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的手机     
春节回家,临返城时,父亲坐在家中破沙发上.一改往日陪母亲送我一程的习惯,像有心事.几次嗫嚅着嘴,欲言又止。我问:“爸,你怎啦?”母亲接过话来:“别理他,这老头越来越像个孩子,真是老小老小!”我问妈,爸到底怎啦?母亲拗不过我,半是埋怨半是答我:“你爸想要个手机!”  相似文献   

2.
张军霞 《老年世界》2014,(23):19-19
童年时,他非常淘气,母亲对他很严厉,相比之下,反而是父亲更能理解他的顽劣。比如告诉他不洗脚就不许睡觉,就算上了床也要揪他下来的总是母亲,但带他去山里捉野兔爬树摘果子的总是父亲。  相似文献   

3.
父亲妙语     
父亲退休赋闲在家。生日那天.不擅厨艺的母亲亲自下厨做了满满一桌莱.然后乐颠颠地让父亲品尝评价一番。父亲吃了一口后马上说:”不错!”看着母亲笑得眯成一条缝的眼睛.他紧接着说:“不能再错。”  相似文献   

4.
文峰 《老人天地》2010,(6):32-32
父亲提前退休了.一开始母亲一肚子不高兴,放弃优厚的奖金.收入要少好大一块。我们却乐不可支.因为我们早就规划了父亲的退休生活,想让才华横溢的父亲跳出工作的桎梏,活出自我来。  相似文献   

5.
16岁那年夏天,父亲用从没有过的、略带羞涩的神态,结结巴巴地对我说:小蔷,我明天中午和朋友一起吃饭,你要不要一起去?我不屑一顾地甩甩头,说饭有什么好吃的,我不去了。想想不对,父亲很少出去交际应酬,他的生活中差不多只有我,看他吞吞吐吐的样子,一定是有什么秘密隐瞒我。  相似文献   

6.
陪父亲下棋     
“再来一盘,你怎么输给老爸了?”父亲高兴地主动摆棋。“老爹进步了呗!”我边整理棋盘边向母亲挤挤眼。、“老家伙身体恢复的好,脑子也灵活了,快赶上年轻人了。”母亲会心地笑了。“继续‘开战’,一会儿我慰劳冠军。”她进了厨房。  相似文献   

7.
张志松 《老年世界》2008,(10):24-24
母亲出院后,隔三差五地还要上医院去检查。好在离医院不远。父亲就买了一辆轮椅推着母亲去。 那天,我在父亲家里吃过饭,父亲慢条斯理地对我说:“我明天想买辆三轮车,是那种小小的、红色的三轮车,你看怎么样?”我一愣,问:“您买三轮车干什么?”  相似文献   

8.
叶志勇 《老年世界》2013,(16):14-14
父亲读报的样子很认真,很专注,也很慈祥。他往往是在早晨喝茶。劈柴,烧水,冲茶。然后,哧溜哧溜地喝下酽酽的绿茶,整个庭院里就飘满了清清的茶香。之后,他就在母亲做饭时,坐在院子里,等邮递员送当天的报纸来。  相似文献   

9.
我和哥哥相继成家后,家里只剩下父亲母亲朝夕相处。父亲吹葫芦丝的时间更多了,微眯着眼,侧歪着头,一副酣醉的神态,母亲则在一旁听得入神……见他们每天过得都这么快意舒畅,便向父亲讨教快乐的秘诀。父亲沉吟半天,一脸诡秘地说:我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种了一株仙人草!  相似文献   

10.
一位朋友童年时,正赶上二年困难时期。他告诉我,他能活到现在全靠了父亲的一双布鞋。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爱好     
我记得,父亲还没退休的时候,我说:爸爸,你退休后,好好休息一下吧。父亲说:是啊,这些年一直忙,退休后,是该好好休息一下,找时间出去转转。母亲则说:开始的时候,可能还行,时间长了,整天闷在家里,肯定会烦的,又要乱发脾气了,你也没什么爱好。  相似文献   

