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我国历史上有一种很有名的政权交接制度叫作"禅让",这是指在上古时代,君王通过认真筛选,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和确定自己的王位继承人,然后通过一种和平和隆重的形式把最高执政权力交给继承人的过程。这是一种与世袭制度完全不同的选人用人制度,后被世人广为称颂。讲到禅让,在历史上最有影响力和最具传奇色彩的就是尧帝和舜帝之间的政权交接。那么尧  相似文献   

2.
纵横 《东西南北》2009,(6):78-78
尧舜禅让的背后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开始和下属探讨接班人问题的时候,距离他真正让出帝位的时间长达28年。  相似文献   

3.
张碧波 《学习与探索》2005,4(1):138-144
《尚书·尧典》所反映的尧舜时代是中华早期文明产生的时代,处于中华文明史的开端阶段。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审视,这一时期的中华早期文明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和典型的东方特点。首先是天人同构的宇宙认知体系。这种天人同构反映了尧舜时代宇宙秩序化以及天与人的关联化的文化特点,开创了极富中华民族特点的文化传统。其次是“王者、智者、巫者”三位一体的政治结构。这种政治结构反映了唐尧王国的历史文化面貌,突出了以王权(神权的代表者)为中心的政治意识,并借此强化了王权的神圣性与合理性。再次是禅让制。唐尧虞舜是以血缘宗法关系为主体,“协和万邦”整合部落集团,进而构成国家政体。这种国家政体由于形成过程中的“早熟性”,还保留着氏族社会的某些文化传统,尧舜禹的“禅让”即是部落酋长新旧更替的习惯法在尧舜禹王国的文化遗留。可以说,与古希腊智者学派所揭示的西方古代文明相比较,《尚书·尧典》所揭示的中国早期文明内涵更具东方特点。  相似文献   

4.
金景芳在撰写《中国奴隶社会史》时,由于误信《史记·三代世表》,把尧、舜、禹和契、弃都说成是黄帝的子孙,因而断定当时为部落联盟。后来经过仔细研究,始了解到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尧、舜、禹固然是黄帝的子孙,至于契和弃是否是黄帝之子孙,尚有疑问,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荻生祖徕(1666~1728)是日本德川时代中期的哲学思想家,古学派之萱园学派(又称古文辞学派)的创始人。徂徕不满于后世儒者(中国和日本)对“道”的解释,主张通过“古文辞”方法来探究“道”之意蕴,以期对“道”作出经典的、切合先王本意的阐释,达到恢复儒学本来面貌的目的。在徂徕看来,“道”就是“先王之道”,“先王”指中国古代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七位圣人。因此,“先王之道”  相似文献   

6.
在绝大多数人看来,鲧之死因在于治水无功已成定论,笔者却不敢苟同,深感有必要透过传说的迷雾,探求鲸之死因真相.以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当时社会的历史。 一、“治水无功”质疑 关于鲧“治水无功”说最早见于《尚书·尧典》。其载,尧时用鲧治水,“九载,绩用弗成。”他书多承袭此说。《史记·夏本纪》载说:“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 鲧子羽山以死。”由此人们便认定鲧之死因在于治水的失败。笔者认为,此说颇有值得怀疑之处。 第一,鲧深谙水性,有治…  相似文献   

7.
<正> 早在舜时,殷族先人即为北方一大势力,是即《舜纪》所说之“发”(亳),其中心(契阝)邑在今昌平县东南四十里,殷王武丁屡征土方(即共工穷奇氏部落,居今北京、承德、唐山间)、(口工)方(亦作邛方,无穷氏山戎,居北太行山),封建于北方的诸侯益多,其势力远及松辽、朝鲜半岛。《孟子》说:“纣伐东夷,而殒其身”,《左传》说:“纣为黎之蒐,而东夷叛之”。所谓“东夷”便包括这些邦国。因此,尽管他们都是纣之同宗,也反纣。武王灭纣后,“通道九夷八蛮”檄告鼎革之事,北方以殷族为主的诸侯表示归附。及武王死,管蔡三叔结纣子武庚为乱,淮泗流域殷人,江汉淮南的夏族南氏,汾河流域的尧族唐人等,皆相继叛周,北方的殷人也有“不靖”迹象。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博学多才,善于思考,在思维方法上有许多可供后人借鉴的方法和主张。 一、无言不征。孔子虚心好学,“入太庙,每事问”①。他认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择其善者而从之”②。他不爱空发议论,而是依据事实考虑问题。他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③因为杞、宋两国资料不多,所以对夏、商的情况不敢发表太多的议论.但如果资料充足,“吾利征之矣。”孔子汇编《尚书》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学习古代的模式,思考国家大计。他要行“仁”,以尧、舜爱民为例,反对奢华,…  相似文献   

9.
董平  Wang Luman 《孔学堂》2023,(1):4-22+104-115
基于“轴心期”概念的批评性反思,本文认为,中国的“轴心时代”是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而不是所谓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的春秋战国时代。西周的礼乐文明,确乎代表了自尧、舜以来某种积古流传之价值体系的制度性显化。西周解体之后,中国文化经历了思想上与制度上的多重突破,至公元前2世纪中叶的汉武帝时代,方始重置了时代思想与西周“轴心文明”的相互关系。经过“后轴心时代”思想与制度之多重突破,儒学终究凸现为古代社会公开的政治意识形态,成为“轴心文明”价值的坚守者与看护者,也因此而成为现实政治的监督者与批判者。正是在儒学展开其自身的历史绵延之中,中国文化的主体性遂得以清晰显现,并为其筑就了独特的“价值屏障”。  相似文献   

