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它反映了科学和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是关系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大计。我们要永远坚持这个方针,一万年也不会收。在一切为了社会主义利益、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前提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贯彻执行得愈好,就愈能帮助我们认识真理、修正错误和取长补短、逐步提高,从而达到繁荣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目的;就愈能锻炼人们识别香花毒草、同形形色色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作斗争的能力,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斗争中得到丰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新文化,首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道德伦理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征稿简则     
一、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倡导理论联系实际,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及教育事业发展服务的方针。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三十周年。6月19日,内蒙古社会科学院为此召开院务(扩大)会议,除院领导班子成员外,各业务处室 研究所和杂志社、图书馆的负责人和科研骨干参加了会议。会议结合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工作实际,学习、讨论双百方针,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顾了三十年来贯彻执行双百方针的经验教训,探讨了在学术理论研究中进一步贯彻奴百方针的问题。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三十年的实践证明,这个方针是促进社会主义学术文化发展的基本方针,是符合科研发展内在规律的一个正确方针。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一方针,才能使社会主义的学术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才能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的新高峰。  相似文献   

5.
6月11日,广东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和《学术研究》编辑部联合召开纪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三十周年座谈会。张江明、王致远、卓炯、梁钊、杨樾、张绰、吴群策、高齐云等二十多位社会科学工作者出席了座谈会。大家围绕如何贯彻“双百”方针,为繁荣学术研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活跃我省的社会科学研究等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与会者谈到,1956年,我国的经济建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正是在一派大好形势下,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是一个体现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从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来,我国的文艺界和学术界出现了生动活泼、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新生力量迅速成长,老一辈的人也大显身手,争辩之风如波涛汹涌,激荡起万丈浪花。几年来,越看越清楚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的确是繁荣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的动力。离开它,思想就会僵化,风格、样式就不可能多样化,而理论探讨也将缺乏生气。同时,“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是相辅相成、相互推动、相互补充的。而“百家争鸣”又是基础,因为文学艺术的许多理论  相似文献   

7.
张林 《南方论刊》2013,(12):64-65
在今天社会思潮复杂多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如何保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地位,发挥主导力作用?这是保持党的思想指导,确保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允许毒害人民、污染社会和反社会主义的东西泛滥;必须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不允许搞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江泽民同志  相似文献   

9.
弘扬主旋律,表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许晶一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再一次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明确的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创作出更多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优秀作...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召开的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胡启立同志代表党中央郑重重申了创作自由的问题。说是重申,是因为在这以前我们党实际上早已经提出过这个问题。一九五六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讲话中明确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  相似文献   

11.
“三不主义”就是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这是一个政治民主、学术民主、艺术民主的问题。实行“三不主义”就是要发扬民主,广开言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造成一个“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照理说,我国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复刊詞     
《文史哲》1961,(1)
《文史哲》重新和广大读者见面了。它的复刊不是偶然的。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指导下,近几年来,山东学术界和全国一样,在研究文学、历史以及哲学等方面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中,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进行自由讨论的空气,日益活跃起来。特别是一九六一年春季,党号召进一步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山东省委召开了二百方针座谈会之后,山东省学术界的学术讨论、学术研究活动,随着出现了新的气象;这种情况迫切需要及时开辟一个自由讨论,百家争鸣的园地。  相似文献   

13.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一方针自1956年提出,三十年来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建国初期,京剧问题上存在着“继承”与“取消”两种争议,毛泽东同志就此提出了“百花齐放”。但仅仅“百花齐放”这一口号,只促进了各种剧种的自由竞赛和发展,没能解决文艺界、科学界、学术界存在的诸如怎样对待不同流派的争论等问题。到了1956年,我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们正在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在思想战线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和改善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这对于进一步发展、繁荣社会主义的文艺和学术理论工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的学术理论工作中,既要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又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究竟两者的关系怎样?这确实是需要我们从认识上弄清楚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提出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正确处理了政治与学术、政治与文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科学艺术领域内的具体体现.它表现了党对知识、人才的尊重,对科学艺术规律的尊重.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的科学艺术事业都具有长久的指导意义.但是,"双百"方针的真正贯彻实行却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经历了太多的坎坷与曲折.  相似文献   

16.
自从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5月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上,第一次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来,到现在为止已经过去三十五个春秋了.积三十五年正反两个方面的深刻历史经验教训,去年李瑞环同志曾代表党中央做出这样历史性的结论:什么时候贯彻了双百方针,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就繁荣兴旺,生气勃勃;什么时候放弃或背离了‘双百’方针,社会王义文艺事业就枯萎凋零,冷冷清清.”  相似文献   

17.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已经问世三十年了。1956年5月26日,党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同志在怀仁堂做了主题报告。“双百”方针是繁荣文艺创作和发展科学研究的长远方针。为了动员一切积极因素,它又是一个加强团结的方针政策;让大家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团结起来,竭尽才智,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双百方针”可以简要地概括成“创作自由、学术民主”两句话。中国共产党主张在文艺工作和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阐述了文艺和革命工作的关系、文艺“为什么人”服务的根本方向、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唯一的源泉等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奠定了党的文艺方针的理论基础。不同历史时期几代党的领导人,明确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确立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二为”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与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兴盛,为建设文化强国指明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9.
1956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的工作会议,周恩来总理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4月,毛泽东主席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宣布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5月26日,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又作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重要讲话。“双百方针”的缕缕春风吹拂着祖国大地,使中国的知识分子为之兴奋和陶醉!在上海,中共上海市委决定筹组“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谊会”,筹委会由石西民等32人组成,主任为陈望道,副主任为李亚农、沈志远、王一平,秘书长是罗竹风。8月1日,上海社联筹委会开会,决…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艺苑的一朵奇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方针指引下,随着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搞活,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我国传统诗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重新放射出异彩,为创造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