲击;一些国家财政出现巨额赤字;一些国家经济损失惨重;世界经济市场遭到破坏;一些国家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各国经济复苏缓慢.后危机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影响有两种分析和判断:一种主张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原因是:从投资看,中国有投资减速的趋势;从消费看,2010年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从出口看,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恢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不大.另一种主张经济稳定发展.原因是:在制度方面,我国集中式的政治体制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是行之有效的;在出口方面,我国强劲增长,进口增速放缓,顺差大幅回升;从消费看,城镇居民家庭月消费增加;在外贸方面,随着世界经济复苏,2010年二季度对外贸易进一步回暖.各国经济在2009年深度衰退后呈现出复苏态势.基于此,我国应采取的政策取向为:调整结构;服务业应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7.
一、对消费需求的再认识 消费问题,本来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求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消费需求模式,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二个至关重要的任务。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我们曾探讨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消费需要问题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任何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都会遇到消费模式的选择问题。通常所说的消费模式,不外有以下三种: 1.同步型消费。指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费与生产同步增长,生产发展到什么程度,消费也变化到什么程度。19世纪的美国和西欧都是这种情况。2.滞后型消费。指的是消费长期落在生产后面。苏联和东…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与温泉旅游的兴起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消费是一种高需求收入弹性的消费,旅游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影响我国旅游业和温泉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人均GDP不断提高;自由时间增多;城市化;交通状况;对外开放;中产阶级壮大;商务会展增多;有车族的出现;新生代消费群体形成,等等。  相似文献   

9.
社会发展说到底就是人的发展。人是一种自然的存在物,又是一种社会的存在物。人的需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不断地丰富和增长,在每一个新的实践阶段都会形成新的需求模式。所以马克思指出,生产从来都是社会的生产,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消费也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的、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具体的消费。人所消费的物质生活资料、精神文化产品是社会创造出来的,人的消费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农村的社会关系逐步改变了私有制社会那种生产与需要、劳动与消费相分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消费将是我国未来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来源,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高污染、高排放难题,单靠转变城市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在农村实行低碳消费必不可少。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方式的现状不利于低碳消费方式的开展,实现低碳消费面临的主要障碍有:农户收入水平不高;农户低碳消费观念薄弱;农村低碳消费领域资金支持不足,缺乏制度保障与引导。就此,农村居民实行低碳消费方式的主要路径包括: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加大新能源、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生活用能效率;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管与治理,提高农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广泛宣传低碳消费观念,提高村民的低碳意识。针对农村低碳消费属于新兴的理念,需要政府相关的制度创新与政策引导,建议可实行以下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村发展沼气、太阳能等新型环保能源的资金与技术投入;大力倡导并扶持农村低碳生活;建立健全低碳消费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度;逐步开展鼓励低碳消费的农村消费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1.
人的身体不仅仅是生物性的存在,更是社会文化的存在.随着西方工业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化,大众消费主义兴起,身体日益被纳入到消费计划和消费的目的中,成为消费文化建构的对象."后福特主义"的产生是这一建构的内在动因,新教伦理的衰落为这一建构提供了伦理背景.消费文化借助于大众传媒,对身体的建构主要从三个层面体现出来:制造"身体消费"的需要;宣称"身体维护"是一种道德;设计并传播时尚的"身体形象"、倡导对身体的审美趣味来促进和实现身体消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礼尚往来”是我国的民间习俗和传统美德,而我国诸多贪官常借人情往来之名而行腐败交易之实.为此有必要引入“礼上往来”的概念予以辨析与矫正,在解析官员礼上往来行为走向性质的基础上,梳理和借鉴美国规制官员收送礼品行为的法律经验,完善我国对官员礼上往来行为的法律规制,竖立人情与腐败之间的法律界碑以厘清人情与腐败的界线,从而达致更为有效治理腐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明治40年(1907)5月,大仓书店印行了漱石的《文学论》。在《文学论》第一编第三章里,漱石使用了“非人情”一语。漱石这样给“非人情”下定义:“可称为‘非人情’者,即抽去了道德的文学,这种文学中没有道德的分子钻进去的余地。譬如,吟哦‘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其效果如何?诗意确实是堕落的,但并不能以此着重断定它是不道德的。‘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这也许是有失礼貌的,然而并非不道德。‘非人情’即从一开始就处于善恶界之外。……吟咏与人事缘分较疏远的、未混入人情的自然现象的诗,其中较多含有‘非人情’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生活方式的消费与消费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晏辉 《求是学刊》2007,34(2):28-33
普遍消费或消费的普遍化是我们直观到的一个基本事实。在不同的社会历史状态下,看待消费与消费主义的方式是不同的。在前工业社会,节俭被视为美德;在现代社会消费被看作是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市场不但造成了“庞大的商品堆积”,而且生产了庞大的消费群体。在现代社会,消费与消费主义已经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消费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成为了消费者表达其意愿、炫耀其地位、展示其身份的重要方式。不但消费物变成了一种符号,消费者也已经变成了资本表达其意志的符号。  相似文献   