10.
追影     
重磅推出《兄弟之生死同盟》主演:刘德华、陈奕迅、苗侨伟、黄奕、黄日华、汤镇业类型:剧情片上映时间:10月18日剧情简介这是一部描绘兄弟情的剧情片。故事从一个警探奎(刘德华饰演)的介入而目睹兄弟间之不信任而互斗的故事:尧(苗侨伟饰)及舜(陈奕迅饰)虽然是亲生兄弟,自小感情融洽,但两人年幼时因为父亲的一个决定而分隔两地,多年后家庭突变令他们再次走在一起。父亲(王志文饰)遗言触动尧之感情,并布局来达到其目的,令舜身陷险境……  相似文献   

11.
明代东北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和中原汉族联系密切。如满族的先民肃慎人,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向中原地区尧、舜为首的部落联盟贡献  矢石 ,它成为后来许多东北少数民族向中原王朝进贡的传统贡品。 明取代元,继续在东北实行有效的行政管辖,对东北少数民族推行“羁縻”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密切了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关系。总结这个历史经验,仍然是我们研究东北民族关系史的重要课题。 (一) 早在辽、金时期,就从中原等地区大批掠夺各族人口,强迫迁居东北各地。元统一后,法律规定:“诸流远囚徒,惟女直、高丽二族流湖广,余并流奴儿干…  相似文献   

12.
竺可桢在《中国气流之运行》中说:“中国为季风候区域,冬季风向偏北,夏季风向偏南,季节更始,风信随之转易。……夏季风来自南海,与温暖润湿之气流相携并进,故其来也,雨泽丰沛,以在中国东南部份润湿为尤甚。是以中国居民春耕之早迟,寒衣之御藏,皆以季风之消长是视。”我国是一个农业古国,在史前时代农业就极为发达,特别是东南地区,例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便发现有距今近七千年之遥的大量稻种及用于耕作的骨耜。为此,早在史前时期,我国先民就极其重视季风的观测、预报。其中东夷民族中的舜家族,拙见以为就是一个世以观测季风为职守的家族。《左传·昭公八年》载史赵之言曰:“瞽幕至于瞽叟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传说幕为舜祖,瞽为舜父,幕、瞽、舜三人历为史家所称道,本文所谓舜家族即以他们为主。幕的事迹是能听“协风”。《国语·郑语》谓:“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者也。”何谓“协风”?古训协风为“和风”、“融风”;丁山先生则曰:“脅之本谊,即象征众来并进,千耦其耘形,脅风,盖利于农耕之风也。”(《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说皆不误,不过笔者  相似文献   

13.
胡治洪 《求是学刊》2006,33(6):29-31
儒学作为一种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不断地积累丰富,且自汉迄清一直居于正统意识形态地位的巨大文化体系,其内容无疑是相当复杂的。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大致有作为儒学思想前源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圣王政教,有孔子创立而由颜、曾、思、孟、荀等分别发明的原始儒学,有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嫡长子在家庭内的地位之重要是无可怀疑的。刘盈(汉惠帝)和司马衷(晋惠帝)这些茸懦无能或类似白痴的庸人蠢材,之所以得以继承皇位,唯一的理由就在于他们是嫡长子。在上古,情况却完全两样。例如: “尧杀长子。”(《庄子·盗跖》。王先谦《集解》引崔氏云:“尧杀长子考监明。”文内着重点为引者所加,下同) “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居妫汭,内行弥谨。……瞽叟尚复欲杀之。……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史记·五帝本纪》)  相似文献   

15.
干春松  Wang Luman 《孔学堂》2023,(2):26-34+125-136
儒家的民本思想体现在权利话语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禅让和革命。禅让是儒家最为理想化的权力让渡模式,而革命则是对暴虐政治的纠正机制。然在帝制皇权的结构下,禅让和革命的权力话语,或成为篡夺者的掩饰词,或被压制。如果儒家的民本观念要完成自我升华,则要在继承禅让和革命的精神的前提下,期待稳定和程序性的权力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16.
来玉英 《社科纵横》2008,23(8):120-121
原始先民萌芽中的"民本"政治意识中蕴含了丰富的准公共关系思想,本文从原始"民本"政治意识开始萌芽和通过历史资料对黄帝、尧、舜、禹为政须重民政治意识的记载,以及在原始民主制度与夏王朝国家制度的交汇中原始民主制度"重民"政治意识的绝对体现等方面进行了论证."以民为本"、"爱民敬民"、公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始先民"民本"政治意识中的准公共关系思想,对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明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从朱舜水对当时各种学术思潮的态度看,朱氏崇泰“孔子之道”,弘扬儒学的济世务实精神,并将其与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潮相结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舜水之学。  相似文献   

18.
舜文化之“务实、实用”在远古神话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华 《社科纵横》2009,24(8):86-88
舜文化核心之一就是务实、实用。舜文化在远古神话中之所以能被接受,这与原始社会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人们对大自然的积极改造不无关系。舜文化之实用主要表现在原始动植物的用途上以及祭祀的实用性上。  相似文献   

19.
楼艳艳 《生存》2020,(7):0113-0113
略读课文是现行课标实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略读教学中既不能让学生浅尝辄止,也不能像学习精读课文那样细致入微,略读教学到底该如何取舍,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要想上好略读课,只有做一些“精”的思考,方能上出“略”的韵味。  相似文献   

20.
大禹与汉民族的起源徐杰舜徐杰舜,男,1943年生。现为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教授。大禹作为夏王朝的“开国皇帝”,其盖世功勋历来为学者们所称颂。本文想就人们较少涉及的汉民族起源问题上,略陈大禹在汉民族起源史上的地位,就教于同仁、方家。在汉民族形成的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