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转型中的正当防卫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当防卫制度在犯罪论体系中逻辑错位、在司法实践中缺位与越位的现象凸显。其诸多弊端的根源在于漠视本土文化传统和社会转型的实践。重构现行正当防卫界限,从法益衡量说走向社会相当性说,从正面要件界定走向负面清单甄选,有利于保障人权,实现防卫善治。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规定了正当防卫的制度,就是赋予每一个公民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合法权利。正确执行这一正当防卫制度,不仅有利于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勇敢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达到制止犯罪预防犯罪的积极作用,而且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树  相似文献   

3.
正当防卫的限度是在法学理论学界和司法实践中均有争议的问题 ,本文主要以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来研究正当防卫的限度及特殊防卫权。这对如何认定特殊防卫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学界对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关系提出了“转化说”、“包容说”、“并引说”等几种新的观点。防卫过当构成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也是鼓励公民勇于同不法侵害者作斗争,对维护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现实中,对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定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如何对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进行比较准确的界说就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人民警察实施正当防卫既是法律赋予他的权利,又是由法律及其职责确定的义务,它区别于普通公民依法行使的正当防卫的权利,其特征主要在于人民警察实施正当防卫主体的特殊性,实施正当防卫起因的复杂性,实施正当防卫的手段的特殊性,以及实施正当防卫法律后果的特定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当防卫的规定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关于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应解读为自我保全、优越利益以及法确证原理。否定防卫挑拨成立正当防卫应从挑拨者基准说、被侵害者基准说和防卫者基准说三方面进行把握。第三人为保护挑拨人利益实施防卫的,成立假想防卫;被挑拨者对第三人实施攻击,第三人自己以及挑拨者为保护第三人的利益实施防卫行为,成立正当防卫。唆使、帮助正当防卫行为的,不应评价为共犯予以处罚;利用他人正当防卫杀人,不成立杀人罪的间接正犯,而是成立杀人罪的教唆犯。数人共同实施防卫行为的,是否防卫过当,应进行相对性、个别判断。  相似文献   

7.
论真理界限     
真理界限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对这一问题还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而能否正确阐明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能否在真理论问题上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一、真理界限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要研究真理界限问题,首先要弄清真理界限的含义及属性。马克思主义真理论认为,真理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作为真理,必须具备两个必不可少的方面:一是真理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一是真理所反映的客观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和范围。这两个方面,就其都是对客观实际的正确反映来说,  相似文献   

8.
论判刑界限     
定罪与量刑是审判活动的两个关键环节,正确定罪之后,就要求正确至刑,这对于实现我国的刑法任务与刑罚目的具有重要意义。正确的量刑,必须做到罚必当罪,统一、协调、平衡、公正,获得良性社会效果。正确的量刑必须以犯罪事实为根据,以刑事法律为准绳,正确掌握量刑的情节,采用科学的量刑方法,除此,还应着重划清三个界限,并正确运用缓刑。  相似文献   

9.
企业破产界限,是指企业在什么情况下才在法律上被宣告破产的界限。它既是法律确定应当开始破产程序的事由,又是衡量企业是否有偿还债务能力的法定标准,因而也是法院宣告破产的根据。所以企业破产界限是各国破产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国外,一般把破产界限称为破产原因;我国也有不少学者称之为破产原因。我们认为破产原因容易被理解为导致企业破产的因素。实际导致企产破产的因素往往十分复杂,既有企业本身经营管理的因素,也有国家政策因素,乃至某些特殊因素,等等。而企业破产界限作为破产程序开始或法院宣告企业破产的法定标准,并不追究和企业因何种因素而破产,只要企业达到了法定破产界限,就可以开始破产程序或宣告企业破产。  相似文献   