15.
一、劳务产品是消费需要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个企业或社会不仅要确定为谁生产和怎样生产,还要确定生产什么。生产必须符合需要,才能使产品进入消费领域。我们不能抱怨消费者不购买自己的产品,只能不断反思自己的产品是否符合现代流行的消费观念。“因为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因而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后者是生产的前提。”①我国目前的居民消费结构,吃、穿、用、住仍占有较大比重,但已经开始出现向高度消费演进的势头,精神消费、劳务消费的比重正在逐步增长。人们显然已经不满足于只是吃饱、穿暖,而是开始追求吃喝讲求营养,穿着…  相似文献   

16.
高消费在中国大地上已初露端倪,正在蔓延开来;人们的私欲也越来越膨胀,大有欲壑难填之势。高消费的蔓延必然会给中国社会产生诸多影响,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生产,会在短时期内推动有关行业的发展,解决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一是普遍高消费热情与我国民众购买力低下之间的差距;二是维持高消费生活方式所需的资源和能源与我国实际可利用的资源和能源之间的不平衡;三是高消费所提倡的消费至上的价值观与中华民族注重节约的传统价值观之间的不和谐。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且还是一种社会行为。高消…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文中关于生产与消费的论述,不仅讲了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而且论述了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马克思指出:“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每一方直接是它的对方。可是同时在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媒介运动。生产媒介着消费,它创造出消费的材料,没有生产,消费就没有对象。但是消费也媒介着生产,因为正是消费替产品创造了主体,产品对这个主体才是产品。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完成。一条铁路,如果没有通车,不被磨损、不被消费,它只是可能性的铁路,不是现实的铁路。没有生产。就没…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日常生活世界的人情化特质及其现代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威 《求是学刊》2000,(3):29-34
中国日常生活世界本质上是一个巨大的人情世界,且该人情世界有着多重意蕴与基本特征。文中在对人情世界进行价值评判的基础上认为,人情与人情世界虽有其存在的内在价值,但更有其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因此,亟须对人情世界进行全方位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发展社区支持农业的多功能价值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丽伟 《学术交流》2012,(9):100-103
社区支持农业最早于上世纪70年代起源于日本、瑞士、德国,而后拓展到欧美,在我国则刚刚起步。社区支持农业是一种以区域性、安全性、公平性为典型特征,城乡社区相互支持与信任,发展本地生产、促进本地消费的经济合作方式;同时,它还是一种不需要中间商来操纵的新型农产品贸易形式,是可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生态型都市农业;其目标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社区支持农业具有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供安全农产品,发展当地经济,扶助"三农",促进城乡互动,构建和谐社会等多种功能价值。当前,我国促进社区支持农业发展的战略路径包括:加强相关宣传教育,扩大社区支持农业生产者及消费者人群;发挥合作社的纽带作用,提高社区支持农业的生产组织化程度;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给予社区支持农业政策资金支持等。  相似文献   

20.
扩大内需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最直接动力,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是长期的战略任务,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内需由投资和消费两部分构成,其中消费是最终动力,而投资是派生的需求。我国居民消费总量不及美国1/6,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未来消费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马车,已经到了消费领跑的时候。而影响扩大内需的因素主要是生产因素、投资因素、分配因素、消费因素、政策因素、体制因素和信用缺失;解决扩大内需的路径是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公共服务,加快城市化进程,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创造有利于扩大消费的体制环境,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