12.
好多童年的事情,过去了那么多年,却依然恍若眼前,连一些细枝末节,都记得特别清楚。记得父亲为我买的第一支笛子,是1角2分钱;买的第一本《少年文艺》,是1角7分钱;买的第一把京胡,是2元2角钱……那时候,家里生活不富裕,一家五口全靠父亲微薄的薪水维持,为了给我买这些东西,父亲掏出这些钱来,是咬着牙的。  相似文献   

13.
1992年暮春,吴大猷率台湾物理学家代表团,到北京参加由杨振宁主持的国际物理学学术会议。踏上阔别46年的故土,老人要去圆一个美丽的梦。休会期间,他来到天坛公园,站在回音壁前,将耳朵贴在壁上,从另一边传来李政道的轻声呼唤:吴先生,您听到了吗?  相似文献   

14.
父亲戒烟记     
父亲说他的烟龄比我的年龄还要大一岁,照此推算,他加入烟民队伍至少有三十年了。父亲的烟瘾很大,通常一天要抽两包烟。他心情好时喜欢抽一支,心情不好时更喜欢抽一支。反正,随时看见他都是烟不离手。对此,母亲的意见最大,她多次强烈要求父亲戒烟,父亲就是不听,而且还常常振振有词:饭可以不吃,烟不能不抽,饭前一支开开胃,饭后一支助消化。母亲实在拿他没办法,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没看见。  相似文献   

15.
《中外书摘》2014,(5):49-50
十三天闪婚1918年9月,在美国留学的吴宓接到清华同学陈烈勋的来信,陈在信中向吴介绍了其姊陈心一。陈心一毕业于杭州的浙江省女子师范学校完全科,芳龄24岁,目前在浙江定海县任小学教员,素慕吴宓之文章,许为不与世俗浮沉之人,愿意依托终身,家中长辈也认同吴;  相似文献   

16.
紫慕 《老年世界》2011,(24):15-15
说起我家门前的那条河,母亲总是泪流满面,母亲说,看到这条流淌的河,总让她想起父亲的辛劳。 曾经有一天,母亲筹划和父亲到河对面的一家养鸡场里贩来鸡蛋去卖。距家十里外的一座小桥是去河对岸的唯一路径。起初,即使他们每次起得很早,自河对面托着满满的两大筐鸡蛋来到我家附近的市场时,早市的高峰已经过了。父亲言语木讷,卖鸡蛋的事全由母亲来做。由于错过早市的高峰,母亲每次卖完鸡蛋回到家都是半下午的时光。  相似文献   

17.
罗宇 《金色年华》2010,(2):53-53
我和父亲的冷战,是从母亲去世后的第二年开始的。母亲的去世,给我们这个温馨的家庭带来的打击,是致命的。那时候我只有12岁,在一所离家不远的中学念初三,听到这个噩耗时,还来不及伤心和难过,就绝望得晕了过去。醒来看到的,是父亲疲惫而坚定的眼睛,他抱着我哑着嗓子说,小宇不要怕,还有爸爸呢。  相似文献   

18.
父亲也柔情     
李文勇 《老年人》2007,(7):33-33
父亲不幸患上帕金森氏综合征,虽然烟酒不沾、药不离口,但身体仍然一天不如一天。父亲的腿也出了毛病.走路很困难,稍有不慎就会摔跤。  相似文献   

19.
斯南 《金色年华》2007,(10):43-44
男友是个穷小子,家在农村。这是我从不曾想到过的。他的优秀和对我的执著令我忽略了这个现实的问题,或者说现实客不得十全十美。  相似文献   

20.
父亲年轻时就酷爱古代诗歌,退休后更能静下心来读诗品诗。 一天我问父亲,听说过白居易的《长恨歌》吗?父亲虽然年过六旬,居然还能完整地背出了这首篇幅不算短的叙事诗,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一字不差。接着父亲绘声绘色地讲起了这首诗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