10.
论正当防卫的刑法价值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价值选择是构筑刑法的基本理论,刑法实现其保障人权和保护社会的两大功能,所采用的手段是实施刑罚制裁犯罪。但刑罚制裁手段的不足与缺陷,是滞后性与消极性。出于对效率的选择,正当防卫弥补了刑罚适用的真空,反映了对功利价值的选择。但是单纯从功利出发的“无过当防卫”无法体现刑法价值公正与功利、事理与情理的统一,无法真正实现刑法机能。我国现代化发展中犯罪态势与刑法改革中的“重刑”与“强化防卫”仍是功利主义的选择;刑法的价值——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民刑法价值未获充分体现,在刑法适用方面,如何防治犯罪,实现刑法价值仍当从长计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行正面耦合式的正当防卫界限判定标准强化了防卫人的防卫义务,凸显国家权力本位理念,导致正当防卫制度在定罪实践中适用率较低,根源在于公权力对法秩序价值的过分迷信与推崇,挤压了私人自决的行动空间。自由是法治的价值核心,秩序是法治的价值基础,均应涵摄于社会情势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价值平衡。社会转型期中国的正当防卫界限判定标准迫切需要转向。从正面耦合式转向负面清单式,从功利主义转向公正主义。在此基础上基于自由与秩序的动态平衡,实现刑法善治,助益于国家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犯罪的完成是以刑法保护客体即刑法法益为考察基点,在法定意义上的价值评判,是立法者进行价值选择的结果,而不是从自然角度观察的行为过程的完成。在纷繁复杂的犯罪过程中,犯罪人与被害人时刻处在博弈之中,文章对犯罪完成后被害人防卫权行使的特殊性予以梳理,以期对刑法理论的发展有所裨益并为司法裁判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3.
考察外国刑法中正当防卫的限度,对于研究我国刑法中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具有重要意义。在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中,防卫行为须具有必要性与相当性就是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而英美法系国家一般根据不同的防卫种类,规定不同的限度条件。例如,美国刑法把正当防卫分为四类。即:自身防卫、防卫他人、防卫财产和执法防卫,并针对不\n同情况规定了不同的防卫限度。  相似文献   

14.
对不法侵害性质的误解是司法实务对防卫标准掌握过严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当防卫制度在法律救济体系中属于事中私力救济,其功能是及时制止不法侵害。不法侵害应指确定的、紧迫的危险行为,而不包括实害行为。实害行为理论在实践上误导司法机关对防卫案件的认定标准,在理论上违反正当防卫制度的立法宗旨,对司法实务和理论发展均存在消极影响,应予纠正。不法侵害的危险存在程度上的不同,从预备最后阶段的危险、实行阶段的危险、既遂以后的危险到接近实害结果的危险,呈现逐级升高的趋势;与之相适应,防卫所需的力度也应随着侵害危险的逐级提升而增强。  相似文献   

15.
过渡时期的历史界限问题,形象地说就是过渡时期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界碑问题。如果两者之间的界限不清,界碑的位置不对,既不利于科学地认识过渡时期,也不利于科学地认识共产主义社会。没有科学的理论认识,就不会有正确的战略和策略。这样在实际的工作中就会发生“左”的或右的错误。  相似文献   

16.
现年68岁的俄罗斯新总理普里马科夫被誉为俄罗斯政坛的“不倒翁”,从戈尔巴乔夫时代到叶利钦时代一直身居要职,而且越升越高,直至政府总理,这在俄罗斯政坛走马灯式的人物更迭情况下,实属罕见。普里马科夫能在俄罗斯风云突变的政坛上保持我自岿然不动,这很大程度上与普里马科夫的人格魅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当防卫是法律确认的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法律手段,是公民的一种特殊权利,也是公民的一项道德义务.公民要有效地运用这一法律手段,正确地行使这一特殊权利,履行好这一义务,必须准确地掌握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法律对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虽作了明确规定,但司法实践要求对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进行进一步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8.
19.
正当防卫是法律确认的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法律手段,是公民的一种特殊权利,也是公民的一项道德义务。公民要有效地运用这一法律手段,正确地行使这一特殊权利,履行好这一义务,必须准确地掌握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法律对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虽作了明确规定,但司法实践要求对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进行进一步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20.
避险过当是指避险人实施的避险行为超过法定必要限度的情形.避险过当的主观方面只能由过失或间接故意构成,不能由直接故意构成.避险过当的客观要件主要是正确理解"损害"的含义.就质而言,"损害"仅指有形的、物质性损害;就量而言,"损害"应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就法律形式而言,"损害"应具备法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